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刘利刚点赞!

民生   2024-10-30 12:08   西藏  


全国11家地市区党媒

联动推出的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长江文明行”

大型融媒报道,

受到四川外国语大学

副教授刘利刚的高度关注。

他认为,

此次联动报道是

中国新闻传播实践的一个典型案例,

为以后的全国融媒联动

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中国新闻传播理论本土化建设

提供了生动、典型的实践案例。


海报设计:李建明、陈华



刘利刚认为,此次全国11家融媒联动报道,通过多模态、多平台的传播,不仅展现了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更激发了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广泛参与,是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一次有力推动。



点评原文

↓↓↓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长江文明行

——“全国11家融媒联动”是中国新闻传播实践的典型案例



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刘利刚


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一重要指示,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湖北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等长江沿线的11家融媒体联动,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深入长江流域,通过直播、图文、短视频、AI产品、长图等多种形式记录下了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一次感悟习近平总书记

长江情怀的实践之旅


讲好长江生态文明建设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是中国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和应有之义。此次全国11家融媒体联动报道影响深远,为以后全国融媒联动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中国新闻传播理论本土化建设提供了生动、典型的实践案例。


长江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方面。在总书记的关心和指导下,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从上游的三江源到中游的洞庭湖,再到下游的长江口,一幅幅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展现了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一次长江流域沿线城市

人文故事的深度挖掘


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发出的报道《万州:书写长江大保护的“上游答卷”》一文中,“生命长江”讲述了胭脂鱼涅槃重生的故事;“碧水长江”通过一滴水的接力讲述了扛起“上游责任”,巩固生态屏障的故事;“诗意长江”讲述了初唐诗人陈子昂《万州晓发放舟乘涨还寄蜀中亲朋》的千年回响;“文物长江”讲述了以“錞于王”为提喻的巴国故事。其他融媒体中心也从这四个方面讲述了当地有关长江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是长江文化传承弘扬的大回响,又是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回应。


记者:张倩、张洪波


一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

绿色发展的创新实践


通过融媒联动报道,让我们看到了长江流域各地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创新实践。例如,青海玉树通过科技赋能为长江源头的水资源保护安装了“眼睛”;上海崇明通过实施“净滩”工程,还给了滩涂一片“清净”;云南昭通启动了九龙共治一江清水等等。这些实践,不仅为长江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它们证明了,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崇明沿江一景。吴雄 摄


同时,融媒体的联动报道,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长江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多模态、多平台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长江流域的生态之美,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激发了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总之,此次联动报道是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一次有力推动。它不仅展现了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更激发了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广泛参与。


作者简介



刘利刚: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大学艾柯研究所副所长,四川大学符号学与传媒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














记者丨陈星 黄玉保  编辑丨廖淋 斯嘎
审核丨刘晓江  终审丨杨青曲珍

昌都发布
传播报道昌都新闻,及时播报最新政策资讯和权威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