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在官网公布2024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评选结果,海南有2个案例入选,分别是三亚市蜈支洲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儋州市老市村盐田恢复及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三亚蜈支洲岛为了恢复附近海域内的生态环境,于2016年开始大面积地修复珊瑚,截至今年8月,蜈支洲岛已经种植了5.1万多株珊瑚断枝,修复面积超5.3万平方米。蜈支洲岛附近海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链的基础。
过去,乱捕乱捞现象普遍,附近海域海底的渔业资源和珊瑚礁受到很大影响。2009年,三亚蜈支洲岛景区成立海洋部,专门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一是对水下生态环境进行管理和监测,二是建设海洋牧场,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鱼类、保护修复珊瑚、清理海洋垃圾等。
据了解,蜈支洲岛建设海洋牧场以来,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该海域渔业资源增长2倍以上,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比周围区域高出5倍以上,珊瑚礁活珊瑚覆盖率由原来的18%提高到28.78%,海域水质保持在国家一级水质标准。该案例将公益性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与经营性的休闲渔业、旅游观光产业相结合,成为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 在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人工种植的珊瑚礁长势喜人,不少海洋生物在此栖息觅食。
△ 鱼群出现在三亚蜈支洲岛海域海洋牧场。
△ 在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螃蟹、小虾、小丑鱼在珊瑚上觅食。
人民日报海外版 | 针对全球珊瑚礁白化,我会专家王爱民教授等提出建议
……
儋州市老市村是坐落在珠碧江入海口的一座小村庄,该村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公益组织的支持下,围绕村民生产生活需要,修复湿地生态、清理垃圾、改造废弃鱼虾塘、恢复盐田和绕村河道,逐渐摸索出一条乡村生态振兴之路。
项目回顾
“海南省儋州市老市村湿地生态修复及垃圾管理”项目,由海南省蓝丝带海洋环境保护协会于2019年成功申请,该项目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的支持。项目实施以来,组织专家和村民代表开展生态本底调查,推动红树林湿地修复及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和实施试点;组织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及活动,减少社区失控垃圾,推动老市村陆源污染防治;搭建公众参与与海洋保护平台,加强公众教育和项目宣传,提高当地居民和青少年环保意识;为村民赋能,提高社区环境治理和公共事务治理能力,从环境保护、生计帮扶、文化建设等多角度协助项目社区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探索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社区生计发展并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020年,儋州市争取到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资金开展老市村盐田恢复及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将已清退的养殖塘恢复为盐田和生态湿地,对退化沟渠及干涸的古河道进行整体疏浚,全面修复老市村生态环境。主要做法包括:1、恢复环村水系连通,提升村域生态面貌;2、探索虾塘传统养殖模式向生态塘及盐田综合利用方式转换;3、强化当地居民深度受益与参与,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
来 源:海南日报、三亚日报、文明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儋州市老市村
编 辑:黄莹莹
审 核:林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