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项目好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近年来,随着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叠加布局,我市也逐渐探索自身的产业定位。从“主动亮剑”到“精准出击”,新成效不断显现。2024年,在招商引资舞台上,一场接一场“大戏”相继上演。
去年10月,山西鹏飞集团有限公司总投资112亿元的氢能产业项目在宁城县汐子工业园区开工,将建设风光互补发电制绿氢、绿醇项目,以及加氢综合能源岛项目和零碳智慧物流及交通项目。项目投产达效后,年产值将达到48亿元,利税8.4亿元,并带动就业3500余人。通过绿色能源的应用,宁城县的风光制氢醇一体化项目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同月,内蒙古能源巴林左旗100万千瓦风光储基地项目开工仪式举行,该项目是巴林左旗近些年来单体投资最大的一个项目,总投资42.31亿元,计划2025年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为326368万kW•h,年上网电量231931万k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2577h,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75.0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7.35万吨,对当地民生发展及环境保护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
目标明确、重点清晰、发力精准、高效落地。这正是我市面对招商引资的新形势、新变化,坚持全区“一盘棋”工作格局,把招商引资作为稳经济大盘的重要“战场”,频频传来的一场场“捷报”。
2024年,聚焦重点产业链,我市谋划储备产业链招商项目387个,更新完善《产业链精准招商图册》,精准对接企业,开展靶向招商,全市各类招商队伍外出对接企业1500余家,接待1000余家企业来我市考察。全市共实施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437个、占全部项目的58.5%,到位资金368.4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63%,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产业链精准招商效果明显。
针对重点地区着力强化驻点招商,承接重点地区产业转移成效显著。2024年,我市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东南沿海经济圈三个重点地区,分别成立了招商引资常驻工作组,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链,收集线索,对接企业,及时将有效信息推送给重点产业链,推动项目落地。同时,各旗县区针对重点地区,不断强化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东三省、环渤海、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地区项目占全部项目的92.6%,到位资金数占全市到位资金总数的86.1%。
一批批战略性、创新型产业项目向赤峰集聚,借引资谋发展,赤峰正源源不断积蓄发展新动能。
过去,传统招商方法效果甚微,旧有招商思路亟待调整。如今,招商引资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让企业之树、产业之林枝繁叶茂,我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转变招商思维,创新方式方法,凝聚各方力量构建全覆盖招商网络,通过推动传统招商转型升级,跟上时代步伐,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
自2022年,我市出台《赤峰市招商大使聘任办法》,聘任姚瑞、尹娜等两批共22位“赤峰市招商大使”,到聘任于金龙、付静雅等10位知名人士为赤峰市第三批招商大使,再到2023年度“赤子峰会”活动中,聘请刘文明、邹招波第四批33位“招商大使”,一批批招商引资“新星”先后加入,成为赤峰的代言人、项目的推荐人、企业的带头人。
在开展外出招商、对接重点企业、引进重点项目过程中,大使们“大显身手”,为引进产业链、创新链上下游企业牵线搭桥,为重大产业项目谋划建言献策。
内蒙古自治区温州商会会长赤峰市招商大使邹招波说:“我是温州人,来内蒙古40多年了,内蒙古各级领导对我们关心、支持、指导了我们,才有我们和谐团结的温州商会。作为商会会长,被聘为赤峰市的‘招商大使’,我要发挥我们商会的平台,以商招商,为赤峰市以及内蒙古多作贡献,把浙江以及江苏、上海南方一些企业努力引到内蒙古、引到赤峰。”
聘任“招商大使”是赤峰以商招商、加大招商引资宣传力度和深化招商引资强度的创新举措,是进一步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有力举措。借助产业界、科技界、金融界等各领域“招商大使”的力量“按图索骥”,招商引资软实力强效提升。截至目前,“招商大使”帮助签约落地项目18个,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除此之外,我市积极开展委托招商,与山东省赤峰商会、恩成方公司等17家外埠赤峰商会及专业机构签订委托招商协议,开展委托招商联络工作。截至目前,各商协会及委托机构帮助引进落地项目15个。
同时,积极探索资本招商,与上海扑拓资本等资本公司对接,充分发挥我市绿电优势,围绕新能源耦合新材料,通过“资本+园区+项目”模式,成功引进纳米多孔碳粉、环保智能装备及园区绿色供电等项目落地林西,在开展“招商引资”的同时,打造“招资引商”新模式。
时间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也是奋斗者筑梦的见证。这一份份提神振气、温暖人心的“成绩单”,不断推动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从“纸面”落实到“账面”,正是各方力量凝聚在一起共同推动发展的坚实足迹。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招得来”是基础,“落得下、发展好”才是关键。招商引资要使出“真功夫”,重大项目建设要跑出“加速度”,政策服务更要按下“快捷键”,以营商“软环境”打造招商“强磁场”。
2024年,我市对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台账式精细化管理,将招商项目划分为续建、新建、新签约、在谈4个类别,通过“项目清单”加强项目调度、推进项目进展。特别是针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存在的问题逐项研究、查找原因,推进项目开工入统、资金到位。
过去一年,全市实施投资亿元以上大项目321个,占全部实施项目的43%,到位资金495.27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84.6%,亿元以上大项目到位资金贡献率较去年提升7.7个百分点。
围绕招商引资全生命周期服务,我市积极施行《赤峰市本级招商引资项目对接推进工作办法》,落实《内蒙古自治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机制》,推进执行“四个一”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和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聚焦便民利企,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体系健全的政策供给、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综合最优的要素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舒适配套的宜居环境,不断推进政务服务迭代创新、提速提效,要素保障精准有力,法治监管公平公正,创新创业开放有序,护航企业发展“如鱼得水”、助推人才成长“如鸟归林”、保障百姓生活“如沐春风”。
作为在赤峰成功“落户”的内蒙古能源巴林左旗100万千瓦风光储基地项目,从签约到落地,企业深切感受到赤峰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赤峰市的营商环境非常好,巴林左旗政府对我们项目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所以我们把项目落地在巴林左旗林东镇,接下来我们工程的任务就是要把所有的检修道路全部打通,便于正常全面开工,保证2025年年底全容量并网。”项目经理骆宝寅说。
新常态下不再唯GDP论英雄,招商引资不再盲目粗放,而是更加精细化、精准化,优先考虑项目的效率、效益,排除招商中的水分、虚数,坚持高端取向、着眼长远,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土地利用率高、财税贡献能力强的项目,赤峰逐渐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新格局。
END
赤峰融媒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使用本公众号原创文章
发现“分享”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