展讯 | 魏晋·绍兴摄影展

文化   2024-11-28 16:22   浙江  


李永鑫/文


      魏晋时期是南北大交融时期,也是绍兴第二次文化大融合。东晋“永嘉之乱”之后,“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许多士族大姓携宗族、部曲、宾客及同乡同里南迁。会稽远离战乱,社会安定,兼山川秀丽,成为北方士族大姓安家落户的理想之地。

南迁的世家望族中有政治家谢安、郗鉴、何充、王坦之,书法家有王羲之、王献之,文学家殷仲堪、袁宏、郭璞、虞预,诗人孙绰、殷仲文,画家曹龙、杨惠、顾恺之,音乐家戴逵、戴颙、桓伊,玄学家郗超、许珣,高僧隐士如竺潜、支遁等。以上世家望族多数选择了会稽核心区即现在的绍兴居住下来。名士的到来,让绍兴承接起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东晋开始,绍兴成了文化群星荟萃之地。

      南北朝前后,杭州湾南岸的海塘全面竣工,山会平原北部的河湖网整理成形,九千顷耕地已成为良田熟土,农业生产获得重大发展。丝绸业异军突起,越绫越罗风行全国;制瓷业崭露头角,越窑青瓷远销海外;纸张和茶叶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增加;南朝齐时上虞人谢平以擅于炼钢闻名,他创造了“杂炼生鍒法”,把生铁、熟铁混起来冶炼,炼就的钢质量很好,被后人尊为“中国绝手”;用镜湖水酿造的会稽米酒盛极一时,“女酒”的酿造就始于此时。手工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时会稽的商业也十分繁荣,山阴道上,商旅不绝于途。会稽为全国绢、米、纸等物品的交易中心。会稽的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东晋初年,诸葛恢出任会稽太守,晋元帝司马睿置酒饯行时说:“今之会稽,昔之关中,足食足兵,在于良守。”不仅对诸葛恢寄予厚望,同时也清楚地表达了会稽的重要地位。南朝刘宋年间,朝廷设置“东扬州”,州治就在会稽,会稽成为浙江五都(会稽郡、东阳郡、永嘉郡、临海郡、新安郡)之首府。南朝陈代时,因生产发展、人口增加,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务日益繁杂,朝廷决定在会稽境内实行山(山阴)、会(会稽)同城分治。于是,会稽就以城市中心一条纵贯南北的河流为界线,一分为二,东部设置会稽县,西部设置山阴县。从此,一城二县的历史沿袭了上千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会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韩康伯在《王述碑》中说,会稽是晋王朝“皇基所托”的“泱泱大邦”,  “都会殷负,提封百万”,足见当时会稽之繁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也是绍兴文学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诗赋这一文学类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嵇康、孙绰、王羲之、谢安等人的诗注重从山水的描写中阐发理、抒写情,这不仅促成了玄言诗的勃兴,而且还推动了山水诗的滋生,并使后者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诗坛的主角。南朝时期的谢灵运,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文人,被后世尊为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山鼻祖。小品文方面,六朝时期的文人们写下了不少。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堪称是此种文体的代表。在辞赋方面,绍兴也有颇多创作名家。孙绰的《游天台山赋》、谢灵运的《山居赋》、谢庆的《月赋》、谢惠连的《雪赋》、孔稚圭的《北山移文》等,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六朝时期亦是绍兴的书法艺术、雕刻艺术、诗赋艺术辉煌的时代。在书法上,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皆为书圣),称“二王”;雕刻上,有戴逵、戴颙(父子皆为巨匠),称“二戴”;山水诗上,有谢灵运、谢朓,称“二谢”。一大批杰出人物涌现,一大批传世作品诞生。

      六朝时期还产生了引领社会风尚的名士风度,称为“魏晋风度”或“东山风度”。“魏晋风度”集中表现为名士对山水的热衷。晋代名士、高僧喜欢隐居名山,最有代表的是名士谢安隐居东山,他们开拓了会稽郡宽容的文化生活氛围。随着名士高僧的迁居,道教、佛教急剧传播。王羲之一门世奉五斗米道,孙绰、许询、戴逵等都为佛教信徒。他们间虽然有信仰的差异,但是却都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仰慕山川之美,向往回归大自然的共同心理,使他们共相游处。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兰亭修禊,则是打破门户之别,谐合儒、释、道三教之长的一次共悟宇宙哲理、人生性情的大聚会,表明自司马睿建立东晋朝廷之后,人们可以信仰佛教,也可以信仰道教,或交替性地兼而信之;人们可以各行其是,互不冲击,又可聚会结社,相互评论,使得社会得到和谐发展。这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是难能可贵的。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魏晋·绍兴》以摄影艺术的形式,撷取了魏晋时期绍兴地区名士文化最精彩的遗迹、遗存,这些魏晋时期的标志性文化遗迹、遗存是绍兴优秀历史文化的代表,其精神内核具有传承和弘扬的现实意义。《魏晋·绍兴》摄影集,还是一个创举,她的新意在于用视觉艺术的形式来展示、传播绍兴的优秀传统文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由此,我期待着更多的“绍兴”系列能创作出版,使绍兴的优秀历史文化得到艺术重生,进入千家万户,走向天南地北,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弘扬。

 

(作者:绍兴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曾任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绍兴市文广局局长、市政府副秘书长)

展览现场



展览名称:魏晋·绍兴摄影展


主办单位:绍兴市文化馆


展览地点:绍兴市文化馆三楼展厅


展览时间:2024.11.28—12.28











(向上滑动启阅)


后记

陈晓/文

去年丽水摄影节,与几位摄友一同观赏肖尔摄影展后,我提议用摄影来呈现魏晋时期的绍兴。在历史的长河中,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化、美学的高峰之一,绍兴从东晋后成为北方世家望族南迁的理想家园,王羲之、谢安、孙绰、支遁等相继定居绍兴,这些名人能够牵出无数传说与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每个传说都是文化的传承,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怀着对魏晋文化的敬仰,我们在拍摄中选择了大画幅相机,摒弃了快拍美学。大画幅相机的拍摄方式与理念和一般的 35 毫米相机大不相同,更注重画质的细节以及影像层次的丰富度,这种拍摄方式有助于作者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个性,与魏晋时期的美学风格不谋而合,使观看者更容易感受到魏晋时期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由、注重个人情感的生活。

绍兴的摄影爱好者群体里,拥有大画幅相机的人屈指可数。有人虽有设备却缺乏精力,有人有时间却没有器材,有人对魏晋题材兴致缺失,要找到志同道合之人着实不易。朱胜钧、徐军伟和我恰恰满足这三个条件,彼此吸引,共同组成了一个独特的摄影团队。

我们仨发挥各自优势,朱胜钧钟爱用 45 相机,每次非要把携带出去的胶片全部拍完才肯罢休,一共拍摄了 200 多张照片,堪称特别高产的作者。徐军伟则 45 与 810 相机交替使用,拍摄起来不紧不慢,极为细致认真。我则是 810 与数码后背齐上阵,主要还是以数码为主,图个节省成本。810 胶片一张成本高达 66 元,还需要冲洗,过程十分繁琐,这也令不少发烧友望而却步。然而,当完整的影像呈现在眼前的那一刻,那种快乐与满足感实在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我是首次尝试使用810 相机,起初,失败乃是家常便饭,还闹出了不少“黑板、白板”的笑话,这让我们的拍摄既充满了挑战,又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本次展览(画册)共分为五个部分:其一为名人像,展示与那个时代紧密相关的文化名人。其二是王羲之家族在绍兴的生活与工作场景,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堪称一绝,他的家族在绍兴的故事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三是谢安家族的荣耀辉煌,谢安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领导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四是以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竹林七贤以其不羁的性格和对自由的追求,成为了魏晋时期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其五是至今仍与我们当下生活息息相关的宗教,魏晋时期的佛教与道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为那个时代的文化艺术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创作《魏晋·绍兴》一年间,每一次的拍摄都是打开一扇通往魏晋时期的窗口,感受到魏晋时期士族的风采,领略到那个时代文人的风骨,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相交融,回到那个充满诗意的时代,呼吸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魏晋选题叙事宏大,地域广阔,文化重深,受限于我们三位作者的脑力、精力,不尽完善,算是抛砖引玉,愿与更多的摄影家朋友共勉……

此外,要感谢拍摄中支持、帮助我们的有关单位和朋友,接纳、招待我们的村民,他们像来自一千多年前的魏晋人,给予我们无私、真诚的友爱,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 END • 


审核 | 许燕青

图文 | 陈   晓

责编 | 周晔妮


绍兴市文化馆
发布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