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作为辽宁日报开年策划,
《念念不忘——课本里的辽宁》特刊
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
本次策划以中小学课本为基点,
以实地采访、数据汇集、
影像展示等手段,
“念念不忘”我们的家乡!辽宁日报推出全媒体策划《课本里的辽宁》
为引导广大学生了解热爱家乡,辽宁日报采访团队相继走进辽宁多所学校,通过“念念不忘——课本里的辽宁”主题班会形式,讲述采访过程、分享动人故事,让策划报道成为学生们的有益课外读本。学生们读后纷纷表示“课本里的辽宁”让他们感到既惊讶又骄傲。在“念念不忘 —— 课本里的辽宁”主题班会结束后,辽宁日报采访团队以互动答卷的形式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同学们以纯真质朴的视角尽情表达着自己内心深处对于辽宁元素融入课本的独特见解与期待……
上午10时,走进干净整洁的校园,操场上生气勃勃,教室里书声琅琅。“丁零零……丁零零……”上课铃响起,在五年二班教室里,同学们井然有序地回到座位,对主题班会充满热情、满怀期待。主题班会伊始,班主任孙立春缓缓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说:“你们是从哪里了解家乡辽宁呢?从报纸上、地图上还是电视上呢?辽宁是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更是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升起的地方。同学们,就在我们的身边,由辽宁日报推出的策划报道,让我们得到了一个全面了解家乡的新方式。”随着幻灯片投放到黑板上,孙立春老师向同学们说:“这就是今天班会的主题——‘念念不忘——课本里的辽宁’。”作为班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报记者田勇走上讲台,简明扼要地阐释策划初衷,深入浅出地讲述采访过程,尤其是讲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杀敌的故事,为在场师生树起一座精神的丰碑。“我想问在座的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有的说那里埋葬着黄继光,有的说那里安葬着邱少云……“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记者紧接着抛出问题。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最可爱的人!”伴随着激昂的志愿军战歌声,同学们瞪大眼睛,伸长脖子,静静聆听抗美援朝战争故事,生怕漏掉任何一个故事细节。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上,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作战,沉重打击美军的嚣张气焰。为追击南逃的美军,志愿军38军112师335团接到命令——像钉子一样钉在松骨峰上。我国著名作家魏巍,就是以松骨峰战场的所见所闻,写下《谁是最可爱的人》并在日后入选课本,“最可爱的人”也由此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名词。故事讲完后,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纷纷表示志愿军叔叔就是最可爱的人。班会的最后环节,为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意识,孙立春老师还给同学们讲述起国旗、国歌和国徽与辽宁的故事。听完孙立春老师的故事后,同学们纷纷表达作为辽宁人的骄傲,并表达“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坚定决心。特刊出版后,沈阳市沈河区育鹏小学将报道内容融入日常教学。
下午2时,辽宁日报采访团队走进雷锋第二故乡抚顺,与抚顺市实验小学共同召开“念念不忘——课本里的辽宁”主题班会,走进课本里的雷锋。“大概能有四五处吧!”“在我看来,咋也有十来处!”“我大胆猜测一下,估计有三四十处!”……主题班会开始后,当记者抛出第一个问题——在中小学课本里有多少辽宁元素呢?同学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答案。“同学们的答案,都不对。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课本里,涉及我们辽宁的相关内容达170余处。”记者话音刚落,同学们惊奇地瞪大眼睛,并报以热烈的掌声。为加深同学们的记忆,记者还拿出精心准备的图片,尤其是为同学们讲述与辽宁有关的英雄模范时,看到的是杨靖宇孤身雪地对抗日军的景象,听到的是赵尚志虽身陷敌手却宁死不屈的革命故事。“说到英雄模范,我们就不得不说雷锋,抚顺就是他的第二故乡。下面,我们把时间交回给班级,请班主任廉长豪老师给大家讲述雷锋的故事,大家说好不好?”班会进行过程中,被誉为“宝藏老师”的廉长豪走上讲台,绘声绘色地给同学们讲起抚顺与雷锋的故事。“抚顺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也是全国最早开展学雷锋活动的策源地。”廉长豪老师说,雷锋在抚顺工作生活了2年多时间,做过许多好事,比如参加抚顺上寺水库抢险救灾,带病连续奋战7天7夜;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故事,就发生在抚顺瓢儿屯火车站。此外,雷锋还在抚顺当过两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在介绍了雷锋与抚顺的故事后,廉长豪老师向同学们提问:“雷锋的名言你们知道多少呢?”话音刚落,在座的同学们纷纷踊跃举手发言。一位同学抢先说:“雷锋叔叔讲过,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另一位同学也不甘示弱,大声说:“雷锋叔叔说,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转瞬之间,40分钟的班会已接近尾声,但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意犹未尽的神情……班会后,许多同学围在记者身旁,想要了解更多的课本里的辽宁故事,并纷纷表示要当一名小小雷锋精神传承人。崭新视野 极佳注解
近日,辽宁日报推出的大型策划《念念不忘——课本里的辽宁》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和热烈反响。本次策划报道设计精美,内容丰富,给广大读者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又以崭新的视野和极佳的注解展示了辽宁历史之重、活力之新、风物之美和文化之好。课本中的辽宁元素点燃了青少年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澎湃之情。著名考古学家 冯永谦:《念念不忘——课本里的辽宁》特刊编辑得非常好,它如一把钥匙,为我省青少年开启了了解家乡的大门,让他们得以深入这片土地的山川湖海,进而在心底燃起对辽宁的炽烈热爱,矢志为这片土地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中国工业博物馆馆长 王荣巍:中国工业博物馆是辽宁的名片,辽宁作为新中国工业重要的奠基地,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在国家产业布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涌动着新中国脉动的第一炉钢水到第一台国产机器人惊艳亮相、从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翱翔蓝天到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劈波斩浪,数千个工业第一在这里诞生。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以往我们都是从课本中了解,此次《课本里的辽宁》特别策划,将“辽宁工业”这条线索梳理出来,通过中国工业博物馆这一载体将之具象化,具有非凡的意义。在这里也欢迎大家走进中国工业博物馆,感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和国工业文明的历程,切实体悟工业文化的厚重与工业精神的磅礴力量。沈阳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姚韫:课本里的辽宁,为我们认识辽宁、了解辽宁提供了一个崭新视野。同时,该策划也将辽宁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致、历史文化栩栩如生地勾勒于世人眼前,使我们看见了一个别具韵味的辽宁。营口博物馆馆长 闫海:《课本里的辽宁》让我们增加了心中对辽宁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向往之情。辽宁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省份,更是一部活着的史书,一幅多彩的画卷,一首激昂的赞歌。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孕育着绝美的自然景观,传承着独特的人文风情。它教会我们铭记过去的荣光,珍惜当下的美好,更激励着我们去为这片土地续写更加绚丽的篇章,希望辽宁的故事能够通过更多的课本、更多的文字,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爱上它。东北抗战史研究学者 邢燕来:《念念不忘——课本里的辽宁》特刊策划意义重大、主题突出,从宏观角度精心梳理独具特色的辽宁元素、辽宁符号,纳山海风物,萃人文精神,让广大青少年以家乡为傲,进而升腾起热爱之情,砥砺成报效之志。东北育才学校党委书记 李江涛:课本是知识的海洋,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道路。此次特刊不但呈现辽宁人文之美和自然之美,更加记录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发生的巨大变化。东北育才学校将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激励育才学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朝阳市第一中学历史教师 谭蕾:阅读完《课本里的辽宁》,仿佛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旅程,在课本里辽宁的元素有很多,如今像是有了一条丝线,将那些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让辽宁在我们的眼前绽放出别样的光彩。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仿佛重新认识了那片既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又充满蓬勃现代气息的辽宁大地。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研训员 李妍:《课本里的辽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多元的辽宁,它既有厚重历史沉淀下来的庄严,又有自然风光赋予的灵动,更有人文风情营造出的温暖与热闹,策划不仅仅是对课本里辽宁元素的介绍,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通过我们的文字,走进辽宁、了解辽宁、爱上辽宁,一同去感受它那无尽的魅力。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历史教研员 王磊:课本里的辽宁是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特征的极佳注解,也是东北地方史研究的成果体现,以每个国人生命轨迹中都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课本为切入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辽宁大地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明成就。凤城市爱阳镇初级中学党支部副书记 栾艳丽:看到辽宁日报《念念不忘——课本里的辽宁》时,内心颇为震撼和感动。辽宁日报的精心策划制作,让我们从中采撷辽宁大地精华,领略辽宁风景物候风采,在品味家国情怀中探寻四季之美,跟着课本游赏家乡辽宁,从博大精深的知识海洋和辽宁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见证共和国长子挺膺担当的时代辉煌缩影,感受天辽地宁的宏阔,沐浴山海有情的睿智人文光芒。这样具有新时代气息的策划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让同学们更加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升思维力和鉴赏力,促进人文精神成长。课本以大量精美图片和精致的设计让文本阅读与艺术欣赏于一体,向同学们展示了辽宁大地色彩斑斓的宝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