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骂战,已经越来越看不懂了。
这两天,胡歌的新剧被骂了。 胡歌因为要演男护士被骂了。
炮火的首先攻击点在这个剧的名字上——《楠丁格尔先生》。
南丁格尔vs楠丁格尔。网友之所以会反应过激,或许是因为,觉得这个剧名在贪女性之功,去蹭人家的名字。许多多的女护士,你看不到,非得去歌颂小众的男护士?明明是女性做的事情,却被男性都沾了光。
在这些愤怒者眼中,女性占比高的行业中,男性是有天然的优势的。
这部剧罔顾基本事实,去讴歌被优待的人,就是犯了现在的众怒。
这,置广大的苦哈哈的女护士于何地?
重点是,人家还给自己改名,“楠丁格尔先生”。
男护士就男护士。易名夺姓是什么意思?“南丁格尔”就不能保留自己的姓名吗?
网友的愤怒,也是可以理解。许多女性,以及对此有共情的女性感觉到冒犯了。
当然,更多的人是,看到先生两字,看到楠丁格尔先生,直接就闹扭成怒,应激打拳。说实话。南丁格尔已经不单单指其本人了,南丁格尔是一种精神,代表的是医护群体,一个职业岗位和一种精神。
胡歌这部剧又不是拍传记,拍一部歌颂南丁格尔精神的作品不好吗?
大家上网冲浪,可以骂剧名不合适,但不至于发酵成男女对立这样的程度。可怕的是,大家上网冲浪不仅不理性讨论,甚至上升到对演员胡歌的攻击,这就很没意思了。
说人家胡歌这些年总是出演一些折女性光芒的作品,在女人戏里面,占人家女主角戏份的便宜,阴阳怪气的在那儿说,胡歌又要演白月光了,比如李娜老公、张桂梅老公。在他们口中,胡歌就是占据女性角色红利的男性。
比如, “真是爱偷,胡歌总喜欢在现实里能力强的女性高光区加戏,李娜丈夫、张桂梅丈夫,现在直接取代原型,想蹭也不能叫先生啊…”
“偷”, 其实真的有点疑惑,为什么如今会如此扁平的看待一部作品,如此抽离割裂的看待一个角色。
任何作品都是由多种角色构成的,不能因为a是b的丈夫,b是成功人士,就变成了,a沾了b的光,吃了b的红利。那如果不成功,不成名呢?
一个命运共同体,是如何能够分出个好赖的?是用什么高级的数据分析法呢?
所以,大家在骂的,究竟是单纯的剧名问题?还是不满意剧名+不满意这个题材?如果只是剧名问题,多容易解决啊!剧还没拍,改剧名是多简单的的事啊!
而且作为文字从业者的小编,是可以理解编剧为啥要取这个名字的,这个编剧就是要蹭个南丁格尔的谐音梗嘛,相比较同个意思的“男护士”,肯定是“楠丁格尔”更吸引人的眼球。我甚至猜想,编剧方在取名字的时候,可能已经事先考虑到了男女对立的风险,规避掉了“男丁格尔”这个选项。
实际上,在南丁格尔风波背后折射的无非就是当今互联网尴尬的处境:为什么要如此二极管的评判看待事情?
因为都是女护士,所以男护士不能拍?一个行业什么性别多,就不能拍另外一个性别了嘛?所以,以后什么女警女兵要不也别拍了职业女性也不用拍了咯?拍女警就是占了男警察的便宜咯?
这种二极管的思维,不仅会禁锢艺术创作,让我们的思路更狭隘,也会让我们行为变得更加偏激。比如对演员莫名其妙的辱骂。
以前是番位之争,现在则是打拳的话题越来越多,或许是越极端越有话题度越能赚钱。有些网友的一些言论无脑像传销洗脑,情绪激烈的像一言不合就能拿刀捅人的“疯子”不知道的以为怎么了呢?
在骂《楠丁格尔》之前,或许可以先了解一下这个剧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
小编在海报上看到的文案是,“向医护人员致敬,讲述平凡生活中的温暖。”看样子应该是致敬医护群体,只是选用了从男主视角出发的剧名。
如果作品,能从少数派男护士的视角去看这个职业艰苦,不避讳的描写在这职业中女性护士的不易与伟大,男护士身处其中尴尬与纠结,这样的现实作品,其实是很好的。
这种情况再发展,会发展成胡歌要演一个外国女性,然后把她改成男性了。可这剧目前来说,属于三无产品喔!她们是怎么理解的呢?网友连第二次机会都不会给,看到不合眼的字眼就会立马宣战。一味咬定,男性又来抢女性的高光就行了。
大家的语文水平阅读理解能力似乎是越来越差了,但抠字眼的能力却是越来越强了呢?到底是哪儿出问题了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