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如今繁华的万象城、爱琴海,以前竟然是……

政务   2024-11-01 14:07   上海  


我们脚下的这方土地,
6000年前成陆,
5000年前有先民活动生息,
孕育出了被誉为“上海之本”的马桥文化,
印证着上海“海纳百川”的文化之源。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十八季,我们邀请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晶城中学青少年来诵读《本来闵行》。今天,你将听到的依然是《棉白菜绿是吾乡》节选。


-点击收听朗读-

承担全市蔬菜和副食品三分之一上市量

现在的闵行已成为一座新兴城区,处处呈现出都市风光。而在30年前,这里却是上海市蔬菜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

闵行有着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早在明、清时期,虹桥和后来被划入长宁区的新泾地区农民即兼种少量蔬菜出售。上海开埠后,随着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和各地移民大量涌入,对蔬菜的需求与日俱增。

1900年,北新泾镇即设有地货行,吴淞江两岸的菜田面积逐渐扩大,种有草头、青菜、菠菜、韭菜、雪菜、豇豆、萝卜、土豆、洋葱等品种供应市场。

1928年前后,虹桥地区农户开始大面积种植蔬菜,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菜地面积占到耕地的50%,以满足上海市民需要,也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新中国成立后,蔬菜种植更是得到大力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上海县不光成为上海市主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也成了生猪、禽蛋等副食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90年代前后,蔬菜和鲜蛋上市量约占全市上市量的三分之一。这就是说,上海市民每吃三个蛋、三棵菜,其中一个蛋和一棵菜就是由上海县提供的。

20世纪60、70年代,虹桥公社虹二大队文艺小分队在田间表演《种菜想着吃菜人》

1992年,苏州河支流新泾港上,人们买卖新鲜蔬果的热闹场景


现在的虹桥已成为商贸发达的繁华城区,已经没有了农田。谁能想象得出如今的万象城、爱琴海、阿拉城这些著名商圈曾经种着大片绿油油的蔬菜?

1989年的上海县虹桥乡。图为占地40亩的先锋三队蔬菜大棚

当然,令人吃惊的还有梅陇镇。当年,这里是上海市规模最大的切花生产基地,种植20多种名贵花卉。20世纪90年代初,一年上市切花高达200万束,人称“花乡梅陇”,名扬上海滩。这里的“乡花”是康乃馨,有着上百年种植历史,还曾出口海外。梅陇镇的花卉生产曾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

20世纪50年代,梅陇乡的花农在种植花卉

除此之外,本地出名的农副产品还真是不少,有虹桥板叶荠菜、纪王鸡冠雪里蕻、小闸黄狼南瓜,还有上海白猪等。至于七宝朝鲜蓟、黄金瓜、三林酱菜、三林塘崩瓜、龙华水蜜桃、题桥白梨瓜等,老上海人几乎都晓得。

上海市西郊区宝南乡(现七宝南部盛产黄金瓜,深受城乡居民的欢迎(摄于1956年7月14日)

光听听这些名字,就勾起了人们的一份乡愁,可惜现在基本上消失了。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十八季,我们邀请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晶城中学青少年来诵读《本来闵行》。

不忘本来,方有未来。继编撰出版五辑25册《发现闵行之美》文史丛书后,闵行区政协再度编撰推出这部《本来闵行》,尝试以极简史的形式,全景式再现闵行的历史发展轨迹,也是尝试为闵行展翅翱翔的宏图标注一个新的坐标。


全书分“却望是故土”“光华岁月稠”“风物醉乡间”“恋上这座城”四个篇章,用简洁的文字和大量的历史图片,把浩如烟海的地方志书文献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地情读本,让更多人士快速了解闵行,探寻闵行发展进步的精神品格,感悟这片土地的人文情怀,获得踔厉前行的能量动力,推动闵行悠久历史在发掘保护利用中接续传播。一本书装不下闵行的沧桑巨变,更说不完闵行人对这方土地的深情眷念。我们期望在历史之树的粗壮躯干上,截取几圈年轮,找寻微处的纹路,记录逝去的瞬间,留下可供寻迹的历史底本,让闵行厚积的历史文化,在营造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现代化主城区新征程上更添一份风韵典雅。


2024年10月起,第十八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来源:今日闵行、金虹桥

编辑:徐宇扬



往期精选



金虹桥
要了解“宜居、品质、国际化新虹桥”,从金虹桥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