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八届十二中会召开,会上江青等人带着一众追随者,试图通过“开除邓公党籍”的决议。
然而,在这紧要时刻,会场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坚定的声音:“刘、邓应区别对待,邓的‘历史问题’尚需深入审查,不可仓促作出决断。”
这一声音成为了全场唯一支持邓公的立场,究竟是谁在这风高浪急的时刻挺身而出,为邓公辩护?为何在众人皆欲将邓公推向深渊之际,力保邓公不失?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邓公及其家人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那时,“邓公专案组”成立,对邓公的历史进行审查,并试图找出他的“罪行”。
然而,在专案组的工作汇报会上,尽管他们竭尽所能地罗列所谓“罪证”,却始终无法掩盖邓公为党和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
面对康生、江青等人的迫害,邓公始终保持沉默,他深知,任何辩解都是徒劳的,唯有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度过难关。
而他的长子邓朴方,在这场风波中更是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他被造反派抓走,关押在破旧的大楼里,受到残酷的迫害。
然而,邓朴方始终坚守着对父亲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他宁死不屈,最终选择了以跳楼的方式抗议这种不公,虽然因此落下了终身残疾,但他的坚韧和勇气令人敬佩。
在八届十二中会上,面对林彪、江青等人的进一步迫害,邓公的处境岌岌可危。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伟人站了出来,他坚决反对开除邓公的党籍。
伟人深知邓公的为人和能力,他不愿意看到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和杰出的领导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在伟人的坚持下,邓公的党籍得以保留,这也为他后来的复出奠定了基础。
伟人对邓公的欣赏并非空穴来风。
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邓公就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赢得了伟人的赞誉。
他领导的“刘邓大军”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国成立后,邓公又投身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他的远见卓识和果断决策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在邓公被下放到江西劳动期间,他并没有放弃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
他一边参加劳动,一边照顾残疾的长子,同时还要思考如何为国家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正是这段艰苦的岁月,锤炼了邓公的意志,也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望。
随着时局的变化,1973年,在伟人的支持下,邓公终于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他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迅速推动了国家的改革开放进程。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经济开始腾飞,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日益提升。
然而,邓公的复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1976年,他再次被撤销了一切职务,但党籍仍然被保留下来。
面对这样的挫折,邓公并没有气馁,他坚信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期待着再次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
终于,在1977年,邓公在老一辈革命家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再次复出。
这次复出不仅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拥护,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邓公的领导下,中国开始了全面的改革开放进程,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