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化从来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而是一种文脉的传承。蕴含着万千故事的工业遗产,就是记录鲜活历史的承载。
工业和文化是国家发展的两个重要支柱,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工业为国家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支撑,而文化则为国家赋予了精神内涵和民族认同感。
多彩,方成贵州。工业文化所蕴含的宝贵精神,为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2023年12月,贵州印发《贵州省工业遗产管理办法》。2024年3月,认定了16个贵州省工业遗产,其中6个已获批国家工业遗产,同年10月,再添2个国家工业遗产。自此,有着巨大社会、精神、教育、美学、空间与历史价值的工业遗产迎来另一个重生契机,逐一从“沉睡”中“苏醒”……
为更好地重启这一本本“工业记忆之书”,讲好贵州工业文化,即日起,多彩贵州网联合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推出“有声海报”——《假如工业遗产会说话》,让历史与辉煌再现,感受坚韧与美好的精神伟力,汲取奋进动力。
贵州中部,乌江右岸支流,一座坝型各异的贵州水电“坝型博物馆”画水为梯,在黔中厢状峡谷内,打破了“岩溶地区不可能建高坝”论断,名曰“红枫电厂猫跳河梯级电站”。
这里是我国“二五”计划的实施项目之一,它不仅是一部贵州水电事业的开拓史,一支贵州水电队伍的摇篮曲,更是国内流域开发最早、最完善的梯级水电站之一,被编入大专院校水利水电教科书,为国家水电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红枫大坝霞光
1958年,猫跳河畔响起第一声钻机的轰鸣。猫跳河“山峰高插白云间,羊肠小道万重险”的历史从此改写,贵州“岩溶”地貌上的水电开发拉开了序幕。
当时的猫跳河不仅没有一寸正规的公路,大部分河段根本没有路。岩溶地区地貌复杂崎岖、危岩耸立、绝壁凌空、溶洞成群、暗河众多、滩险流急。这只是面临的众多困难之一。在岩溶发育地区筑库建坝,国内外尚无先例,缺少技术规程规范、没有经验可借鉴、技术装备落后才是最大的困难。攀绝壁、钻溶洞、跨险滩、搞勘探、查暗河,老一辈人凭着双脚,踏遍猫跳河两岸,逐步查明了迷宫似的复杂地质情况,克服了一道道技术难题,圆满完成了猫跳河水电勘测设计工作。
1980年6月,红枫电厂猫跳河五级红林电站机组安装情景
始建于1958年,完成于1980年,红枫电厂猫跳河流域梯级电站是国内流域开发建成最早、开发最完善的梯级水电站之一。六个电站的六座大坝,坝型各异,独具风姿,与猫跳河相衬,被誉为“流金溢彩的艺术长廊”,引起众多中外水电专家学者的关注。获得全国科学大会的多项奖励,被编入大专院校水利水电教课书——
一级红枫电站原为木斜墙堆石坝,1993年用大坝灌浆的方式加固改造,现为灌浆心堆石坝;
二级百花电站为混凝土斜墙堆石坝;
三级修文电站为坝顶溢洪式单拱坝;
四级窄巷口电站为混凝土双拱坝;
五级红林电站为混凝土溢流式重力坝;
六级红岩电站为中孔溢流双曲拱坝。
经历六十余载沧桑,红枫电厂猫跳河流域梯级六座电站利用河流有效落差388米,总库容7.529亿平方米,累计发电量近380亿千瓦时。
红枫电厂岩寨电站大坝
国家能源集团贵州电力有限公司红枫水力发电厂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卢启友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猫跳河梯级电站见证了我国水电设计、勘测、建设及运行的历史。下一步将请专业团队来规划,建设一个实体的水电博物馆,开展科普、科研、研学和培训,把猫跳河梯级电站建设成百万级“风光水氢储”五位一体的示范基地。
如今,这些大坝依然傲立在黔中秀水之上,犹如一座座丰碑,流水就是它的铭文,见证着贵州乃至全国水电开发从起步到辉煌。
1964年3月18日,朱德同志第二次(1960年3月第一次)视察红枫电站。
正如1960年2月,朱德同志莅临红枫湖视察,留下诗句:“但愿群山松林翠,茶叶飘香结瓜果。水中鱼群齐踊跃,沿湖变成米粮窝。工业农业利于民,继续征战改山河。”负重前行60余年的猫跳河水电事业在殷切期望中走来,见证并参与了贵州水电开发从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巨大蜕变。同时,还为贵州于1986年实现县县通电,1999年实现乡乡通电,2007年实现村村通电,2009年实现户户通电奠定了坚实基础。
延伸阅读: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
核心物项:红枫电站大坝和厂房,百花电站大坝和厂房,修文电站大坝和厂房,窄巷口电站大坝和厂房,红林电站大坝和厂房,红岩电站大坝和厂房,修文电站石拱桥、石拱门、检修车间、物资仓库;猫跳河梯级电站14台水轮发电机组;红枫发电总厂志、大坝施工图、厂房建筑布置图、工程水文地质素描图等档案资料。
往期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