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对母子签下“不要喊妈”条约刷屏父母圈:一个过度牺牲的妈妈,是孩子最大的灾难

体娱   2024-11-04 11:50   广东  







来源:中学生听书
(ID:tingshu2018)

暑假过半,很多家庭已经从刚放假时的母慈子孝变化到现在的鸡飞狗跳阶段。

许多家长表示,假期听到最高频的词汇就是“妈”。

本该充满爱意的称呼,在放假期间似乎成为一份“甜蜜的负担”。

对于这种现象,成都的张女士说:

孩子放假在家,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喊妈妈,这让她感到非常头疼,自己随时都被打扰,无法专心做事。

“妈,我好饿……

妈,我要上厕所……

妈,帮我找找袜子……”

自由的是孩子,崩溃的是妈妈。

张女士觉得长期以往,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张女士根据自身情况和儿子签了一份“不要喊妈”条约。

她说:“希望儿子能够自立,不要什么事情都靠妈妈。”

这份条约火速引起广大父母共情: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娃。

放假期间,不少妈妈都有相似经历,孩子频繁喊妈,不利于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父母应该及时规划避免。

解决不了的问题,尝试去喊“爸”

教育家宁十一表示:

“对家庭的发展来说,父亲的格局,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父亲用魄力与担当,为孩子撑起了可以翱翔的天地,用见识与智慧丈量出一个家庭未来的路。”

由此可见,培养父与子关系至关重要,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来自父亲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

热播综艺《家务优等生》中,经超由于工作原因,无法亲自陪伴在女儿身边。

但他通过远程方式,积极参与女儿的学习生活。他买了两套相同的课本,一套留给女儿在家用,另一套则放在自己的行李箱里,以便在女儿写作业时,他能同步翻看,精确指导。

他还非常注重女儿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耐心倾听女儿的心声,给予正确的情感引导。

日常生活中他不仅在家庭中承担了大量的家务工作,还积极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抽时间陪女儿弹钢琴,让女儿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父亲的关爱和支持。

作为父亲他既有严格的一面,也有慈爱的一面,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女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眼里有活的爸爸,不仅是妈妈的得力助手,更是孩子的超级英雄。

当孩子愿意去寻求爸爸的帮助,信任爸爸,长此以往,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妈妈的角色固然重要,但爸爸作为孩子生命中第一个男性角色,他的一举一动,都对孩子影响深远。

所以在面对棘手的难题和挑战时,请引导孩子别总习惯性地喊“妈”,试着转换思路,勇敢地喊一声“爸”。

因为,爸爸们往往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方式,会为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很多家庭中,母亲往往被赋予了照顾家庭、抚养孩子的重任,而父亲则更多地扮演了经济支柱和权威形象的角色。

然而,这种分工模式在无形中加剧了母亲在孩子生活中的过度介入,导致孩子对母亲形成了过度的依赖心理。

一旦遇到问题,孩子的第一反应便是寻找母亲的帮助,而非自己思考如何去解决,或者换个求助者。

别再让“妈”成为孩子唯一的避风港,请告诉孩子:

爸爸的肩膀同样宽广温暖,他的智慧、力量和耐心,都是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资源。

最好的家庭关系是:父爱不缺席,母爱不泛滥。

父母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各自发挥优势,形成合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心理专家提醒:父母要懂得“适时退出”

儿童心理专家潘骥认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当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在探索和尝试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种放手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成长。”

父母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不要试图为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应该成为孩子的引路人和支持者,而不是代替孩子去生活的“保姆”。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子豪是家里的独生子,自小在父母的极度呵护下长大。

他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对他几乎是有求必应,无论大小事务都亲力亲为,生怕他受到一点委屈或伤害。

从穿衣吃饭到学习作业,甚至是与同学间的矛盾,子豪的父母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为他解决,从不让他自己面对困难和挑战。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同龄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会自己整理书包、制定学习计划,甚至参与家务劳动时,子豪却依然像个小孩子一样,依赖着父母的一切安排。

他的房间里永远杂乱无章,因为母亲总会在他上学后帮他整理;

作业也是拖到最后才开始,因为父亲会熬夜帮他检查并改正错误。

进入大学后,远离了父母的直接照顾,子豪的问题迅速暴露出来。

他不会洗衣服,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更不懂得如何与人有效沟通解决冲突。

面对学习压力和生活琐事,他感到无所适从,频繁向家里求助,甚至一度产生了退学的念头。

同学们私下里称他为“巨婴”,这让他感到既羞愧又无助。

生活中,很多父母难以把握关爱与自由之间的平衡。

他们担心孩子受到伤害或经历失败,于是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试图为孩子铺设一条平坦的道路。

然而,这种过度的关爱却往往成为了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要知道教育并非只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成都母子“不要喊妈”条约的签订,正是对这一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

它让母亲意识到自己的过度介入可能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开始尝试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

这一转变不仅让母亲得到了解脱和放松,更让孩子在独立中成长,在探索中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在爱中设立界限,不是冷漠,而是责任。

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明确哪些事情是他们可以自己完成的,哪些时候需要寻求帮助。让孩子在界限内自由探索,学会承担责任。

孩子过度依赖父母,会直接影响人格的健全发展和行为认知能力的提升。

而没有边界感的母爱,会把亲子关系变成取悦和被取悦,孩子的成长就会失去方向感。

孩子的人生终究是他们自己的,父母的责任是教会他们如何飞翔,而非永远为他们遮挡风雨。

所以,父母该放手时请放手,该退出时请转身。

家庭教育,需要一点“铁手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在家庭教育中同样适用。

爱孩子并不意味着要给他们一切,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拥有一切。

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

成都的张女士给儿子制定的“不喊妈”条约,充分体现了“铁手腕”在家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她明确规定了孩子的行为准则,并在执行过程中坚持原则,不因孩子的哭闹而妥协。

这种坚定的态度,让孩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会了遵守规则和承担责任。

家庭教育并非一味的溺爱和纵容,而是需要父母在关键时刻展现出坚定的立场和原则,用“铁手腕”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

家长的纵容和溺爱往往表现为过度保护、无原则满足、忽视规则教育等方面。

这些行为虽然短期内可能让孩子感到舒适和满足,但长期下来却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纵容和溺爱行为及其规避方法,请家长自查纠正:

1、过度保护:

主要表现:家长过于担心孩子的安全或失败,限制孩子的探索和尝试,为孩子包办一切。

规避方法:学会放手,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允许孩子尝试新事物,即使失败也要给予支持和鼓励,让孩子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2、无原则满足:

主要表现: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满足,不论是否合理或过分,都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

规避方法:清楚地告诉孩子,哪些需求可以满足,哪些需要通过努力来实现。还要教育孩子接受“不”的答案,培养孩子的耐心。

3、忽视规则教育:

主要表现: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视而不见或轻易原谅,不严格执行家庭或社会的规则。

规避方法: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规则。当孩子违反规则时,要坚决执行相应的惩罚措施,让孩子明白规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4、缺乏边界感:

主要表现:在孩子的个人空间和隐私上缺乏尊重,过度干涉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规避方法: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隐私,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决策权。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协商,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

5、替代责任:

主要表现:为孩子承担过多的责任和义务,让他们缺乏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规避方法:鼓励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如完成家务、管理个人物品等。同时要适当帮助孩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为了规避这些纵容和溺爱的行为,家长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成长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和谐、有利于成长的家庭环境。

教育路上,父母既是温柔的守护者,也是坚定的领航者。

当孩子偏离航道时,要学会毫不犹豫地伸出“铁手腕”,引领他们回归正轨。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父母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给予孩子舒适的生活,而是让孩子想起父母时内心会充满能量,拥有爱与温暖他人的“能力”。

家庭的破碎往往源自细微之处的累积。

父母无度的纵容与偏爱,会逐渐侵蚀孩子的责任感与良知,最终影响整个家庭的未来。

而内心强大的孩子,则能自如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与不安,自我调整,不被困境所扰。

每一步前行都可能遇到风雨,每一次尝试都可能伴随着跌倒。

但请记得,正是这些不平凡的经历,铸就了更加坚韧不拔的力量。

点亮“在看”,与大家共勉。

作者:三瓣橘子。本文首发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中小学免费有声平台,听海量国学经典诵读、中小学必背古诗词,百万父母的教育宝典,欢迎关注我们。

清欢读书会
清欢,独立女性人气作家,1米72辣妈,原上市企业高管,百万级爆文原创作者。乐于抽丝剥茧探寻真相,以诙谐有趣的表达,呈现对复杂世界独特而深刻,又不一样的理解。每天中午十二点,为你提供亲子阅读,睡前故事,热点剖析,情感治愈,来了就点下关注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