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魅力,让灵感喷涌,
思想的碰撞,让心灵绽放。
让我们翻开书页,享受阅读的乐趣,
让我们跨越时空,与书中的人物共舞。
在这一天,让阅读成为仪式,让书本成为挚友,
在故事里,我们欢笑,我们沉思,我们成长。
世界读书日,邀请你踏上知识的征途,
在书海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起聆听,成电青年的阅读感悟。
朗读者:丁武乐、冯瑞宣、李奕达、郭鑫楠、吴子竞、林思怡
剪辑:张森烨
《人生》——路遥
读《人生》,看到高加林命运的一波三折,常让我想起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展现出站在十字路口难以抉择的心情,选择后却只能被命运推着向前,另一条路就会变成遗憾。我们不难看到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在这种模式:生命的前些年呐喊“天命不足畏”;生命的后些年放下骄傲,感慨“精诚之至,哀感知灵,自有命数,亦不能为止挽回”,叹息为什么不随遇而安。《人生》几次向我们展现了命运幽隐难测而又不可抗的力量,我们总是难以预测选择背后的命运,这份不确定将伴随我们的终生,这便是人生了。
人生或许就是在得到中失去,从失去中得到,正如路遥在书中说的那样:“生活,有时候让梦想变成现实,有时候让梦想变成现实。”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西北的高加林尽管有梦想、目标明确,却也不得不被难测的命运推着走,这里是一代人,人生的棋遥远迷离,受困于传统的观念与社会飞速变化的矛盾当中,以及将长久存在的社会的不公、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极度渴望,难以平衡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社会是现实的,人生的岔路口很多,选择也亦多。高加林的人生中充满偶然,绕了一人圈又回到了自己不愿意接受的黄土地上,高加林是否和许多平凡人一样从“不认命”到“认命”、从一波三折后变得随遇而安,路遥没有给我们答案。面对种种预测与立命,尽管现实中人们似乎周而复始地从不认命走到认命的逻辑闭合得毫无破绽,但认命不是人生唯一的答案。尽管没有完全掌握命运的权利,但都或多或少地拥有选择的权利,包容命运给出的结果,或好或坏,都是人生。
《瓦尔登湖》——梭罗
当现实的世界被物欲、流言、金钱、欺骗、利益填满时,当心灵被现实所困时,逃离、喘息、平静下来,此时此刻,无限包容的大自然便是人类精神的最后的堡垒。
于是,自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梭罗独居在瓦尔登湖边,远离城市纷扰,将自己从现实逐利的生活环境中剥离出来,回归自然,回归本心。平静、广阔、包容的瓦尔登湖既为梭罗提供了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独特的精神栖息地。在独居瓦尔登湖畔的两年多时间里,梭罗的所见、所闻和所思都一一在他记录的文字中徐徐铺展开来。
时序变迁,四季更替,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独自承担风雷霹雳,享受雾霭虹霓。他克服了物质条件匮乏的艰苦,造木屋、做家具、下田园、躬身耕耘,靠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地打造生活。同时他也在自然中汲取生机与活力,重构自己的精神世界。《瓦尔登湖》详细记录了梭罗在此期间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读到他的文字,你会感觉到在朴实无华的生活中蕴含着坚不可破的向上的力量,同时亦饱含着无限丰富的哲思。这种力量,来自于最淳朴的感情的生发,最自然的生命力的流露。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黑塞
在《德米安:彷徨少年时》中,黑塞通过辛克莱的成长故事,展现了少年们在面对世界的复杂性、矛盾和冲突时,所经历的探索、迷茫和挣扎。而这个过程,也是每个少年逐渐认识自我、理解世界的过程。黑塞借助辛克莱的经历,对人类的成长和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德米安的出现,对于辛克莱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转变。他以神秘和强大的形象出现,帮助辛克莱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同时也引导他开始对世界和自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德米安的存在,使得辛克莱开始意识到,他并非孤独一人,而是可以找到与自己相似的人,他们可能有着不同的选择和道路,但却同样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辛克莱也开始对家庭、友情等社会关系进行重新审视。他对父亲的撒谎和背叛,对家庭的忽视和逃离,以及对挚友的厌恶,这些都是他内心深处的挣扎和冲突的表现。
这些背叛和逃离,也让他的生活充满了孤独和迷茫。然而,这些经历也让他逐渐意识到,他所面临的困境并非个案,而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另一方面,黑塞通过《德米安:彷徨少年时》也展现了他对社会的独特见解。他看到社会的复杂性、矛盾和冲突,但他并没有直接批判这个社会,而是通过辛克莱的经历,让读者自己思考和评价。他提出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我们如何在社会中找到自我?我们如何平衡个体和社会的关系?我们如何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意义?这些问题,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深入思考的机会,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海边的卡夫卡》
——村上春树
“从沙尘暴中逃出的你已不再是跨入沙尘暴的你。是的,这就是所谓沙尘暴的含义。”
十五岁的少年田村卡夫卡君,怀揣着“要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这一信念,在十五岁生日的那一天离家远去,在远方的陌生的城市的小图书馆角落里求生。读完《海边的卡夫卡》可知,这是一个关于十五岁少年的故事,也是有关每一个你我的故事。
从跨入沙尘暴,到逃出沙尘暴,这是每一个如卡夫卡一般的你我都曾经历、正经历和未来或许还会经历的必然过程。身处沙尘之中,没有日月,没有光亮,没有时间,没有方向。被白茫茫的沙包裹的时刻,逃无可逃,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跨入沙尘,在风暴中心站定,闭上双眼捂住双耳,等待沙尘过去。从沙尘逃出的你,或许看上去与最初的你别无二致,甚至绝对位置并没有发生改变,但你的内心已不再是一片荒芜。成长或许就是经历一场沙尘暴。
沙尘暴来临时,也曾徘徊,也曾痛苦,但卡夫卡给我的答案是:做不被沙尘裹挟的人,即使孤立无援,即使无力反抗无处可逃,至少也要努力站稳脚跟。我们须要领教这个世界何等凶顽,才能更真切地珍惜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温存与美好。在深切的孤独感中下沉、深挖,最终连通自己的孤独与他人的孤独,于是产生了共情,升出了温暖,周遭不再冰冷黑暗。像卡夫卡一样去旅行吧,逃离与回归,都会成为成长的勋章。
每个独特的声音都值得被听见,每个动人的故事都值得被传颂。校团委宣传部推出有声栏目,聚焦成电青年的成长经历、梦想追逐、学术心得、社团风采等主题,激发成电青年内心深处的声音,让思想和情感在这个开放包容的校园中自由流淌。欢迎共同走进这个充满温暖和共鸣的声音世界,让声音传递成电青年的青春力量。
来源丨校团委宣传部有声栏目
编辑丨阳訸
一审一校丨杨宇涵
二审二校丨周璟
三审三校丨陈龙
点亮“在看”,和团团一起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