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18565829548,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2024(第十一届)高工机器人年会
暨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
万物向新 蓄力笃行
主办单位:高工机器人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
大会时间:2024年12月19日-21日
大会地点:深圳机场凯悦酒店
大会规模:1200人
报名参会&商务合作:李女士18565829548(同微信)
扫码即可报名参会
2024年,机器人行业风起云涌。
从下游应用行业看,立足细分领域,寻找新的增量市场,成为机器人企业们的命题作文。
从企业层面看,内外资企业分化开始加剧,一方面,外资企业订单出现下降的态势;另一方面,订单资源主要转向头部企业,国产化率进一步提高。
从资本层面看,一级市场融资金额下滑明显,叠加IPO阶段性收紧,资金更加集中流向具备技术领先性的细分赛道的头部厂商。
不稳定的大环境,企业们开始思考“如何活下去”、“如何活的更好”。
在此背景下,2024年机器人行业呈现出哪些特点?产业迎来哪些发展新风向?从以下关键词中可窥一斑。(注:由于篇幅有限,《2024机器人行业关键词》文章将分为上下篇,此篇为上篇。)
下游行业分化显著
2024年,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的三大基本盘(汽车及零部件、3C电子、新能源)表现各异。
具体来看,2024年,得益于终端需求回暖,换机周期来临,MR设备、钛合金、折叠屏等新技术/新产品放量等多重因素的推动,3C电子行业一改此前颓靡态势,展现出积极的复苏信号。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高于同期工业7个百分点。生产微型计算机2.49亿台、手机11.84亿台、彩电1.5亿台,同比分别增长2.9%、9.8%和2.5%。从利润看,1—9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1%。
在汽车行业,中国汽车产销增速逐步放缓,中汽协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产销分别完成2147万辆和215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和2.4%。累计出口整车431.2万辆,同比增长27.3%。
但新能源汽车增长依然迅速。2024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31.6万辆和8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7%和32.5%。
相比于3C行业和汽车行业,以锂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今年均面临需求下滑的压力,行业景气度不佳。在锂电行业为例,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初步调研数据显示,2024Q1-Q3中国锂电池出货量786GWh,同比增长30%。其中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533GWh、216GWh,同比增长分别为20%、70%。虽然锂电行业的出货量处于增长状态,但依然还是去库存状态。
在光伏行业,面对近两年行业产能的快速扩张,叠加复杂的全球贸易环境,光伏行业已经进入到深度调整期,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受到影响。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认为,下半年工业机器人下游三大基本盘将面临需求进一步走弱的挑战,预计2024年全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将下滑至29.7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1%。
工业机器人整体需求承压明显,但在某些细分市场,如船舶制造以及钢结构领域,工业机器人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潜力。
在钢结构领域,到2025年,钢结构加工量有望达1.4亿吨,2035年有望达2亿吨;在船舶领域,目前主流船厂首次订单基本排到2027年、2028年。
基于此,钢结构及船舶行业订单持续回暖,机器人厂商有望迎来起量“拐点”。
智能焊接机器人,风起
提及2024年的关键词,智能焊接机器人必定榜上有名。
今年以来,以钢结构、船舶为代表的行业正在释放出大量的焊接机器人应用需求,但由于其属于小批量、非标件的行业,对焊接工艺的要求也极高,仅依靠传统的机器人焊接技术,已无法满足钢结构、船舶行业更进一步的应用需求。
免示教焊接技术的出现,满足了不同类型工件的焊接需求。当前,焊接机器人主要有两种驱动方式实现“免示教”:模型驱动和视觉驱动。其中模型作为“大脑”,3D 视觉作为“眼睛”,二者作为智能焊接的核心,缺一不可。
今年以来,诸多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推出并展示了相关产品或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柏楚电子、智流形等提供控制系统的厂商;行健机器人、工布智造、中集飞秒、大熊星座、创力科技等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厂商;敏越科技、道尔芬智能等免示教焊接系统软件厂商,以及CLOOS、哈工现代、新时达、钱江机器人、配天机器人、尔必地机器人、藦卡机器人等本体厂商和知象光电、伟景智能、梅卡曼德、视比特机器人、珩图科技等3D视觉厂商。
GGII预计,中国智能焊接机器人销量将从2023年的0.23万台增长至2030年的 3.73万台,2024-2030年CAGR将超过42%。
出海,扬帆而上
今年以来,仅从各大企业参展的频率和规划上看,出海依然是其重要布局之一。
机器人企业们常见的出海策略一般有几种:
一是国外参展模式。今年以来,机器视觉企业海外参展热情高涨,例如海康机器人、知象光电、珩图科技、梅卡曼德、图漾科技、视比特机器人等企业携多款产品亮相国外展会。从参展的国家来看,其主要集中在德国、韩国、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零部件行业有力传感器企业坤维科技、末端执行器企业因时机器人、运动控制企业步科股份等企业亮相德国相关展会。
本体企业同样表现不俗。埃斯顿、埃夫特、拓斯达等企业主要集中在德国、美国、泰国、印度、阿根廷等国家参展。
二是建立海外子公司或者设立本地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为海外市场本土化布局打下坚实基础。例如,目前,埃斯顿已在全球拥有75个服务网点,覆盖欧洲、美洲、亚洲等主要制造业及经济发达区域;拓斯达在国际代理商及经销商已有30余家,海外销售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基于在海外的市场拓展,埃斯顿、汇川技术、凯尔达、拓斯达等机器人企业2024H1财报显示,其海外营业收入均实现高增长。
三是积极拿下安全认证证书。海外市场对产品的安全性极为看重,而安全认证证书是对产品安全性和质量的一种权威认可,它表明产品已经通过了相关安全标准的测试和评估。对于机器人企业来说,获得这些证书意味着其产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了安全性因素,并符合了国际或地区的安全标准。
今年以来,埃斯顿、库卡、中科新松、大族机器人、节卡机器人、长广溪智造等多家机器人企业陆续获得相关的安全认证证书,为出海做足了准备。
对于出海路径的选择,GGII、海关数据显示,2024H1,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的主要国家与地区前五名分别为:德国(1696台)、韩国(1625台)、印度(953台)、越南(853台)和泰国(800台)。
从机器人的类型来看,协作机器人出海已开启“快跑”模式。
GGII、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量为11269台,同比增长3.52%。其中,协作机器人出口量为4182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61.72%;其他类型工业机器人出口量为7087台,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8.66%。
遨博智能、大族机器人、中科新松、达明机器人、艾利特机器人、法奥机器人、珞石机器人、节卡机器人、越疆科技、埃斯顿酷卓、华盛控科技、非夕科技、思灵机器人、长广溪智造等众多国产协作机器人企业已经在海外市场取得不俗的成绩。
可以发现,如今中国机器人品牌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无论是在精度、稳定性还是智能化水平上,不少国产机器人相关产品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实力。
拥抱具身智能
今年以来,继“大模型”之后,具身智能被业界认为将掀起人工智能领域的下一个浪潮。
资本闻风而动,千寻智能、跨维智能、穹彻智能、星海图、知行机器人等具身智能企业陆续获得融资。
与此同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也正加速在具身智能的战略布局,基于具身智能技术,推出了人形机器人产品或成立相关子公司。例如,埃斯顿酷卓、节卡机器人推出人形机器人;埃夫特成立具身智能子公司,加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可以说,随着AI技术的发展,从产品形态、品类,到应用场景等层面,具身智能都极大地拓展了传统机器人的定义。
内卷加剧,洗牌加速
机器人行业发展至今,“内卷”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
当然,最先卷起来的不是技术也不是模式,反而是“价格”。以“价格”换“规模”是现在机器人产业链企业的普遍做法。
例如,在协作机器人行业,GGII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六轴及以上协作机器人产品均价为9.73万元,同比下降11.87%。据高工机器人走访了解,2024年协作机器人的价格还在继续下滑,“低价”竞争越发常态。
在今年大环境不确定性加强的背景下,不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的企业开始显现出竞争劣势。
对此,已有部分企业意识到:通用型产品必然会越来越多,如果要避免“价格战”的话,要做差异化竞争。
例如,今年,部分机器视觉企业也不再做AII in的全赛道豪赌,而是分散在各个细分赛道,寻找适合自身的业务定位和出路。这种分散化的战略布局,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市场风险,还能更好地聚焦于特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
从宏观视角审视,"内卷"与"洗牌"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推动行业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技术落后、管理不善、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在行业发展的浪潮中被筛选和淘汰。相反,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自我造血能力、高技术壁垒等)、拥有前瞻视野、勇于创新的企业才能真正活下来,并持续做大。
12月19日-21日,高工机器人、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联合举办的“2024(第十一届)高工机器人年会暨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将在深圳机场凯悦酒店隆重举行。届时,产业领袖再对政策展望、资本洪流、产业跃进、跨界角力、模式创新、应用延伸、出海开拓等重大战略决策议题展开探讨。欢迎扫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