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文摘   2024-12-03 09:29   陕西  

当前正值秋冬交替季节,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现阶段常见的传染病包括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征。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医疗机构、军营、学校、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甲型(A型)流感病毒感染哺乳动物以及鸟类;乙型(B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丙型(C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并不会引起严重的疾病。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头痛、畏寒、全身肌肉酸痛等。


2

新冠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感染后主要症状有发热、畏寒、干咳、乏力、肌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腹泻等。


3

肺炎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肺部炎症,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成人亦可感染。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干啰音、湿啰音。

肺炎支原体肺炎多发于秋冬季,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它的传播途径是飞沫和接触传播,感染潜伏期1至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4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秋季为高发季节,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病人和病原体携带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所有肠道传染病患者的粪便都含有大量病原体。病原体随病人或携带者排出的粪便污染环境后,病原体经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由口而入引起感染。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病程短。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人群对肠道传染病普遍易感,但手足口病、菌痢等大都见于儿童。
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种类较多,包括轮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杯状病毒等。病程一般5-7天,均为自限性疾病。


5

虫媒传播疾病

登革热是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多分布在广东、云南等沿海或沿边地区。登革热高发季节为夏秋季,一般自5月份开始逐渐增多,8-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如果过去2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或自己生活与活动的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发生,当出现突起发热(有时可达39°C),同时伴有以下症状之一——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常伴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时,应考虑自己有感染登革热的可能。此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并主动向大夫说明自己可能得了登革热,以尽快得到诊治,并采取防蚊隔离,防止进一步扩散。

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预防与控制措施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传染病的传播特点做好预防控制,做好手卫生。

1

空气传播传染病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隔离的防护措施。

①患者隔离: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②空气净化与消毒:首选开窗通风,可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情况下,还可用紫外线或其他安全有效的方法对空气进行消毒。但不建议使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消毒。

③医务人员的防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2

飞沫传播传染病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① 患者的隔离:患者进行隔离。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②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空气消毒可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情况下,还可用紫外线或其他安全有效的方法对空气进行消毒。不建议使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消毒。

③医务人员的防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3

经接触传播传染病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①患者隔离: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②加强物表的擦拭消毒正确使用消毒产品保证消毒效果。

③医务人员防护: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进入隔离病室,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如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4

虫媒病毒传染病

①要做好防蚊虫和灭蚊虫工作,使用蚊虫驱避剂、纱门纱窗等进行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咬;

②及时清除室内积水,防止蚊虫繁殖;消灭成蚊,降低蚊密度;

③设立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在接触疑似病例时穿戴相应防护用品

④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消杀灭,使用杀虫剂控制蚊虫等传播媒介的数量。

⑤接诊时做好相关流行病学调查,问清旅居史,以便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防止院内感染扩散。


公众健康指引

①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注意手卫生。

②注意咳嗽礼仪。

③提高自身免疫力,合理饮食与锻炼,及时接种疫苗。

④保持开窗通风。

⑤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平利交通
交通要闻,工作动态,路况信息,安全出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