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候鸟变留鸟,一向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的鸟儿选择在安徽越冬、栖息、繁殖、安家,用它们的实际行动来为“安徽绿”投票。
小微湿地点“靓”村落,贵客中华秋沙鸭远道飞来
9月25日,记者来到黄山市祁门县闪里镇的文堂村采访湿地治理成效,很快被眼前的景象吸引。
沿着乡间小道走下去,很容易发现一条条流动的沟渠,一旁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头,寓意着丰收在即。而穿插在稻田周边的不仅有成片的荷花塘,还有可供村民休憩的微型游园,金黄与翠绿交相辉映,诗情画意的生活有了真实场景。
小微湿地里的荷花塘(陈家静摄)
湿地步道 (陈家静摄)
据统计,2023年至2024年8月,辖区阊江流域出境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其中2023年达到I类水质的年度占比为1/3。水环境的持续向优也让祁门县迎来了一批“客人”,这其中就有“贵客”中华秋沙鸭的身影。
中华秋沙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号称生态环境的“生态试纸”,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濒危物种,与大熊猫、华南虎、金丝猴齐名。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多选择人为干扰少、水质良好、鱼类资源丰富的河流水库栖息,2023年2月份,祁门县首次捕捉到两只珍贵的中华秋沙鸭的身影。
2023年12月底,中华秋沙鸭再度飞到祁门县越冬,让摄影爱好者为之振奋,这一次镜头里记录了四只中华秋沙鸭的生动舞姿。
中华秋沙鸭从首次露面,到结伴而来,让“安徽绿”多了一份灵动。
城湖交相辉映,数百只小天鹅共舞平天湖
绿水映青山,烟波浩茫茫。
9月26日,记者来到池州市平天湖齐山风景区,这里集山、水、湿地于一体,自然景色优美,人文积淀深厚。诗仙李白游湖时曾写下著名诗句“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平天湖因此而得名。
美丽的平天湖(陈家静摄)
小天鹅到平天湖越冬(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供图)
而小天鹅的这一最高纪录再次被刷新。
2023年通过调查监测,平天湖越冬的鸟类主要以小天鹅、雁鸭、骨顶鸡类为主,其中小天鹅近700只,仅一年的时间,小天鹅的数量增加了近300只。到了冬天,小天鹅们或湖面起舞,或水中嬉戏,让月亮湖成了名副其实的“天鹅湖”。
这一点志愿者伍磊感触很深。伍磊每个月要来平天湖风景区志愿服务两次,为游客解疑答惑,巡查周边环境。“一到冬天小天鹅集聚的时候,这里就成了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作为伍磊说环境越来越好,候鸟也就越来越多。
科技赋能候鸟“生命线”,守护山清水秀“安徽绿”
来池州,国网安徽电力汪湜护线爱鸟创新工作站是不能错过的地方。作为国网系统首个“候鸟生命线”公益项目试点单位,这里蕴藏了许许多多爱鸟护鸟的故事。
“电线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生态保护。”汪湜是国网池州供电供电员工,也是工作站领衔人,在日常工作中他和同事们发现不少鸟喜欢在电线上筑巢,这对民生用电和鸟类安全都有着考验,所以他们组成了开展野生鸟类保护科普知识宣传、受伤受困鸟类专业救护、候鸟南迁北归联合巡护、线路栖息鸟类爱心守护等活动,达到既能护线又能爱鸟的双赢成效。
今年,工作站引入科技元素,正在试点输电线路鸟类活动分析及预警装置,该装置包含高清摄像头、鸟类识别系统和生态光束,用科技来赋能生态守护。
科技赋能“候鸟生命线”(陈家静摄)
“针对鸟类的习性,我们联合多方专业力量研发该装置,当有鸟靠近或停歇在线塔时,摄像头就会捕捉到鸟的影像,然后识别系统快速识别并启动生态光束,以此来警示鸟儿不要靠近电线。”汪湜补充说其实鸟类看到的不是光束,而是像一面墙、棍子等这类对其而言有危险的实体,因此能警示鸟儿尽快飞离。
其实,汪湜还有一种身份,即池州市野生鸟类保护志愿者协会会长,说起来池州的候鸟,汪湜是如数家珍。
“环境是逐年变好,从候鸟的数量、栖息地就能看出来。”汪湜告诉记者,过去在主城区都看不到的棉凫,如今都深入到了城市中心地带,也成了池州的夏候鸟。
比如猛禽黑翅鸢以往大多在云南繁殖比较多,随着环境的改善,渐渐的在池州繁殖安家,成了池州的留鸟。“说明这里环境好啊,他们不需要再飞来飞去,直接安家多方便。”除此外,还有凤头鸊鷉、白骨顶、黑翅长脚鹬等都从冬候鸟变成了留鸟,在汪湜看来,这反映了生态向好,生物多样性更丰富,展现了鸟语花香的和谐生态画卷,鸟儿也用它们的翅膀为“安徽绿”投票。
生物多样性蕴藏着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经济利用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晴雨表”。2023年7月,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动员部署会,全省23个县区正式开展调查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接下来,安徽省将高质量推进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守护好山清水秀“安徽绿”,为安徽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来源:央广网
审核:马翔宇 编辑:李享 校对: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