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丨中国智慧农业50人论坛成立,CAAI 副理事长赵春江院士任主席

科技   2024-12-27 18:42   北京  



12月11日,以“数智赋能未来,精准引领发展”为主题的2024(首届)精准农业发展大会在河北省邢台市召开。大会发起成立了“中国智慧农业50人论坛”,论坛主席由CAAI 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担任。




中国智慧农业50人论坛(简称论坛)是专注于推进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新型专业智库。论坛由农业农村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总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部门资深领导,国家级科研机构相关院士专家,以及长期从事智慧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智能装备制造、信息数据集成、智慧园区建设、产业数字化改造等行业的头部企业、金融机构和国家级社会团体等相关代表组成。


论坛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智慧农业的决策部署,推动《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等政策落地落实,以“推进智慧农业发展,赋能农业现代化”为使命,凝聚政、产、学、研、金、用优质资源,拓展智慧农业发展空间与应用场景;加强智力服务,以破解智慧农业发展政策堵点、科技攻关难点、应用场景断点为方向,打造智慧农业高端智库;加强标杆示范,以为选优推优为方向,助力一批科技含量高、应用效果好、示范带动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脱颖而出;优化产业生态,以行业标准和制度建设为方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生态圈,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大会上,赵春江院士作了《从精准农业到智慧农业》的主旨报告。



赵春江院士表示:“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多方协作,包括农业专家、信息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绿色化,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精准农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国,得益于GPS技术的普及以及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旨在挖掘土地生产潜力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精准农业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控制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农田的精细化管理,从最初的种植业扩展到动物精细养殖,体现了因地制宜、精细管理的哲学思想。”赵春江强调,精准农业不仅是一种技术体系,更是一种理念,需要灵活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与业务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崛起,精准农业正逐步向智慧农业转型。赵春江解释,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数据的广泛应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使得农业生产系统的把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智慧农业不再仅仅追求操作的精确性,更强调通过数据分析、智能决策来实现生产的高效、绿色和可持续。从无人农场到少人化生产,智慧农业正在重新定义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对人力的依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提到智慧农业的技术构成与发展策略时,赵春江强调,智慧农业是工业技术、农业技术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其技术体系涵盖农业自身、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三大方面。


“高精度田间信息的获取是实施智慧农业的关键,而通过新型传感器、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手段,我国已能有效获取土壤养分、重金属含量、作物生长状态等关键信息,为精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赵春江表示,特别是北斗卫星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精准播种、施肥、灌溉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极大地推动了智慧农业的发展步伐。


为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今年10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面对未来,赵春江提出了智慧农业发展的三大特征:绿色、现代、智慧。绿色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现代则意味着技术的高度集成和应用;智慧则侧重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他预测,未来的智慧农场将实现无人化、高端化农机装备的广泛应用,形成绿色、高效、智能的农业生产体系。


“尤其是小农户占比较高的生产组织方式,对大规模智能化农机装备的应用提出了特殊要求。”因此,赵春江建议加强小尺度精准农业技术的研究,发展适合小农户的智能农机装备,并通过信息服务、套餐服务、集成应用等多种模式,推动智慧农业在不同规模经营中的广泛应用。


来源:农业科技侠数字与智慧农业微信公众号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官方订阅号,为广大智能科技工作者提供前沿资讯、学术分享、科普信息的多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