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潜伏》看重庆,探寻山城红色印记
美食
其他
2024-10-02 17:20
重庆
作为一部国民皆知的电视剧,《潜伏》自播出以来,以其紧凑的剧情、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一众好评,其中多次出现的旧重庆风貌,更是引起了一波打卡热潮。国庆佳节,不妨放下繁忙的工作与生活的琐碎,跟随经典谍战剧《潜伏》的足迹,深入探索重庆的红色印记。在曾家岩50号,一座古朴典雅的建筑静静伫立,这便是著名的周公馆。公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曾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主要办公地点之一。1939年,为便于工作,邓颖超以周恩来的名义租赁了这幢房子,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市内的主要办公地点。中共中央南方局军事组、文化组、妇女组、外事组和党派组均设立在此处,这里见证了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智慧与勇气,也承载了无数红色记忆。推开那扇雕花木门,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三楼的主厅,曾是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地方。站在窗前,远眺嘉陵江与长江交汇的壮阔景象,不禁让人遐想联翩,仿佛能听到当年那些激昂的讨论声和坚定的脚步声。
如今,在这座院落前方的广场上,伫立起了一尊周恩来铜像,在阳光的照耀下,铜像熠熠生辉。周公馆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还通过VR体验、互动展览等方式,让游客能切身感受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虽然电视剧中并未直接提及某一具体的戴笠公馆,但这个名字却与重庆的历史紧密相连。
当年战乱不断,戴笠在重庆的活动频繁且神秘,他的公馆也成为了人们探寻历史真相的重要线索之一。这里曾是某盐商的住所,建造于上世纪初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外面望去,整体呈现出重庆本土建筑的风格,既中西合璧,又具有典型山地建筑的特点。在抗战时期的重庆,这样的公馆或许就隐藏在繁华都市的某个角落,外表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现如今,公馆打造为“85号创意公馆”,巧妙地利用了原有建筑的历史韵味,打造了一个集文化、艺术、休闲于一体的创意空间。自开业以来,已吸引了超过百万的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体验。
结合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堪称文艺青年的绝佳打卡地。在公馆的每一次驻足与回望中,都能感受到一种力量,那是来自历史的回响。秋意正浓,山城的阳光透过绿叶缝隙打在“新华日报”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上。这里是车水马龙的渝中区不可多得的静谧之处——《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旧址位于渝中区民生路240号,建于20世纪30年代,坐北向南,是一栋黑灰色的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看似普通的三层小楼,却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公开发行的机关报《新华日报》的重要据点。
一砖一瓦都生动再现了《新华日报》在抗战时期的辉煌历程,空气中都弥漫着文字的力量。把时间的指针拨回86年前,缓缓走过木廊,旧事仿佛历历在目。无数进步青年和爱国志士在这里购买报纸、传递信息,用笔杆子作为武器,进行着无声却激烈的革命斗争。那些我们只能用“曾经”形容的人和事,通过这些建筑,永远留在重庆,留在人们心中。如今这座灯光璀璨、热情包容的魅力都市,从历史中走来,在战火中永生,被两江四岸的灯火永远照亮。 编 辑 EDITOR
爱 子
摄 影 PHOTO
爱 子 / 李 李
设 计 DESIGNER
芥 末 拿 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