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遍,没听见;说两遍,耳旁风;说三遍,头都不抬!吼还是不吼?!”
总是有很多这样的时刻,让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的父母,无法控制地开启“吼娃模式”。然而,发怒有风险,吼娃需谨慎!
被吼后孩子的生理变化
哈佛医学院教授花了十几年研究父母吼骂孩子的后果。他们发现:父母经常对孩子吼叫、斥责,会提高其体内的应激激素水平,从而导致大脑结构发生变化。也会导致海马体变小,影响记忆。
后来又有人找了两个3岁的孩子做了一次大脑扫描。2个孩子同龄、同性别、家境也类似,唯一不同的是,一个孩子经常被夸,一个经常被骂。 结果,他们的大脑扫描图,竟出现天壤之别。
生理上的变化之外,密歇根大学也做过一组关于语言暴力的实验:当人在遭受语言暴力时,其痛苦程度不亚于神经系统所能感知到的痛感。
也就是说父母在骂孩子时,他们所遭受语言创伤和身体上的疼痛等级是如出一辙的。
经常被吼被骂,真的会改变一个孩子。
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
都在想什么?
微博高赞回答是:“妈妈又发脾气了,我觉得他们不爱我了。”
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只会悄悄把情绪调成静音。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做“超限效应”,指某种刺激过多而且时间持久时,会引起心理的极度不耐烦,从而产生逆反心理的一种现象。
如果总对孩子大吼大叫,这种压力会迫使孩子出现各种应激反应。
最简单直接的反应就是自动屏蔽掉这种“噪音”,把自己封闭起来,避免受到伤害而形成自我保护。
孩子表面不反抗甚至是沉默,但是内心是抗拒的封闭的,哪怕父母是好的出发点,孩子也拒不接受,产生对抗。
闺蜜娟子至今因为小时候的一件事对母亲意见颇深。 在她上小学时,有次她在学校课间玩耍不小心打碎了一块玻璃,老师把家长请到了学校。
刚好那天她妈妈遇到点烦心事,一到学校便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不顾人来人往的学生,不管走廊里有多少双频频侧目的眼睛。 “你到底要给我惹多少麻烦?我当初为什么要生你!” 娟子的眼泪一下夺眶而出。
虽时隔多年,那句话她至今难忘。
在年纪尚小时,父母的吼骂会让他们恐惧;可进入青春期,父母的吼骂就会激起他们的反抗。
变成扎在心里的一根刺,变成刺伤彼此的一根针。
即使过去,也总会隐隐作痛,影响一生。
被吼大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问题
即便对成年人而言,那些包含着情绪的怒吼,都会令人感到非常不适,更别提孩子——尤其是对家长充满依恋的孩子。
被吼大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01、“继承”吼叫
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一个孩子的说话方式、人际交往模式和他的父母十分相似。这是因为孩子与他人的交流方式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构建的,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态度、行为有重要影响。
家长如果总以“吼”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孩子很可能也会学习到这种说话方式:或许是在年龄稍大后“吼”父母,使亲子关系增加一层屏障;或许也以“吼”的方式和他人交往,影响社会人际关系。
02、丧失安全感
孩子在2岁~3岁时,由于自主性的萌芽,会让家长觉得孩子开始变得“不听话了”。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进入了第一反抗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自然阶段。然而,很多家长不会接受从前听话的孩子变得叛逆,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也变得严厉。
面对无理取闹的孩子,家长更倾向于采用大吼大叫的方式,希望用更大的声音压住孩子躁动的情绪。1岁~3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阶段,家长的表现会让孩子在面对自己的父母时感到害怕,无法获得安全感,长大后也很难从别的地方感受到安全感。
03、产生自卑感
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一直对你挑剔指责,你会不会感到难过,自信心受到打击?同理,当一个孩子跟父母分享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困难时,家长不仅不给予帮助,反而加以批评,这会使孩子感到难过,觉得自己很笨,一点小事都做不好。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变得自卑。
04、导致青春期叛逆
家长可能有这样一个疑问,孩子之前很听话,为什么进入青春期后突然变得很叛逆?尤其是从小在父母严厉教育下的孩子,叛逆行为更为严重。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的逆反心理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专断、强制型的教养方式更容易催生青春期叛逆。年幼的孩子因其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会认同家长、老师等“权威”。
一旦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想法、追求等与父母不相同时,就会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而吼叫式的父母,更容易激发孩子这种情绪,加剧孩子对自己的抵触感,影响亲子关系。
05、增加抑郁风险
上面提到,吼叫式的亲子交流模式很可能造成孩子安全感的丧失,引发自卑感,而这两种心理状态都是抑郁情绪甚至抑郁症的重要诱发因素。抑郁的成因包括遗传、个性特点、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
在个性特点方面,自卑、敏感易造成个体自我价值感低,情绪压抑,甚至对未来不抱希望,从而产生抑郁。社会心理方面,吼叫式的亲子交流常常带来一种紧张感和压迫感,这种长时间的负面情绪同样会增加抑郁风险。
爱娃 从“戒吼”开始
家长们,单纯的吼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那么,想要改变现状,想让孩子变得更好,请先从避免吼娃开始!
1.吼娃之前,先“冷却”情绪。当你忍不住想要对孩子大吼大叫时,试着给自己按下“暂停键”。做几个深呼吸,慢慢放松,等自己平静下来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2.尊重孩子,与孩子做朋友。家长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应更多地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情绪,将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如果将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庸,便容易陷入强硬要求—遭到反抗—更强硬要求—渐行渐远的恶性循环。
3.接纳“不完美”,与孩子共成长。没有完美的父母,更没有完美的孩子。家长要正视这份“不完美”,接纳自己,拥抱孩子,抛开负面情绪,与孩子共同成长。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怎么做,孩子就会跟着怎么学。
吼孩子,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如何吼别人,导致孩子很难跟人相处,脾气变得暴躁。
父母经常吼骂孩子,他们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为了避免父母出现吼骂的行为,他们会不断地讨好父母。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出现讨好型人格。
所以,经常被父母大吼和从没被大吼的孩子,真的不一样。
所以,在吼骂孩子之前,请冷静三秒再发表意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