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制定,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规范的成人失眠诊疗方案。该指南结合前版使用经验和当前国情,参考国内外研究进展、新药和新型诊疗方法,依循循证医学证据制定。
主要更新内容包括:
1. 临床评估:更新了失眠的临床评估内容,强调全面收集病史、使用睡眠日记、量表评估和必要的客观评估手段。
2. 治疗建议:更新了失眠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推荐意见。
以下是《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的关键内容和核心建议的详细解析:
1. 失眠的定义与诊断
- 定义:失眠是指对睡眠数量或质量不满意,并导致显著的白天功能障碍。
- 诊断标准: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1)和《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3),诊断失眠需满足以下条件:
1. 睡眠问题每周至少发生3次,持续时间至少3个月;
2. 经过改善睡眠卫生和环境等因素仍未改善;
3. 存在因失眠引起的社会、职业或其他功能障碍。
2. 评估方法
- 病史采集:包括睡眠习惯、病程、诱发因素、共病状况、药物使用等。
- 量化评估工具:
-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
- 失眠严重指数(ISI)佩pppp:衡量失眠程度。
- 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估日间嗜睡。
- 辅助检查:必要时进行多导睡眠图(PSG)或活动记录仪(Actigraphy)监测。
3. 治疗方法
(1)非药物治疗
- 认知行为治疗(CBT-I):首选治疗方式,内容包括睡眠教育、认知重建、睡眠限制疗法、刺激控制疗法等。
- 放松疗法:包括渐进性肌肉放松、冥想、正念疗法。
- 睡眠卫生教育:建议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兴奋性饮料等。
(2)药物治疗
- 常用药物:
-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艾司唑仑):短期使用。
- 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佐匹克隆、唑吡坦):起效快,依赖性较低。
- 抗抑郁药(如米氮平、曲唑酮):适用于合并焦虑或抑郁的患者。
- 注意事项:药物需个体化选择,避免长期使用及依赖性。
(3)中医治疗
- 中药:酸枣仁汤、归脾汤等具有镇静安神作用。
- 针灸与推拿:特定穴位的刺激可改善睡眠。
- 其他:如耳穴压豆、足浴疗法。
4. 特殊人群的治疗建议
- 老年人:关注药物代谢特点,避免使用高风险药物。
- 青少年与儿童:以非药物治疗为主,慎用药物。
- 孕产妇:强调安全性,优先采用非药物疗法。
5. 长期管理与预后
- 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管理的重要性,建议定期随访和评估治疗效果。
- 对慢性失眠患者需建立长期治疗计划,包括行为习惯调整和心理支持。
该指南体现了国际前沿研究和中国本土化实践的结合,旨在提升中国失眠治疗的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