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
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
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提倡“德智体”教育第一人
他就是从福州走出的名人
——严复
你对严复的了解有多少?今天是严复诞辰171周年纪念日,我们一起追寻这位“福州学霸”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璀璨星光。
严复出生于福州的一个中医世家,他的父亲是位医术和医德兼备的中医。父亲十分重视对严复的教育,在父母、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严复立志以实际行动报国救民。
仓山阳岐严复故里“大夫第”。林双伟 摄
1866年,严复的父亲在救治霍乱病人时受感染,不幸身亡。
全家因此陷入经济窘迫的境地,严复便报考了免交膳宿费、每月发放银两的船政学堂。
当年的招考考题为《大孝终身慕父母论》,正值父亲初丧的严复,见此命题,心情悲切,下笔真挚,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图源:纪录片《船政学堂》
在船政学堂的五年时间里,严复系统学习了全新的自然科学知识,毕业后开始上舰实习,随船游历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日本、东南亚等地,眼界大开。自此,严复踏上了更广阔的求知之旅,开启了对西方世界的深度探寻。
1877年,他作为中国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到英国留学,更多接触、了解西方社会和文化。这将他引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开始思索探寻中国的自强之路。
1895年,甲午战争中方惨败,严复在船政学堂的同学几乎全军覆没。
严复称自己经常“夜起大哭”,在给朋友的信中,他曾写道:“心惊手颤,书不能字。”
怎么办?路在哪里?
严复将希望寄托在自己躬耕不辍的西学上,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开始专注于翻译著述。
约在1895年至1896年之际,严复买到赫胥黎的文集第9册并开始翻译。1896年10月,严复把《天演论》译稿给了梁启超,梁启超复诵十数遍,“不能释手”。
严复译赫胥黎《天演论》手稿。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1898年,《天演论》正式出版,引介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唤起国人自强保种的危机意识,犹如一声惊雷,划破中国近代思想的夜空。
因为严复翻译《天演论》时融合了他深刻有力地针对中国社会历史现实的阐述,所以鲁迅谈到严复时,称他:“毕竟做过《天演论》”。是“做”而不仅仅是译。
严复还翻译了一系列西方经典著作,亚当·斯密、穆勒、斯宾塞等人的西方名著经由严复译介,对当时和后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除了翻译,教育是严复报效国家的另一着力点。
1879年,留学回国的严复先是到福州船政学堂任教,后来又到北洋水师学堂任教。
北洋水师学堂纪念馆的严复雕像。图源:福建纪检监察
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对孙中山的革命主张表示疑议。他说:“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严复认为,当时整体国民素质不高,知识贫乏,所以要强大,必须先从教育入手,以逐渐更新进步。
1905年,严复来到上海,带着教育救国的信念,协助马相伯先生创办复旦公学,并于1906年就任第二任校长。
在严复的教育生涯中,最瞩目的应该是担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
京师大学堂。图源:北京大学官网、学习强国平台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严复出任校长。在北大任职期间,严复提出大学“理宜兼收并蓄,广纳众流,以成其大”的办学方针,造就了北大兼容包容的教育理念。
令人尊敬的是,严复的教书育人理念,不仅仅停留在思想和学识的教育,他还特别注重体育教育。
作为教育救国的标杆,严复以其会通中西的学识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极大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第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爱国主义和追求真理的思想,他严谨的治学精神,他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学的严肃态度,代表了千千万万中国知识分子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走过的道路。”1993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序言中写道。
穿越百年
严复炽烈的爱国之情
不凡的精神气概
仍闪耀光芒
将永远为吾辈所追寻
来源:新福建综合福建纪检监察、福建日报、东南网、福州晚报、福建文艺网、有福之州、海峡教育报、福建共青团等
头图来源:清新福建 文旅之声
编辑:吴妃
审核:严顺龙、郑璜、方婷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更多《夜读》文章,请持续关注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