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这对庄户夫妻,卖炉包23年供出个研究生!一年赶300个大集,手切肉白菜馅,有人慕名来品尝小时候的味道……

时事   2025-01-14 20:12   山东  

临近春节,俯瞰广袤的胶东大地,热气腾腾的大集烟火可亲。走进集市,这里不仅有丰美多样的物品,更有令人回味无穷的百态人生。






聚焦大集摆摊人

“炉包夫妻”供儿子读研

平平淡淡人间烟火



烟火之中有人情,烟火之下有琐碎……本期“赶集故事会”有真情,有梦想,在大集独有的“土味”中奔涌着一股斗志昂扬的“生存力量”。在青岛平度城乡接合部,五天赶四个集的“炉包夫妻”,23年来胼手胝足,并肩燃旺生活的炉火,将爱情烹成一锅香气四溢的炉包。来听听这对庄户夫妻拉呱……




我叫孙宣辉,54岁,老公名叫谢秀军,我俩既是生活中的伴侣,又是赶集卖炉包的搭档。“我包包子,他看炉子”,平均五天能赶四个集,只要出摊就形影相随,没有一天分开。


我们赶的集都在平度的城乡接合部,古岘、大朱毛、六曲、大孙戈庄这四个大集中,古岘大集的历史最悠久,规模也最大。老话说:“宁可麦子落了地,也不能隔了古岘集”。



靠近城里的大集,农村大集的“土味”更浓,邻里、亲戚或朋友经常会在集市上相遇,我们的“夫妻炉包”卖了23年,是手切肉白菜馅的,除非赶上下大雨,从未间断。时间久了,和经常买炉包的主顾都成朋友了,也有人大老远慕名来品尝“小时候的味道”。


我算是“炉包二代”,从记事起,家里就靠赶集卖炉包为生。16岁不上学后,我跟着父母看摊,学会了包炉包。1998年和老公结婚的时候,他在城里打工,我在农村赶集。




结婚4年后,母亲为我俩以后的生计支招,对我老公说:“小谢,你俩这样一直分开也不方便。不如也像我和恁丈人一样卖炉包。”于是,老公跟着我父亲学会了生火和看炉子。2002年,我俩的“夫妻炉包”摆摊开张。



每天凌晨4点准时起床,把头天晚上切好的肉、菜、面以及烧火的木柴、炉子、凳子……统统装上车,5点半就得赶到集上,一块搭完简易大棚,我开始揉面,老公就开始生炉子。炉包好不好吃,既要看肉和菜馅的搭配,也要看火候把控,煎得香脆口感正好,那才叫好吃。我俩赶集从青春年少到如今的两鬓斑白,尽管天天熬在一起,却很少拌嘴吵架。其实搭档就是这样,谁也离不开谁。



赶集赚的是辛苦钱,虽不可能大富大贵,但只要踏实肯干,养家糊口还是绰绰有余。2010年,我们在镇上买了块地,盖了两层小楼,当时虽也背了些饥荒,但很快就还上了。最令我们自豪的是,虽然学历不高没读过几年书,但供养出一个研究生。儿子在哈尔滨读研二,他在外读书的学费和生活费,一年也得有四五万块钱,这些钱全靠着我们卖炉包。



儿子很听话,前几天还在电话里关心我:“冬天赶集很冷,我在哈尔滨看到一种带绒毛的鞋,挺暖和。给你寄过去了,妈妈你一定要记得穿上……”我就和他说:“没事,我在集上忙活起来,也不怎么冷了……”




我嗓门很大,也很爱笑,算是胶东很典型的农村妇女性格。赶集的时候,只要别人愿意说,我就能一直说个不停,聊聊家长里短,这样说说笑笑一直到收摊;老公的性格挺朴实,也挺实在的,别人来买炉包,他都是笑呵呵的,碰到老顾客,会多送几个炉包。这就是:你给我个笑脸,我回你点折扣。



生活对我俩来讲,就是赶集摆摊加上回家休息,两点一线平平淡淡。一年算下来,能赶将近300个大集,一次大集能卖500个炉包……有人问我“赶集心得”是什么?我会说,前几年觉得赶集是靠双手踏实地赚钱,是养家糊口,是一种生计方式。如今人过半百,现在我觉得——赶集,就是人与人在集上相遇



“吃的苦,也觉着值得了。除了花销就是供给孩子上学了。奋斗到这个地步,也算不错了,哈哈哈。”



“以后儿子参加工作,结婚有孩子了,俺俩就不干了。我就在家种地,她去看孩子……”





半岛都市报微信公众号送福利


为回馈广大读者对半岛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即日起推出“你分享,我送礼”的福利活动,参与分享的读者将有机会获得半岛都市报全年订报卡一张。获得福利的方法:



关注“半岛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在本公众号推送的每篇文章下面点“赞”和“分享”。


②每周抽出10份幸运读者,微信后台依据最新技术进行统计。自动确定最近15天内“点赞”量前10名、“分享”量前10名。


备注:获奖名单将于每周一在此公布,请获奖者在当日私信发送“姓名+收报地址+联系电话”到半岛都市报微信公众号,我们将尽快安排寄出。往期名单请在菜单栏“获奖名单”中查阅。




--------------------

据半岛全媒体记者 谷朝明

●责任编辑:黄杰显

●一级审核:孟德宝

●二级审核:董磊

●三级审核:许国辉

◆半岛热线:0532-96663(线索采用后,有奖励哦)

◆联系我们:neirong58(微信)

视频号推荐

半岛都市报
有趣有灵魂,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