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人
都会被一进门序厅里的
大型漆壁画《长城颂》所震撼
这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室内漆壁画
总面积达600平方米
11月8日至12月4日
《长城颂》创作文献展
将在厦门市美术馆举办
市民群众可以通过三维沉浸式体验展区
感受《长城颂》的魅力
了解这一精品力作的创作过程
《长城颂》主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程向军教授已抵达厦门
准备参加创作文献展的开幕仪式
昨日,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揭秘《长城颂》背后的创作故事
程向军表示,这是大型漆壁画《长城颂》完成以来,首次举办创作文献展,也是国内首次为一件艺术作品办一个创作研究展。展览落地厦门,因为厦门是全国漆画艺术发展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聚集了众多优秀漆画作者,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唯一设在北京之外的漆画艺术委员会的常设之地。他说:“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观众,如此大型漆壁画的专业影响力,以及对中国漆画发展的历史意义。”
程向军介绍《长城颂》创作的幕后故事。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为何用漆画艺术布置序厅?
漆画耐久性更强
适合做室内建筑陈设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是一座永久性、综合性的党史展览馆,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之路。序厅作为观众走入党史展览馆的第一个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序厅的最初设计方案,考虑了浮雕、锻铜、木雕、挂毯、中国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最终漆画脱颖而出。” 程向军介绍,漆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沉淀的一门国粹艺术,能够充分代表中华文化,展示文化自信。同时,由于党史展览馆的序厅是一个半开放空间,对艺术作品的后期保养有一定要求。“比如中国画,在北方气候干燥的环境下,装裱好的国画容易开裂。漆画相对来说耐久性更强、易打理,适合做室内建筑的陈设。”程向军说。
《长城颂》陈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序厅。
《长城颂》的创作原型
出自哪里?
经过多次采风
锁定一处不知名小烽火台
在确定创作内容为万里长城后,程向军多次前往长城实地考察、收集素材。他找了一名熟悉八达岭烽火台的导游带路,导游向他推荐了许多热门景点,这些烽火台造型经过艺术转化,被广泛运用在人民币纸币、邮票等地方,但程向军都没有看中。
经过多次采风,程向军将目光锁定在一个处在边角的小烽火台上。“这个小烽火台没什么名气,但造型很符合漆壁画的整体结构和造型要求。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对画面中的第一烽火台采用了仰视的透视角度,希望展现出像东方巨龙一样仰起头的气势。”
经过反复打磨,程向军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最终呈现出长城于金秋晨曦中腾跃云端的壮丽图景。《长城颂》创新运用中国传统鸟瞰视角,层次分明,近景古松苍翠、烽火台屹立,中远景群山连绵,长城如龙跃峰巅;山中溪水汇聚成河流,寓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如此大型的作品
如何绘制和安装?
用100块漆板拼接而成
全部由人工搬运吊装
程向军说,得知自己的方案获得认可后,便开始草图设计创意工作。其间,他多次专程去长城写生;在创作环节,经过多次通宵达旦反复修改,其中较大的修改就有20轮。最终,2021年6月,他的作品获得现场审稿人的认可,创作进入下一个阶段。
壁画制作环节,由于壁画面积达600平方米,为方便操作,程向军决定分成100块漆板来拼接画面。在材质选择上,他大胆地提出使用蜂窝铝板。同时,为使修饰层牢固地粘贴在金属表面,程向军团队还做了很多试验,比如高温试验、紫外线试验、撞击试验等,最后提出了一套完整成熟的工艺实施方案。
《长城颂》壁画的安装过程。
接下来的工作中,从放大画稿、刻线,到用漆板的铝粉铺底、手工研磨调制颜料,每个环节都不轻松。在最后的画面色彩结构调整环节,由于制作现场仅有300平方米,绘制团队始终看不到完整的作品画面,程向军只能通过壁画横向及纵向比较,修改调整画面的艺术效果。在现场安装环节,为确保壁画安装安全,安装团队放弃了机械吊装方案,100块6平方米的漆板均由人工搬运吊装。最终,100块漆板没有一块损坏。
《长城颂》壁画的安装过程。
《长城颂》在材料和工艺上
有什么创新?
运用大量朱砂
和以刀代笔刻线技法
据程向军介绍,《长城颂》曾获得一个国家建筑材料的创新奖。“这个工程有很多亮点。”程向军说,首先从安装技术上来说,是国内首次采用干挂技术。程向军说,整个作品从基础设计到施工安装,经过反复论证,包括选择铝板而放弃福建传统漆工艺木板制作漆壁画的技术,都获得了国家的认可。
另外,这幅作品在工艺上也有创新,用了大量的朱砂和以刀代笔的刻线技法去表现创作意图。“在当初设计的时候,就希望这幅作品能够做到远观有气势、近看有细节,让观众感受到作品传达的意图,达到震撼的效果。”程向军说。
程向军还提到,在设计前期,他已经预感到这幅作品摆放的位置不太适合于陈列,“因为它的对面是一个玻璃幕墙,下午阳光西晒的时候会直射在画上。”程向军说,考虑到日后政要接待和重要会议庆典,如果要用这幅画做背景,就要排除传统漆材料质地的反光。为此,程向军团队对作品进行了哑光技术处理。“这个壁画实现了设计之初的要求,完全达到全方位无死角,从任何一个角度看,画面都非常和谐完美。”程向军说。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卫琳 邬秀君 摄影:黄晓珍 视频拍摄及制作:黄少毅 赵博洋 吴承宸 朱小翎
编辑:曾欣悦 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