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日报主题策划
《念念不忘——课本里的辽宁》
即将推出
课本的面貌,映射着时代的变迁。
为确保教材编写与时俱进、契合时代发展步伐,每一次教材修订工作,都会将当下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以及历史性变革呈现其中。
记者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人教版历史教材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成果,先后将三处与辽宁有关的内容做了修订和补充。记者对有关背景进行了梳理,并邀请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历史教研员王磊进行解读。
牛河梁开启古国时代
(修订时间:2024年)
课文摘录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朝阳,属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约5800-5000年。遗址中有祭坛、女神庙和埋葬着贵族的积石冢,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改写”背景
2023年12月9日,牛河梁再迎“高光时刻”!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被确定为至今5800年至5200年前后的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典型代表。
1981年以前的牛河梁,既无奇峰峻岭又少古树参天;而1981年以后的牛河梁,震惊了全世界。随着积石冢群、大型祭坛、女神庙、红山女神头像、大量玉质礼器和陶器的先后发现,牛河梁遗址成了5000年前中华大地上满天星斗般的文明火花中最耀眼的一束,“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中国考古类型学奠基人、全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苏秉琦评价说。
在新版的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牛河梁遗址被写入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中。记者了解到,早在2007年,朝阳学者就呼吁将牛河梁遗址编入中小学教材。
解读
这次新版历史教材突出的特点是,系统呈现了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史,用翔实的考古实证,展现中华文明根脉。牛河梁遗址作为二十世纪全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又是古国时代的代表,其历史地位毋庸置疑,也符合入选教材的基本条件。
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
(修订时间:2017年)
课文摘录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改写”背景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2017年1月初,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
从上世纪80年代起,辽宁学者就提出了“十四年抗战”说,也就是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战起点。辽宁学者的理由是:现在发现的大量文字、图片足以证明,“九一八”事变当夜,中国军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解读
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的改变,反映了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现在,“十四年抗战”已在每名初、高中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明长城东起点其实在丹东
(修订时间:1992年)
课文摘录
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域,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改写”背景
1990年的丹东,因一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而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同年10月2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我国长城考古又有新的重大发现: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在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
当年负责主持明长城东端起点考古调查的冯永谦回忆说,“当时,我们在虎山长城发现了多处长城墙体遗迹,像护城河、拦马墙、万里长城东端第一座大型台址等。”这一年的12月,国家文物局就虎山长城考古发现进行专家论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明长城东起鸭绿江。此前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说法被否定,随后中小学历史教材也做出相应修改。
点评
历史教材的修订,都会根据课标要求和需要,将最新、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或学术研究成果编入新教材。丹东虎山长城的考古发现,无疑是上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改变了流传已久的长城东起山海关之说。
来源:辽宁日报·辽望客户端
记者:卢立业 尹浩
编辑:王思雨 检校:张勇
责编:王德坤 辛垚 审核:李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