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1个被忽略的大BUG(至今未被修复)

乐活   2024-10-05 10:01   山东  


越王勾践剑

授权自
zhihu.com/question/37658459/answer/986097123

01


勾践灭吴,是被轻视的战争大bug!

为什么这么说呢?

来看看当时的越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1、

越国本就落后,又遭受吴国严重摧残,全越被揍得“国有墟棘,身为鱼鳖”,意思是国都成了荒凉的废墟,百姓在逃难中大量淹死于密布河流、水网的宁绍平原。

国土面积90%被割让给吴国,残剩面积按《国语》的记载只有东西百里之地。

上层贵族“男为臣,女为妾”,勾践做为国主亲自入吴当马夫三年,他的妻子在吴国当扫地大妈。

不光如此,越国士大夫的女人,给吴国士大夫当女人。越国官员的女眷,送给同等级吴国官员家里当女眷。


2、

越国降吴时,军队只剩5000人(清华竹简《越公其事》则称8000人),而吴国兵力十万三千人(东汉赵晔《吴越春秋》)

越国人口下降到10万以下,因为经过多年恢复后,向吴国借的粮食也不过一万石,可见消费量很低。

吴国人口按兵力数量等综合推测约60万到80万。


3、

残剩的越国,国家财富值钱的东西都被吴国掳走,“宝器尽入于吴”,还不得不以残破国力“厚事于吴”,每年承担巨额的对吴国的贡品。

光是葛布,一次就交纳十万之巨。

不光要大量向吴进贡,对楚国、晋国、齐国这些强邦,每年都要赠送丰厚的贡礼。


“皮币、玉帛、子女(年轻女子)以宾服焉,未尝敢绝。”

——《越绝书》


4、

除了巨额贡品外,越王勾践十年不向百姓收税,更不可思议的是,还向全民提供类似今天北欧国家那种“从摇篮到坟墓”式的福利:

百姓生儿子的,官府奖给两壶酒一只犬,生女儿的,官府奖给两壶酒一口猪。

孕妇临盆时,务必报告官府,官府会派医生来接生,确保母子平安,一个人也不准损失。

生两个孩子的,官府给粮食,一胎生三个孩子的,官府出钱雇专人帮着照顾。

只要是贫穷的百姓,不管有无生育,都会得到官府的福利赡养,可保小康。

有人病了,官府会问会管,不让你因病返贫。

有人去世了,官府负责安葬;对老年百姓,官府管养老;民家有孤儿,官府会妥善抚育。

总之民众们的生老病死,官府全包了。

平日河流里,有专门的官船满载食品、食用油,接济一切遇到的流浪者、无家可归的儿童。

这样的政策,恐怕换了唐宋元明清不管哪个朝代,财政都会破产啊!而这些王朝要么大一统,富有四海,要么以经济发达著称,却都吃不消这么个惠民法。

不要说它们,哪怕是二战之后的德国、日本,也没法一开始就这么干啊,可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一个落后、受战争摧残的蛮夷之邦却真的这么干了。


5、

不光管本国人,还管外国人,想往越国移民的,官府会不惜开支,只要愿意来,官府会分你好房子,保障你丰衣足食的生活,特别是四周的优秀人才,还会有更加舒适的生活条件。

以致四方之民如流水一般纷纷入越,这又是一大笔巨额开支。


6、

这么多负担之外,越国还要暗暗发展军力以复仇,而且以高标准建军,什么兵种都要配齐,都要上规模,光是脱产的“死士”就养了几万人。

要给予这支庞大的军队精良的装备,要生产大量兵器、铠甲、盾牌、箭弩、兵车,要维持强大的水军,需要造大量战船。

要长期从严训练,甚至不惜一把大火焚烧宫殿来考验部队的应变力、反应力、勇往直前的精神,这哪一项都是个无底洞!


7、

为了国家前途,越国还进行了迁都,将国都从山区迁到相对平坦的地方,并兴建宫室、官府、城市,这可是依照楚国首都的式样新建规模巨大的城市,而且有强大防御力量,这又是个巨大的耗民工程。



02


然而,怪事发生了,从越国兵败降吴开始,仅仅十二年过去,如此贫苦、人丁稀少而负担巨大的越国,不但没垮,反而迅速崛起,成为新兴富强之国——“人民殷富,皆有带甲之勇”。

趁吴王夫差赴中原争霸之机,出兵攻吴。

勾践派相国范蠡、大将舌庸率领一支强大水军,从杭州湾入海,绕到江苏进入淮河,以隔绝吴王夫差的主力大军回师之路。 

然后由勾践亲率一支庞大的军队:


“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


攻入吴土,一举擒杀吴国太子。

吴王夫差急忙率军赶回,见到惨景,大悔不及,但又无力报复越国,只好与勾践约和。

勾践返越后,又用九年时间,积蓄能量,交通楚、齐,彻底灭亡了疆域广阔,称霸一时的巨吴,彻底兼并了它的国土与人民。

这样的奇迹,难道还不是战争史上一个惊人的大bug吗!?

那么,勾践是怎么做到这个奇迹的呢?

先从一件事说起。



03


公元前491年,勾践因为给吴王做奴隶表现倍儿好(据说亲口尝过吴王大便),被释放归国,然而刚回来就被一位大臣给批评了一顿。

原来,勾践一踏上故土,眼看国家残破,民生艰难,心里很急,便亲自下田种地,他老婆则养蚕织布,打算一家人自给自足,给国民做个榜样。

没成想招致一位大臣的不满,此人正是被今天的我们严重忽视的一个奇才——计倪。

计倪和范蠡、文种一样,都来自楚国。

三位老乡之中,范蠡长于军事和外交,文种长于治国理政,而计倪则特别擅长天文、阴阳学,并利用这一特长,钻研商业运筹,振兴经济。

计倪眼看勾践心心念念要强国雪耻,却只知道男耕妇织这一套,大为鄙视:领导,你这是只会卖傻力气,太没有智慧了,太缺乏技术含量了,太不审视周边时事了!(“此竭于庸力,而不断时与智也”——《越绝书》)

于是,面对洗耳恭听的勾践,计倪大讲一番阴阳运筹之道,原文有些玄乎生涩,就不引用了。

但中心思想是:越国应利用区位优势,“渔三江五湖之利”。

怎么个渔法呢?

比方说,吴和楚是一对死敌,双方进行过百年战争,吴人还曾攻入国楚都,把楚王和公卿贵族们的妻子、女眷全部蹂躏。

所以,楚对吴有深仇大恨,虽说两国不往来,但偏偏各有丰富的特产,互补性很强,而越国臣于吴,又与楚有特殊关系,正好夹在二者间做中介生意。

越人将吴国的海产、食盐、高级冶金产品、青铜矿产大量贩入楚国。然后将吴人喜欢的楚物:黄金、锡、丹沙等矿产品、名贵木料、石材,以及漆器、丝织、皮革等手工业产品、还有水果、贵族玩的奇禽异鸟、药材源源不断转卖到吴。

吴王也乐于小越能帮它搞来敌国的紧俏物资,楚人也高兴小越帮自己代销物产,顺便也希望苦逼的越国恢复起来,一起牵制吴。

楚国本就地大物博,特别是水利发达,因而粮食多多,稍微抬抬手,就够越国那点人吃的了,所以使越国政府不用征粮于民,让民间好好蓄养元气。

另外,越国针对吴国,大搞“对口”产业。

吴王夫差好奢侈,喜欢大建宫殿楼台,喜欢女人,喜欢各种美食,喜欢漂亮的服饰,喜欢一切美好的享受品。

越王于是大力发展奢侈品产业,这可是绝对的高附加值啊!

比如征发高档木料,派遣能工巧匠,帮吴王建筑楼台。又发展葛布种植,再让女工们织成细布,做为吴国宫廷用的衣料。

同时大送美女,比如西施、郑旦等著名美人。

又配上名贵甘橘、精致的写笔、狐皮、江南难以一见的晋产名贵竹子等高级进口货,琳琅满目的奉送到吴国。

吴王夫差大喜,既然越国小弟如此恭敬,如此厚意,自然也不好意思白拿,也要回赐丰厚的财物做为酬答。

并且,体谅小小残越采集贡品不易,将原本割占的越国近千里领土,分两次归还了勾践,使越国版图一下子回血:


“东至句甬(宁波),西至于檇李(桐乡县濮院镇),南至于姑末(衢州东北),北于平原(海盐县)”。


04


同时,越人利用吴王夫差急于向中原进军争霸的野心,吴国跟谁结怨,威胁到谁,越人就趁机把生意做到哪,顺便拉关系。

越人本就擅长浮海泛舟,于是大举北上——“亲于齐,深结于晋,阴固于楚”。

对齐、晋这些富强的大邦,把身段放到最低,再利用新兴的奢侈品产业结他们欢心。

每年春、秋两季都主动送去大量贵重贡礼,甚至像今天的乌克兰那样,把美女上升到一项产业的高度,做为特殊礼品到处奉送,为越国打开广阔的国际空间。

据史料说,越都郊外就有“美人宫”,想必是官府将选出来的美女集中送到这里集训,培养成权贵们的玩物。 

齐国本就是春秋时代的首富,又被吴军上门踢馆子多次,在钱的问题上,想必对越人出手大方。

晋国亦感到霸业深受吴之挑战,东西自然也不会少给。

这里还要特别提一下宋国,宋国虽说外交水平不如郑国,但工商业特别发达,宋境内的睢阳、陶邑、彭城,是中原三大巨型商业都会,店铺林立,天下财货荟萃之所,所以宋即使不算大国,但绝对是个富国。

还有文化大邦鲁国,也是兵车千乘,人口稠密的中等国家,宋、鲁都受吴人欺负,自然都愿意赞助小越,总之,大伙都愿意把吴国给搞下去。这一轮经济、外交攻势下来,从越到楚再到中原,再到濒海的大齐,2000多年前的一带一路,骤然成形!


越国用计倪、逢同之策,运作下来,可以十年不收税,民家都有三年的余粮,境内“无有闲草,越邦乃大多食。

——清华竹简《越公其事》


官府则通过转口贸易、高附加值产业而财源滚滚,足以招兵买马,发奋图强。



05


不过,越国还有一个短期无法克服的大问题:人口稀少。

所以,越国实行高福利政策。

但这一政策对于人口增殖效果其实不大。

大家想想,就算从勾践回国算起,到第一次攻吴,只有9年时间。

等着福利政策后的第一代孩子们从出生到成年再当兵?黄花菜都凉了啊!

所以,这一奖励生育的政策,主要作用是吸引外来移民,让他们来越国定居,

特别是周边落后的地区:


“东夷、西夷、姑蔑、句吴四方之民乃皆闻越地之多食、政薄而好信,乃波往归之,越地乃大多人。”

——清华竹简《越公其事》


短期内收获大量成年人口,他们和越人一起,都乐于繁殖,让越国的人口根基稳固下来。

至于齐、楚,则向越国输出有技术、有才能的“达士”,提高了人口素质,所以越王对他们“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提供优厚舒适的生活,让他们为新的祖国效力。

成书于汉代的《越绝书》曾提到会稽当地有座“麻林山”,就是因为吸引了大批齐国移民来此为越国种麻而得名。

拥有庞大人力资源的楚国向越国输出了计多优质人口,有大批楚人在越国服役,甚至有全部由楚人组成的越军前锋敢死队。

楚人出身的范蠡还特别向勾践推荐楚国著名射手陈音,来帮助训练越军。

据说只用了三个月,就让越军的射击技术发生质变(“三月,军士皆能用弓弩之巧”)



06


越国兵强马壮之后立即向吴发动复仇战争,战火延绵,持续长达九年。

因为是国族仇杀,吴人殊死抵抗,越军死伤惨重,但越国有楚、齐为后援,人力、物力源源不断。

而衰落的吴国,把远的近的都得罪个遍,又因为争霸连年,轻锐尽死,再加上灾荒,无人相助, 终于轰然倒下。

勾践终成一代霸主,完成了中国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逆袭崛起,报仇雪恨。

胜利后,当年受尽欺辱,抬不起头来的越国,已然是扬眉吐气,屹立于东方的新贵,兵马横行江淮,为各个受吴欺侮的中原国家主持公道,华夏震动。


“当是时,越兵横行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史记》


中原地带的“宋、郑、卫、鲁、陈、蔡执玉之君皆入朝”。

蔡、莒、滕、郯等小国都依赖越的保护,连周天子都不远千里,派使臣送来祭肉,让勾践的威风尊严一时超过了齐桓公、楚庄王,诚可谓: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07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故事圆满落幕之际,却出现了吊诡的反转:很少有人发现,这场吴越争霸战,最终的胜利者却不是越国,而正是那个不显山不露水的楚国。

即使越国用了这么多招数,富国强国,但灭吴依然是超出能力的苦事,越王每征吴,都不得不动员全国的成年男子到城门外集合,只根据五种情况放人:独生子、一家兄弟都服役的、有疾病的、体弱的、性格懦弱散漫的,其他都必须出征。

这样征战一次,越国经济就差不多要停摆一次。

如此多年,等到把吴国消耗得灯干油尽之后,越国也元气大伤,兵力、人口剧减,社会积累打光,几乎又回到解放前。

吴地则化为废墟,生产力被完全破坏,吴国领先华夏的冶金工业、精良的农具制造业、土木工程技术、设计建造运河的绝活,从此风流云散,曾经走在时代前面的那一代工匠、设计师、技术人员全部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这片热土再也没有了活力,变得死气沉沉。

更不要说给新主人增加多少国力和富力,相反,要消化残剩的,带着仇恨的吴民,要恢复经济,都需要钱,需要时间,越国用了几代人,再没能盘活它,吴地成了他们的负资产。

所以,大仇终报之后,勾践心里是心满意足还是由悔生疑?还真不好说。


称霸时的越国版图,可风光背后的姿味,想来是茶壶煮饺子,肚里清楚却倒不出来


毕竟,在灭吴战争中,因为代价实在太大,勾践两次想打退堂鼓,只要吴国投降,给越国当个“附邑”也就姑且了事罢。

但范蠡、文种苦劝阻挠,非逼他打到底,于是越国勒紧裤腰带硬是围了吴都三年,“豪士死、锐卒尽、大甲伤”。

就在这时原本一直对越国有求必应,千好百好的楚国突然变脸了! 

楚惠王起兵攻越,勾践无力再折腾,不得不在称霸不久,就大丢面子,割地宁人,北起今天安徽宿州下属的蕲县(双堆集就在附近)向南穿越蚌埠直到巢湖这一线长达五百里以西的原吴国旧地全部割让。

这就是《史记》所说的 :“越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楚东侵广地至泗上“。

当年的吴越矛盾,瞬间变换成新形势下的楚越对峙。

这意味着原本赖以致富的经贸支柱没了,随着吴国灭亡,齐、晋也转而视越国为新的威胁,“贷款”没了,收入没了,越版的一带一路也没了。

勾践这才认看清处境:离天堂很远,离楚国太近!

于是下决心避开它,不远千里迁都山东琅琊。

只不过“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吴越春秋》),不光阵容寒酸,随迁人口也非常少,面对一个陌生的、遥远的、荒僻的东海之滨,勾践只能抖擞精神,去迎接一个新的开始,可他的谋臣们呢?

为何楚国翻脸后,接连发生范蠡出走、文种赐死、计倪装狂的事呢?因为他们都来自楚国,你懂的。

【免责声明】文字、图片等素材来源网络,如侵立删

全球趣事搞笑榜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