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部门联合印发,港媒已经收到风声,中方在为紧急事态提前做准备

时事   军事   2025-02-01 11:19   江西  

14个部门联合印发,港媒已经收到风声,中方在为紧急事态提前做准备。

据新华网报道,近日,为落实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

据悉,应急通信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防灾减灾救灾整体效能,在抢险救灾中担负“生命线、指挥线、保障线”的重要作用。

关于这一消息,香港媒体率先收到“风声”并进行报道,称中国大陆目前正在推进一项通信技术改革计划,希望基于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建立起一套可以覆盖全国的高性能通信网络,以提高国家在遭遇紧急事态时的响应效率。

事实上,在灾后迅速搜集情报,对后续的救援工作至关重要,时间就是生命,抢夺时间提高效率,就能拯救更多的生命。

回想2008年的汶川地震,别说应急网络,就算是上面说的无人机等先进装备,我们都没有。因此,为了收集灾区情报,尽早展开后续救援,解放军只能依靠人力“舍身取义”,比如著名的“15勇士”。他们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为了收集情报,不得不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三无条件下实施人员空降,参加这场空降行动的15名空降兵,也被人们称为“空降兵十五勇士”。尽管当时这十五人都成功降落,但解放军作出这样的“义举”,完全是受形势所迫,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快速恢复灾区通信的能力。

据悉,这项技术将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卫星通信等技术领域。整套应急网络预计在202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旦整套网络系统开通运行,届时中国将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联系到位于地面、天空、海洋甚至太空的人员单位或设备。

香港媒体还透露,大陆之所以要建立这样一套系统,也是受到了前不久发生在西藏定日县地震的启发。尽管在这次灾难中,中国解放军、武警及其他救援单位,都以极高的效率,用最快的速度展开救援工作,尽全力将地震损失降到最低。

但由于受制于定日县高海拔的极端环境,以及当地比较简陋的基础设施条件。为了确保救灾工作顺利进行,救援部队还是启用了包括通信无人机、地面基站等新型装备来进行救援力量的补充。

但就是这样,依然给当地的救援留下了不少的空白期。另外,这些设备在实际的使用中,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比如电池续航、网络不畅通以及道路损毁等。

但是如今的中国,情况完全变了,我们在卫星通信等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依托现有技术,提高我们的救援救灾的能力和效率,完善我国的救援体系,同时减少更多的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未雨绸缪”一直是中国的惯用思维,我们如今既然有了如此强大大的能力,就要及时加以应用,也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加福祉。

点“赞”+“在看”,感谢您的留言与分享!

中华网军事频道
中华网军事(military.china.com)主要提供军事类新闻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