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比你还懂中国菜的英国女人带着新书回来了!

文化   2025-01-28 12:00   山东  


你,了解川菜吗?

说起川菜,大部分人会脱口而出:火锅、麻婆豆腐、夫妻肺片……

说的没错,但要是仅凭这些,未免有些小瞧川菜。

大家对川菜的印象,多来自于遍地都是的川菜馆子、火锅店,还有流行的美食推荐与纪录片,久而久之,所有印象叠加,一缸精彩的红油,几乎就是川菜的灵魂”“无辣不欢”“大油大辣反复缭绕耳畔、层层包浆,于是麻辣成为了川菜拿不掉的滤镜。

带着麻辣标签的川菜之所以受欢迎,有多重原因。毫无疑问,川菜是八大菜系中口味最鲜明的。并且大部分人对川菜的印象是,特别能下饭,它的麻辣口感是其他菜系难以比拟的,这是川菜最原始的魅力,川菜的麻辣风味恰恰满足了现代人在口味上寻求刺激的偏好。


但仅仅这些,对川菜的了解还不够。川菜之所以遍布全国,甚至走出国门,背后有丰厚的地域饮食文化底色。

四川人自古以来便有尚滋味的传统,加之川中物产丰富,鸟兽禽鱼各种材料无一不擅长。川菜的迷人之处像一只久经发酵的豆瓣酱缸,你得揭开来、闻见味、实实在在吃到嘴里,才知道它里头的微妙与惊喜。

作为一个1994年就来到成都并在此生活过6年,专门研习中式烹饪的外国人,《川菜》作者——扶霞(Fuchsia Dunlop眼中的的四川味道是十分大胆的。

灵魂四川人

的英国作家扶霞


20世纪90年代末,川菜热潮开始席卷全中国。扶霞有幸生活在这个年代的四川,到处品尝街头小吃和当地佳肴,游荡在热闹熙攘的市场里;成为省际烹饪学校烹专的第一位外籍学生,学习烹饪理论和技法,开启了美味启蒙;她还深入探索四川省的偏僻之地,研究地方菜和独特的烹饪传统;据说四川很多餐厅的厨子,都是她的一菜之师

扶霞在学习川菜

她本人在吃这件事情上也异常胆大:90年代,扶霞拿了奖学金后到成都上学,在饮食上的中国与国外彼此尚不了解的时候,她开始在成都大街小巷的餐厅厨房探险,在水池边手起刀落地处理鸡鸭,或是吃下外国人不敢轻易尝试的皮蛋,一头扎进四川的美食江湖中。

四川烹饪专科学校首届毕业生

这些手艺人式的鲜活经验与系统性学习,被她记录成厚厚几沓菜谱,之后辗转成册,陆续出版了《川菜》与《鱼翅与花椒》。

有人疑问,一个外国人写什么川菜?如果你真正地了解她、读过她的书,其实她的字里行间,都在诚恳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她有着深厚的新闻专业主义写作功底,又谙熟中国烹饪的精髓,十几年来,扶霞像一个川式厨房里的人类学家,试图在烹调中孜孜不倦地找寻与理解这片土地。她的书,既是一本厨子的心血凝结,也是他者的视角对一方饮食风土的独到解读。


扶霞记录的菜谱

这次扶霞出版的新书《川菜》,其实英文原版成书于十九年前,早于那本在国内颇有口碑的《鱼翅与花椒》。

为了准备此次的中文版《川菜》一书,扶霞在十九年前的原版书籍内容基础上添加了许多新菜菜谱,一道道重做,拍照。为的就是让这本外国人写的中国饮食书更专业、也更具可读性。

如今料理时扶霞更习惯用中式菜刀,书中出现的川菜菜谱她都在自己家里复原过,称量和记录每一种配料配比。与许多中式菜谱中语焉不详的糖少许”“盐少许不同,扶霞将西式料理中每一克每一勺都力求精准的方式运用在书中,力图更精确的还原每道菜的味道。

扶霞在伦敦的厨房

这本书没有浮夸的修辞,扶霞以自身的经验和知识,细致讲解简单的一道蒜泥白肉或是夫妻肺片,涵盖了哪些烹调技术。200道菜谱、56技法、23独特调味,对一些新手来说更加实用,书里还罗列了很多的本土餐馆,也可以当作一本四川美食攻略地图,总之,饕客和小白皆宜。

你还可以在这本书中,看见一个更加鲜活的四川:

这本《川菜》中充满各种惊喜

做菜是扶霞的志向,她认为自己是一个厨子。为了能够时常品尝和享受川菜,她在伦敦的厨房是中式的,炉子上供着的是灶王爷,她会用混合着伦敦与四川口音的普通话说,我不了解西餐啊,我是中餐专家。

撕掉标签

带你了解素颜的川味道



《川菜》这本书是对一个川式厨房的细致梳理,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撕掉了川菜一直以来的种种刻板标签。扶霞对川菜的观察,有种既陌生又熟悉的距离感,像是从他人的眼光中再重新认识自己。

川菜日常而亲民,它不止以辣见长,更拥有24种味型,有许多种口味上的选择。

根据《川菜烹饪事典》种的记载,光辣味就有椒盐、椒麻、五香、椒香、红油、家常、酸辣、麻辣、怪味、煳辣等,现在川菜拥有27种味道,是目前全国大菜系里味道最丰富的菜系。川菜用料、调味的多样化使之具有无穷尽的变化和创新空间,川菜菜式种类繁多,比较有名的菜品有5000多种,风味小吃500多种。

川菜像是一个江湖门派,拥有众多支系与众多招数。

扶霞跑遍了四川各地,了解道四川很多小地方也很有自己的烹饪风格。有些自称长江沿线的大河帮,比如泸州、宜宾、李庄和乐山;有的是嘉陵江边的小河帮,包括南充和广元;还有自贡和内江组成的自内帮,也就是这两个地方的菜肴与小吃。在盐业之都自贡,当地人热爱着独属于他们的盐帮菜。

其实,整个四川就是一幅由丰富多样的美味特色菜组成的拼贴画。有些特色菜固守着自己的一方土地,有些则跨越县市之界,走向全川。

四川可是一个香料大省,除了原产于中国的花椒,四川人还擅用各种新鲜的香辛料来为菜肴增色。

四川南部的人们偏爱简单快手的小炒,很多菜都要配辣椒和蘸水。她们特别喜欢用泡椒配泡姜;也偏爱用新鲜的香料,比如留兰香和藿香。四川东南部的人们有时候会王蘸料里加一些木姜子油,里面有强烈的香茅草味。

人们通常觉得,川菜就是便宜、家常,然而,川菜中那些处在社会标准最顶端的雅致珍馐也让人惊艳不已。

看看高端大宴的菜单,就知道这些菜需要大师出手施展绝学,食材也集合了很多山珍海味。比如有道经典的宴席菜叫做虫草鸭,一只整鸭,身上戳孔插上来自藏区的冬虫夏草。比如鸡豆花,看上去就像川东常吃的廉价豆腐,但其实是鸡胸肉细细斩过再做成豆腐的模样。

扶霞在书中提到,鲜为人知的是,川菜还有一个令人着迷的分支,就是佛家素食。四川的佛寺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会做素回锅肉、素干煸鳝鱼和素甜烧白等菜品。

大家都知道,粤菜厨师执着保留和提炼新鲜食材的自然本味。他们的调味料都很淡,比较精妙,只为了烘托而不可掩盖原材料的味道。川菜厨师则与之形成对比,他们用以傍身的技艺是大胆融合基础味,创造浓郁强烈又复杂的味道。不过,大量使用辣椒、花椒、大蒜、生姜和葱,并不是要抹杀食材的自然本味,所谓辣中有鲜

经常听很多人说,少吃点重油重辣的川菜,要多吃一点健康的食物。其实如果现在人说,不用多吃川菜,因为油多、辣椒多,这是对川菜一个初始了解。

因为川菜不只是麻、辣、油,四川本地人吃很多青菜、炒菜、煮菜、蒸菜、清汤。所以,如果你把川菜吃得和谐一点,那就很健康。如果有一个麻婆豆腐,再加一个清炒莴笋尖、一个酸菜粉丝汤、一个白米饭,这个很健康的。

一道菜种不同食材的切法应该尽量互相和谐,这也是出于美学的考量。比如,宫保鸡丁里肌肉切丁,葱也是切小丁,两者相得益彰;鱼香肉丝中,芹菜或莴笋和木耳也都被切成细条来配肉丝。本地厨师如是说:丁配丁,丝配丝。

扶霞将西方佐餐酒的经验用在了川菜上,拓宽了大家关于川菜的视野。

她在书中给出了实用的建议:如果想用葡萄酒配川菜,最好不要选橡木风味的白葡萄酒和单宁比较重的红葡萄酒。比较经典的选择有花果香味的白葡萄酒,比如雷司令或琼瑶浆,有时候还泛着一丝甜味。威士忌配川菜,会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

读史开眼界
历史·人文·生活·哲思·开眼界·阅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