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进入信息时代,我国亿万人民在网上交流交往、创新创造,正日益催生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网络文明。网络文明是现实社会文明在网上的体现,网上网下的精神文明程度相适配,才能真正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
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近11亿人(10.9967亿人)。互联网融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清朗的环境,有力的约束和强劲的正能量,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网上延伸。从网络世界的信息终端到社会的神经末梢,从二进制数字流到真切的实践,厘清正能量与大流量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共同构建网上网下精神文明建设同心圆。
让正能量变成大流量。开展网络文明建设,就是让网络空间的流量传递,放大正能量。近年来,各地通过品牌塑造壮大网上主流舆论阵地,打造“理上网来”“理响中国”等一批网上理论宣传品牌,组织“万山磅礴看主峰”“乘风破浪逐梦行”“文明中国”主题采访等重大主题宣传活动,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开展“何以中国”“网络中国节”“中国人的故事”“中国好网民”“发现最美你评我论”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网络文明传播活动,以正能量引领大流量。同时一大批优秀主旋律作品的“走红”,折射出公众对正能量内容和产品的热切期待。从《觉醒年代》惊艳亮相,引发全民热议,到《志愿军》掀起观影热潮,实现票房与口碑双赢,不断涌现的“爆款”作品,寄托着人们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与向往,通过丰富灵活的形式和更多个性化、特色化的内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主流舆论宣传,让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成为网络风尚。
让大流量充沛正能量。开展网络文明建设,就是让网络空间不仅追求火爆的流量,更让正能量充盈其中。网络上仍不乏一部分一味追求流量、不顾吃相的行为,甚至违反法律法规、触碰道德底线,让价值取向迷失于流量狂欢。对此,抖音、微博、快手、微信等多家平台宣布,“粉丝”量50万以上的账号对外展示实名信息,“大V前台实名制”的举措,开启了让大流量自觉走向正能量的治理新路径。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利用网络名人、大V自带“大流量”“实热点”优势,将本地文旅资源、特色产业等与互联网要素有机融合,在助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贡献新媒体力量。河南卫视加强高品质文化供给,创作播出了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代表的一批主题丰富、内容生动、制作精良的文化节目,并成为中国影视文化领域的一个“现象级”的影视IP,这正是巧用正能量澎湃大流量,推动大流量催生更多的“文化现象”,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
让网络环境日益清朗、网络文明共建共享。网络文明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各地全面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文明兴网。通过专项打击“自媒体”乱象,取缔了一批假冒仿冒、违规盈利的“自媒体”,规范生活服务平台信息的内容呈现,坚决纠治偏离主责主业打“擦边球”,首次以“清朗”专项行动的形式,服务保障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等重大赛事。有不少企业家深受恶意集纳企业负面信息、蹭炒涉企热点事件等不良现象的困扰,四川省委网信委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网络法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将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作为重中之重,与统战、政法、公安、国资、市场监管和工商联等部门协调联动,统筹开展线上线下执法,有效维护200多家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协同治理不断优化,网络空间生态环境日益清朗、推动共建共享网络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持续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网上延伸,推动网上网下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更好汇聚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文明网评员 李娜)
编辑:谷乾敏
校对:任聪颖
审核:李志刚
更多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微信服务号和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