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通衢大道向海延伸,一栋栋现代建筑拔地而起,一批批投资客商接踵而来,一个个重大项目点火投产……这一幅幅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景象,正在南海之滨、北部湾畔的现代新城——广西北海市到处呈现。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北海市考察时指出,“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2021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大力发展向海经济,促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2023年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要“充分利用沿海沿江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临港产业”。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加强海洋的开发、利用、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长远发展。北海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重镇,发展向海经济已成为新时代北海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前行的巨大动力。
如何利用好海洋?如何打造好向海经济?曾经是摆在北海市面前的难题。北海市以向海经济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实施《北海市向海经济发展规划》和《打造向海经济行动方案》,把向海经济作为开放经济、枢纽经济、绿色经济、海洋经济和富民经济来打造。
“如何更好地打造好现代化向海工业经济?”北海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工交贸易研究科科长李新浪分析,良好的营商环境、高效的企业服务、积极的招商引资、有力的项目支撑,是打造好向海经济的“秘诀”。北海市始终秉持“大到一个百亿级企业,小到一家糖水铺,他们的问题都不能被忽略”的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信义玻璃(广西)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矿对此深有感触:“我们集团在全国多个省市建立了生产基地。相比很多地方,北海政府部门的服务最贴心、最及时、最到位。北海的干部敢于担当,真心实意地帮我们排忧解难,就像自己家人一样。”广西德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利刚也分享道:“我们选择铁山东港主要是看中北海丰富的石英砂资源,但让人感到惊喜的是这里的营商环境,当地政府和各部门为我们的项目落地、建设提供了很多便利和帮助。”
“项目为王、落地为要。”能快就不要慢、该干马上就办,党员干部和投资客商共同创造了“北海加速度”。川化硫酸钾项目从考察到进场施工只花了40天,蓝水海工项目从动工到试投产仅用了1年,太阳纸业项目用21个月完成了原定4年的工期。“面上是项目热火朝天,背后是干部担当作为”,这句话在北海得到了生动体现。“一直以来,北海持续抓招商、上项目、强产业,一批优质民营企业筑梦北海,引领北海产业风生水起,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50%的投资、60%的GDP和90%的新增就业岗位,成了北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北海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陈妮娜说道。
北海市在“工业强市战略”的指引下,助推34个百亿级项目、253个重点工业项目落地建设。玖龙纸业(北海)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周云展介绍:“玖龙纸业(北海)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700亿元,对地方税收的贡献将接近3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6000个以上,将打造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丰富的高端造纸基地,形成高端纸品产业集群,加速构建高质量的向海工业体系。”随着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建设,北海业已形成绿色化工、能源、硅基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纸业、不锈钢以及海工装备制造、生态铝的“6+2”工业集群,工业展现出较强产业聚集能力,吸引了香港建滔、新福兴、南玻、顺应储能、金风、东方希望、国能广投、上海电气、三峡集团等一批上下游龙头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工业发展韧性显著增强,呈现蓬勃向上、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事业都是干出来的。一批涉及工业、文旅、商业、基础设施、民生等百亿级、十亿级项目工地遍地开花,顶天立地的重大项目工地塔吊林立,铺天盖地的中小项目干得热火朝天,推动实体经济强总量、扩增量、优存量,为北海的向海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积蓄了强大势能。2018年至2023年,北海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698.5亿元提升至2528.7亿元,排名从广西第6位跃升至第3位,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从广西第5位上升至第2位,工业投资年均增长31.3%,累计形成实物的投资总量超1200亿元。
北海这座以旅游著称的城市,挺起了工业发展“硬脊梁”。向海发展产业体系不断壮大,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城市加快形成,习近平总书记为北海擘画的向海发展美好图景正在加快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广西北海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时指出:“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早在2000多年前,北海合浦港千帆竞发、舟楫往来、商贾云集,载满货物的商船从这里出发,前往东南亚直至西亚的沿海国家和城市,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辉煌的印记。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讲道,北海与宁波、泉州、广州等地的古港,是记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馆长廉世明说:“汉代合浦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与东南亚、南亚、西亚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友好交往的历史,也是中原汉王朝通往海外的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交往的重要门户。”在与合浦汉代博物馆隔路相望的海上丝路文化遗址公园下面,埋藏着汉代古墓,每一座汉墓就是一部史书,都蕴藏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密码。
丝路古港,遗泽千年。如何让千年海丝文化在新时代持续迸发活力?“北海要打造特有的海洋文化经典文艺作品。海洋文化、丝路文化、疍家文化等都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优势和题材。”北京舞蹈家协会主席、北京市文联副主席陈维亚说。近年来,北海大力挖掘海丝文化、合浦汉文化、南珠文化等特色文化,着力保护海丝文化遗产、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文艺精品和文化品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愈深、魅力愈显。合浦县烟楼村打造的海丝首港实景景区,每当夜幕降临,汉风汉韵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孩童、渔民、商贩,以及异域装扮的外国客商,从游客身旁走过,出现在街巷、码头、商铺、广场、沙岛等场所。全景交互式演艺《水与火之歌》等一系列精彩活动,呈现出20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合浦始发港商贾云集、舟楫往来的繁华盛景。
古今交汇,熠熠生辉。依托海丝文化,“文化北海”品牌越擦越亮,品质北海声誉愈来愈响。持续开展“一带一路·北海遇见北海”系列旅游文化宣传交流活动,赴俄罗斯、日本、希腊、韩国、斯里兰卡、英国、比利时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传“丝路古港潮美北海”的城市品牌,大型历史舞剧《碧海丝路》《咕哩美》在国内外各大城市巡演,成为北海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2024年11月,被视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的北部湾国际邮轮母港开港首航,1000多名游客从北海乘坐“蓝梦之歌”号邮轮前往越南下龙湾,开启“海上黄金之旅”。
文化作为城市的“根”和“魂”,城市发展向前迈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文化的助力,离不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推动。2024年12月4日,在“文化北海”建设活动周上,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陈建功说:“长期以来,北海人民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拥有从情感拥护到理性的自觉,所取得的成就令人欣喜,在广西乃至全国,愈来愈具有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考察时指出:“北海有这么好的空气质量,是群众真正的福利。”“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要做好珍稀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亲切的话语背后,体现的是责任如山。
生态就是北海的生命。据北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孟繁刚介绍,近年来,北海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体系,实施生态立市行动,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进行生态保护地方立法,出台《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北海市沿海沙滩保护条例》等,多措并举推动生态保护。“加快建设品质北海、魅力北海,使北海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让北海人民为生活在北海而自豪!”这是北海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作出的承诺。
走进北海的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满眼绿波翻滚,飞鸟翱翔,生机盎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生态文明思想建设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韦文军说:“红树林是唯一能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的绿色植物,是海岸生态的关键区,在净化空气和海水水质、减轻海洋污染等方面效果显著。”北海市红树林面积从2017年的748公顷增加到2024年的4702.99公顷,占广西总量的近50%。“天蓝、水清、岸绿、滩净、岛靓、湾美”,一流生态环境成为北海最具竞争力的一张“王牌”。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翩翩……从冯家江上游到入海口,行走在全长16公里的冯家江两岸,随意定格都是一幅和谐美丽的自然画卷。北海市市政管理局局长曾伟先说:“冯家江流域贯穿北海市区,原有2000亩虾塘、363个雨污直排口、24个养殖场,严重影响下游的红树林和银滩保护区生态环境。这几年,我们投入25亿元对冯家江流域进行生态修复,彻底改变了过去污水横流的局面。”冯家江关系着北海的林、北海的滩、北海的水、北海的海。把脏乱臭的城市“伤疤”改造成亮丽的“城市绿肺”,北海真正做到了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半分不减。
北海有668.98公里海岸线,宛如一幅幅流动的美丽画卷。作为海洋与陆地交界的过渡带,海岸线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不言而喻。据北海市海洋局副局长黄振鹏介绍,近年来,北海大力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划定海岸线300米控制线,制定控制线内禁止新建非公用永久性建筑、禁止填海侵占沙滩和红树林的“铁规禁令”,修复岸线47.65公里。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均处于健康状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4年保持广西第一,近岸海域优良海域面积比例达98%。
生物多样性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关系人类的福祉。目前,北海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北海冯家江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累计监测到大型底栖动物207种、鸟类234种。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铁山港码头考察时指出:“铁山港条件很好,区位很重要,发展前景广阔,将来是北部湾经济区一个重要依托。”“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很重要,一定要把北部湾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广西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为扩大开放合作多作贡献。”对一座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而言,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港口是开放系统的开关,是城市的对外门户。北海市以大力推进港口建设发展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努力在推动向海开放合作中迈出新步伐、展现新作为。
在铁山港公共码头,一排排龙门吊舞动着灵活巨臂,精准将一箱箱货物从船上卸下,又迅速将码头上的货柜装上即将远航的船只。置身于其间,开放、活力等鲜活词语油然在脑海中活跃跳荡。北海市商务局副局长蒋永辉说:“近年来,我们聚焦‘提效降费优服’,首推大宗商品‘即到即检、即检即卸’通关模式,实现通关智能一体化,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卡口通关实现全智能无人验放,助推高质量向海经济纵深发展。”
北海,向海而生,向海而兴。近年来,北海打通了铁山港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建成铁山港公用码头、石头埠作业区4个泊位,万吨级以上泊位数量实现翻番,港口基础设施、口岸运行效率实现质的提升,正在加快推进20万吨级航道及码头建设。北海现已建成生产性泊位71个、对外开放泊位21个,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017年的3386.63万吨发展到2023年的5300.6万吨。
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于2017年4月获批成立,搭乘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海的东风,开启了“向海图强”工业振兴新征程,由原来的一片荒山林地,摇身变成北海的临港工业主阵地。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梁彩坤介绍:“近年来,新福兴、长利、德金、南玻、东方希望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先后进驻铁山东港产业园,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约1144.8亿元,其中超百亿元的项目7个,‘专精特新’企业项目2个,‘四类500强’企业项目1个。”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水、电、路、气、污、港从无到有,生动演绎了一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场景。
向海经济,交通是基础,通道是生命线。北海市委政研室(改革办)主任张敏捷介绍说:“北海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内生性发展’模式,引入广西交投物流集团等国有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健全物流运输服务体系,打造广西高质量实施RCEP示范项目集聚区(跨境供应链)。”2024年,北海开工建设连接铁山西港和东港、双向8车道的向海大桥,建成后,北海港口能够更好服务本地及玉林、梧州、贵港等周边城市的货物进出。条条道路通大海,三区串联潜力足。银滩片区、竹林盐场片区已经连成一片,西村港跨海大桥、冯家江大桥正式通车,连接向海大道铁山港跨海大桥已经动工。企业高层来了,民间资本来了,创业人才来了……北海成为他们大显身手的热土。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上市公司企业先后落地北海、投资兴业。
由近浅海走向深远海,高唱海洋牧歌。北海市银海区电建渔港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渔港,拥有2000多艘大功率渔船,从传统近海捕捞开始向安哥拉、毛里塔尼亚等远洋海域迈进。从海洋捕捞到网箱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从渔船修造到冷冻制冰、海产品电商,银海区侨港镇实现了海洋产业链条的全覆盖,年捕捞海产品和交易量达40多万吨,产值50亿元,海产品年网络销售额超8亿元。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在这里得到生动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西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推进关键项目落地,夯实提升中国-东盟开放平台,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北海大力发展向海经济,以实体经济奠定发展基础,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形象,以生态保护造福群众,以向海开放助推海洋经济,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向海经济新篇章。北海的实践启示我们,发展向海经济,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产业做大做强以提升影响力,在向海要资源和财富的同时,千万不能忘记保护好生态,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田林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版权声明:任何自媒体以营利为目的,使用田林县融媒体中心拥有版权的作品及新闻信息,须事先取得田林县融媒体中心的书面授权,否则将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官方抖音
微信视频号
广西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