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未映先火,截至1月25日上午影片预售票房已突破2.16亿元,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预售最快破2亿的纪录。
这部备受瞩目的电影,不仅让武侠迷们望眼欲穿,更是让襄阳这座“侠义之城”成为全网热议的焦点。
电影的热度
不仅在襄阳当地持续攀升
更是引发了全国网友的热议
湖北网友“初名”:全国的英雄,正在赶往去襄阳的路上,共赴襄阳,守卫襄阳。
北京网友“萨克拉家”:大襄阳一定多拍片啊,射雕讲的就是守卫襄阳的故事。
河南网友“庄生晓梦迷蝴蝶”:一定要带孩子看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对孩子树三观是很好的题材。
广东网友“了却红尘”:春节不回家乡,离开一个多月又想念襄阳,初一就在东莞看了。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与襄阳紧密相连。
襄阳,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城市,是金庸先生笔下的“侠义之城”,是他提及最多的城市之一。
金庸先生创作的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三部书共计260多次提到襄阳。
其中,襄阳保卫战以及郭靖、黄蓉坚守襄阳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在无数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句经典名言,便出自《神雕侠侣》中郭靖对杨过的教诲,深刻诠释了金庸笔下英雄豪杰的家国情怀与担当。在《神雕侠侣》第二十回中,郭靖问杨过:“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并进一步解释道:“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之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助守襄阳……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这段话,不仅是郭靖对杨过的殷切期望,更是金庸武侠精神的核心体现。
在《神雕侠侣》中,郭襄作为郭靖和黄蓉的女儿,一句“我叫郭襄,襄阳的襄”,简洁却有力地凸显了襄阳在故事中的重要地位。《射雕英雄传》在极关键的最后一回,让主人公郭靖、黄蓉于华山论剑后驻守襄阳城。《神雕侠侣》全书更是有四分之一的背景设定在襄阳一带,像第二十一回的“襄阳鏖兵”,第三十九回的“大战襄阳”,以及第二十回“侠之大者”、第二十二回“危城女婴”等章回,均以襄阳城为背景展开精彩故事,襄阳俨然成为了武侠传奇的核心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真实的襄阳历史上,同样有“侠之大者”的身影。
南宋咸淳八年,襄阳被围长达5年之久,在这艰难的时刻,张顺、张贵兄弟率“民兵敢死队”冒死支援,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动容。张顺和张贵或许就是郭靖和黄蓉这些小说人物的原型。
真实的襄阳保卫战,远比小说中更加悲壮。元军攻樊城,范天顺力战不屈,城破后自杀殉国;司统制牛富率领百余将士进行巷战,渴饮血水,继续战斗,后投火自尽。
吕文焕力竭降元,襄阳保卫战最终归于失败,但襄阳军民在襄阳保卫战中所展现出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让每一位读到这段历史的人都感到震撼。
这些真实的历史事迹,为襄阳的侠义文化增添了更加厚重的底色。
宋元双方为何对襄阳如此看重?
只因当时的襄阳城,是南宋抵御元军的最后屏障,一旦失守,南宋灭亡之期也就不远了。金庸在《神雕侠侣》第三十九回中写道:“襄阳存亡关系重大,或汉或虏,在此一战……”
襄阳至今仍保留着长达7322米的完整城墙,襄阳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目的遗产地之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它见证了襄阳的历史变迁,也成为了这座城市武侠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
已不仅仅是一部电影
更成为连接襄阳历史
与武侠文化的重要纽带
承载着人们对侠义精神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