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天职师大 | 《天津日报》《今晚报》专访市人大代表郑清春校长

教育   2025-01-14 22:40   天津  

1月14日,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天津日报、今晚报采访市人大代表、我校郑清春校长。





天津日报


优化技能师资培养 提升就业竞争力

“随着产业变革,一些新职业正在不断涌现,比如传统的生产线工人渐渐转型到幕后,从而诞生了智能运维等新工种,这对高校就业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市人大代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郑清春尤为关注就业话题,此次参会,他分享了该校通过技能师资培养带动就业的新路径。

郑清春介绍,作为“工匠之师的摇篮”,截至目前,该校累计有4万多名毕业生在全国6000多所职业院校任教。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津”牌技能师资队伍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更多“准工匠”在技能舞台上绽放光彩。

“我们通过学科交叉建设开展项目式教学,既要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掌握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等技能,以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在郑清春看来,当前,保障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是青年学子最大的期盼。

郑清春还提到了高校毕业生对于企业实践机会的渴望:“我将与代表委员们深入交流、互学互鉴,不断完善学校就业工作体系,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聆听汲取两会好声音,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等,为青年就业群体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今晚报


市人大代表郑清春:为全国职业院校培养“工匠之师”

技能人才是活跃在生产一线和创新前沿的重要力量,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时代之下,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则有着更高的要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师资培养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教学特色?学生就业方面有何新举措?对此,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郑清春接受了记者采访。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工匠之师”培养的摇篮,主要为职业院校培养教师。近几年,学校毕业生整体毕业去向落实率逐年递增,均达到了天津市优秀线。其中签协议和劳动合同就业率一直保持市属普通本科院校前列,实现了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据统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累计有8.7万多名毕业生,其中有4万多名毕业生在全国6000多所职业院校任教。目前全国有1.1万多所职业院校,通过这个数据可以看到,有一多半学校里都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走出来的毕业生。

在师资培养方面,学校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改革,助力供需有效对接。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各级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毕业生也成为全国职业院校选拔职教师资人才的首选。

在学校人才培养特色方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一直坚持三性融合,也就是专业性、职业性和师范性。形成“一体双翼三融合”的职业技术师范生培养体系,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创新探索:一是探索新工科建设。二是开设各学科课程论课程。三是实施“智能+教育教学”提质升级。四是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五是深入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

鲁班工坊的建设,其实是围绕着鲁班工坊所在国,他们的产业变化,我们布局一个类似的实践平台,在这个实验平台基础上,还要把这个实验平台的这种技术技能要教给当地的高校或者学校的这样一些老师,通过培养老师,让他们再去培养所在国的这种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于所在国的这种基础技能的人才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提升就业质量已经成为劳动者的迫切愿望”。为此,学校召开了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期推动会,各学院以及毕业生就业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共商举措,从“强化统筹,大力提升就业工作保障水平”“拓展市场,持续做好就业岗位供给保障”“加强宣传,充分发挥就业政策引领作用”“做实帮扶,完善协同育人指导服务体系”“突出质量,进一步做好就业监测与评价”五个维度制定了30条硬招、实招,全力以赴保障2025届毕业生实现“就好业”。

近期,学校抢抓寒假就业窗口期,围绕“岗位推荐”“求职指导”“就业咨询”“手续办理”四个方面开展好“寒假促就业暖心行动”,比如:组织“寒假就业直通车”校内网络双选会、开展寒假考研跟学计划和“寒假不停学”公益备考直播课、开通寒假就业服务热线电话、安排专人值班等多种方式,以确保寒假期间招聘活动不断线、就业指导不停歇、就业服务“不打烊”,助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来源 | 新闻中心

 编辑 | 党萱

    校对 | 吴春蔚

 责编 | 李硕

           审校 | 仲伟邦 陈明

    监制 | 任雪浩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官方微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