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夫妻生活”正在流行:既没有婆媳矛盾,又没有夫妻吵架,太爽了

教育   2025-01-23 07:05   辽宁  





























2016年3月,
而如果没有吴谢宇发.给0舅0舅的信息,谢天琴被发现的时间
记者了解,吴谢宇的爷爷奶奶一.直生活在福建仙游度尾镇,老宅是一栋两层自建楼房,前年就已经建成,但是楼体外还裸露着红砖,而房间内,却仅有简单的家具,一层通往二层的楼梯,连护栏都没有安装。

吴谢宇2岁的时候便随父母从老家搬去了省城福州,但是逢年过节,他还是会和父母一起回到老家,2010年,吴谢宇的父亲去世,但谢天琴还是经常会带着吴谢宇回公婆家看望,关于吴谢宇,老家的亲友也算比较熟悉。

吴谢宇爷爷的邻居何凤英(化名)告诉记者,吴谢宇两三岁的时候,便和父母一起搬到了福州,一年就过年回来一次,也待不了几天。“小时候看过他,后来他去外面上学,长大了也认不出了,但知道他们家这个孩子学习很好,想不到会出这样的事。三年前听说后,到现在也不敢相信。他们这一家很可怜,爷爷老年痴呆,一直在外面捡垃圾,让他别捡劝不听,姑姑也有精神问题,还有另一个姑姑住在精神病院,还发生这样的事。”
可能会更晚。
法院:双方感情未彻底破裂,驳回诉讼请求

经审理,法院认定以下事实:原、被告于1980年12月结婚,婚后育有子女三人,现均已成年成家。夫妻共同财产有两套房屋,另有入股、投资、存款数十万元。

法院认为,婚姻应以夫妻感情为基础,原、被告共同生活近40载,且将子女三人抚养成人,40载携手岁月,风里雨里实属不易。双方虽因琐事发生矛盾,但并不足以导致夫妻感情彻底破裂。年少夫妻老来伴,晚年生活更加需要相互支撑,原、被告今后只要能互谅互让,相互珍惜,加强沟通与交流,妥善处理化解现有矛盾,仍是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故对原告王花的离婚之请求不予支持。

2020年12月2日,法院判决如下:驳回原告王花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50元由女子承担。主审法官告诉记者,该案目前仍在上诉期,王花是否上诉,目前尚不清楚。

赞同判决者:法院用心良苦,判决合情合理合法

记者注意到,该案之所以引发关注,一是2021年起实施的民法典规定离婚将有30天的“冷静期”,相关话题仍有很高关注度;二是王花和老伴年过六旬,诉讼离婚实属少见;三是法院判决侧重“说情”,释法说理不够,引发争议。

对于法院判决,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称,婚姻自由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也包括离婚自由。“离婚的方式可以是协议离婚,也可以是诉讼离婚。当双方不能通过协议的方式离婚时,就可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这就是离婚自由。”
     
付建称,“婚姻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是受到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限制的“有限的自由”。夫妻一方起诉到法院后,法院并非一定就会判决双方离婚,法院要考虑双方的意见以及二人的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状况、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以及有无和好的可能等多方面考虑。所以,原告起诉后,是否能够离婚,其决定权在法院,而不在原告,这就是对“离婚自由”的限制。

本案中,王花夫妇均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年少相识并组成家庭,共同养育子女三人,携手相伴40年。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双方这么多年风风雨雨都过来了,子女也都成家立业了,正是人生享乐的时候,尽管生活中有些磕磕碰碰,但相信夫妻几十年的感情还是挺好的,而且男方还是想将这段婚姻持续下去,法院这样判决可能是觉得双方的婚姻确实没到非离不可的地步,还有缓和的余地,毕竟几十年的携手相伴并不容易,还是希望女方慎重考虑,给双方一次机会。“我认为法院这样判合法合理”。

北京乾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郑晓静同样认为,该判决符合法律规定。“本案核心在于男女双方是否符合离婚条件,判决是否离婚是以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为标准,这是认定判决离婚的条件。”结合本案男女双方提交的证据,法官认为“双方虽因琐事发生矛盾,但并不足以导致夫妻感情彻底破裂”,即男女双方感情未破裂,不符合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应准予离婚”的情形,因此,法院驳回了王花的离婚诉讼请求。

“如果女方仍想离婚,其须提供证据证明符合‘应准予离婚’的条件,如男方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或实施家庭暴力, 或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或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等。”如果王花能提供这些证据,法院应判决离婚。

郑晓静说,行使婚姻自由权,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婚姻法明确规定结婚条件与程序、离婚条件与程序,婚姻自由不是绝对自由,而是相对自由。婚姻自由权,既不允许他人侵犯,也不允许滥用,更是一种责任。

河南风向标律师事务所律师单艳伟认为,如果王花夫妇的行为不存在《婚姻法》规定的应准予离婚情形的,她认为法院的判决合情合法。“王花夫妇结婚40年,现均已步入老年,不同于年轻人之间的离婚诉讼,老年人无论从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更需要家人的陪伴。”

单艳伟称,目前两位老人的三名子女均已结婚成家,能陪伴老人的时间有限,所以生活中两位老人更需要彼此相互陪伴。离婚后,单身老人的生活会更加艰难。即将实施的《民法典》设置了离婚冷静期,目的也是更好的维护小家庭的稳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了,社会才会更和谐。本判决做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我认为是很好的判决”。

质疑判决者:灵魂的呐喊不应该被拒绝

对于法院的判决,济南律师王玉琴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法院没有考虑女性的切身感受,许多女性的婚姻根本不幸福,但为了子女都忍了,想等到子女上大学或成家立业后再离婚,法院的这份判决把这部分女性的最后希望都打碎了!”

王玉琴称,女性一般不到忍无可忍是不会提离婚的,“王花难道不知道自己年龄大了,需要人陪伴吗?她肯定反反复复考虑过了,但她仍然提出离婚,那就是她实在忍受不了了。”

王玉琴还认为,法院不宜对离婚管得太严,“可以适当放松一些,离婚后两人若觉得感情好,还可以复婚,又不麻烦,何必不让人离婚?”
王玉琴称,现在法律对婚姻的规定是宽进严出,结婚容易离婚难,“我觉得不太对,应该严进宽出,设立结婚冷静期,婚前一定要考虑好,结婚后才会珍惜。”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何永萍同样认为,离婚自由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离婚冷静期也仅仅只适用登记离婚,但凡通过法院诉讼离婚的,又有多少是冲动离婚呢?”且不说法院立案过程繁琐,单就漫长的审理过程,对于围城中的两个人天天冷眼相对就是巨大的痛苦与煎熬,“能够并愿意承受这一切的老年人又有多少?”

何永萍说,婚姻幸福与否,只有当事人知道。“我个人认为不是本人,最好不要评论指导他人的婚姻,多少人间悲剧本可以避免,却因为人为因素而发生呢?”既然法律赋予了人们离婚自由,就应该不分年龄、种族、身份平等的适用法律,不能因为老年人就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更应听听他们心里最真实的想法,“灵魂的呐喊不应该被拒绝”。

何永萍说,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当老人年轻了为孩子,为父母,从而忘记、忽略自己的追求,老年了,是否更应该让他们为自己活一把呢?难道一生隐忍,连晚年想维护自己的一点点权益也要被剥夺?! 

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张仕艳也称,离婚没有年龄限制的,只要是民事行为能力人就行。六旬老太离婚了,也不是没可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婚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法院考虑到婚姻家庭稳定,判令王花不予离婚,可谓用心良苦,但可能好心办了坏事,因为两位老人婚姻持续多年,不等于未来就能和睦共处,相伴余生。“最为关键的是,不能以好心之名,违背老太的意愿,因为这实际上还是侵犯了老太的婚姻自主权。” 

张仕艳称,现代社会男女平等,无论是老太太还是老爷子提起离婚,只要满足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离婚条件,就应当判予离婚。

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婚姻家事诉讼律师龙中美称,从王花的起诉书描述来看:“被告脾气暴躁,容易发火,经常对原告非打即骂。为了照顾年幼的子女,原告多年一直忍气吞声。现原、被告子女均已成年,并参加工作且成家”。可见,在这段长达近40年的婚姻关系中,被告很有可能存在家暴行为,但王花没有证据证明。王花隐忍多年,一直等到孩子全部成家立业才提出离婚,将离婚对孩子的影响降至最低,这本身就可以反映出王花有着强烈的离婚意愿,且双方的夫妻矛盾经过多年相处仍然无法调和,法院这一次判决不准予离婚根本不会起到什么改善作用。

“相反,因为法院这一次判决不准予离婚,王花需要在这份判决书生效后6个月后才能再次起诉。” 龙中美称,根据判决书可以看出,案件今年10月28日立案,12月2日法院作出不准予离婚的判决,上诉期十五日加六个月,王花需要在2021年6月下旬才可以提起第二次离婚。“在这漫长的等待期中,王花是否会继续受到被告的打骂,其人身安全如何得到保障?被告是否会转移夫妻共同财产?法院认为双方仍有沟通和好的可能,那法院在判不离后是否有跟进调节双方矛盾?”

在无法回答上述问题的情况下,龙中美认为法院的“为你好”判决不准予离婚是非常无力的,是一种类似于行政机关的“懒政”行为,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王花再次起诉,法院判决准予离婚,“这中间除了延长了离婚时间外,不产生任何正向意义”。


记者了解,吴谢宇的爷爷奶奶一直生活在福建仙游度尾镇,老宅是一栋两层自建楼房,前年就已经建成,但是楼体外还裸露着红砖,而房间内,却仅有简单的家具,一层通往二层的楼梯,连护栏都没有安装。

吴谢宇2岁的时候便随父母从老家搬去了省城福州,但是逢年过节,他还是会和父母一起回到老家,2010年,吴谢宇的父亲去世,但谢天琴还是经常会带着吴谢宇回公婆家看望,关于吴谢宇,老家的亲友也算比较熟悉。

吴谢宇爷爷的邻居何凤英(化名)告诉记者,吴谢宇两三岁的时候,便和父母一起搬到了福州,一年就过年回来一次,也待不了几天。“小时候看过他,后来他去外面上学,长大了也认不出了,但知道他们家这个孩子学习很好,想不到会出这样的事。三年前听说后,到现在也不敢相信。他们这一家很可怜,爷爷老年痴呆,一直在外面捡垃圾,让他别捡劝不听,姑姑也有精神问题,还有另一个姑姑住在精神病院,还发生这样的事。”
2月初,吴谢宇曾给自己舅舅发短信,称自己将和母亲在春节前返回福建,希望舅舅前来接车,而吴谢宇的舅舅没能等到他们,于是产生怀疑,最终开谢天琴家的门发现了她的遗体。

很多人说,如果吴谢宇不打这个电话,谢天琴的遗体会被隐匿得更久,因为按照吴谢宇此前给亲友的说法,他和母亲已经前往国外,没有人会想到,在国外陪吴谢宇读书的谢天琴几个月来其实一直都被厚厚的保鲜膜和活性炭包裹在。

而吴谢宇为何在杀害母亲之后的7个多月,选择“自曝”犯罪现场,也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奶奶去世后20天
吴谢宇被抓获

而吴谢宇给他舅舅发接车短信的时候,其正在河南,据福州警方2016年2月14日后发布的悬赏通报显示,吴谢宇距离当时最近一次出现,是在河南一处银行ATM机的摄像头前,时间是当晚的10点53分,此后,吴谢宇似乎“人间蒸发”,直至4月21日被重庆警方抓获。
有平台曾刊发过一篇名为《吓cry的render和我的GRE备考经验分享》的文章,分享参加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经验,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吴谢宇。吴谢宇参加GRE的考试时间是2014年9月,而文章刊发的2016年3月,吴谢宇已经被福州警方列为犯罪嫌疑人,按照时间推算,这篇文章正是吴谢宇在弑母前后写作的。

“对大陆考生来说,新GRE考试的难点主要在Verbal(语文部分),Quantitative(数学部分)的难度基本在高中水平,挑战不大”“备考GRE的重点,自然就落在了Verbal部分。当然这并不是说Verbal部分的成绩就能够短期提高,因为词汇量和阅读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人说GRE考的就是单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要想在Verbal部分中拿到理想的分数,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掌握相当数量GRE水平的学术阅读词汇”这样的言语,或许是无法和那个在夜场中与顾客打趣儿,而希望多得到几百元消费的吴谢宇联系在一起的。

最终,吴谢宇在当年的GRE考试中获得了“V165、Q170、AW4.5”的成绩,“这样的成绩算得上是非常优秀了,而能写出这样的学习经验,可以说是‘学霸’型了。”一位参加过两次GRE考试的学生告诉北青报记者。

而这样的高分,也让吴谢宇拿到了培训机构6000元的“高分奖学金”。

为何“自曝”犯罪现场?

按照生活在福建的亲友们的理解,2015年7月后的吴谢宇和母亲,应该已经在美国过上了吴谢宇做交换生、母亲陪读的生活。

吴谢宇的姑丈告诉记者,2015年7月以后,他们就再也没见过吴谢宇的母亲谢天琴,而据吴谢宇说,母亲已经离开生活的福州,准备前往美国。随后,谢天琴辞职、和亲友们借钱,而实际上,谢天琴交给单位的辞职信,以及发给亲朋们的借款消息,都是吴谢宇伪造的。

据福州警方通缉令显示,在2015年7月11日,吴谢宇杀害了母亲谢天琴。

而直到2016年2月,人们才知道谢天琴根本就没有走出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家属楼的那间单元房,她被一层一层的塑料布包裹,塑料布中间还被塞上了吸收味道的活性炭,两个摄像头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临近年底,许多人开始收拾行囊,等待着放假回家。

但在放假之前,对于一些已婚朋友来说,“过年回谁家”又成了他们的心头大事。


身边不少朋友说出他们的埋怨:

年只有一个,夫妻双方都想回自己家,婆家拿着过年的规矩压人,娘家父母的孤独也是有目共睹。

弄得他们左右为难,进退不得。

曾经在后台收到一位用户的留言,她的心情也是如此。

她和丈夫结婚二十年有余,因为对方是一个观念传统的人,秉持过年一定要在自己家过,没有在妻子娘家过年的规矩。

她试图争取过,但换来的只是夫妻间无休止的争吵,把好好的春节弄得一团糟。

为了家庭的和睦,她只能选择妥协,这一妥协便是十几年。

以至于每到春节,她总是难免想念父母和兄弟姐妹,也羡慕着别人能够回家过年。

每个人想回的是自己的家,想陪伴的也是与自己血脉相连的父母,这是人之常情。

两个人意见不统一,自然也会滋生出矛盾冲突。

但相比较“吵”出个谁胜谁负,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两全之策。

在一些人为“过年回谁家”而苦恼时,正有另一群人积极更多的解决办法,在传统的回婆家和顾及妻子感受的回娘家之间,探索出多元化的回家方式。

不把日子过成只回谁家的一言堂,也不在争吵中磨损夫妻感情,他们的诀窍只有一个字:让。


各回各家

规矩让渡人情


在一众“回谁家”过年的讨论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Papi酱与丈夫老胡的处理方法——

各回各家。

Papi酱是上海人,老胡是陕西人,相距一千多公里的距离,被他们以四两拨千斤的解决方式巧妙化解。

结婚十年,每逢过年,两人都是各回各家,各找爸妈,哪怕有了孩子,也不曾变过。


这样的处理方式让人羡慕,也惹来不少非议。

有人关心孩子回哪家,也有人好奇两家长辈的感受。

毕竟“过年回谁家”的症结,不仅是两个家庭的不舍,也是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的冲击。

一旦夫妻分开独自回家过年,哪怕感情和睦,难免还是惹来老家亲戚的关心盘问:

是夫妻感情不好?

是对方不会做丈夫/妻子?

还是家庭地位不行?

来自他人的风言风语总会让一群人心生退却,让一方人想守着传统的观念,求得别人口中的家庭美满,但也让另一方人苦于观念的束缚。

毕竟观念是死的,人是活的。


在网上看到一位独生女的留言:婚后第一年,她和丈夫选择各回各家过年。

期间有过争执,婆家认为第一年必须在婆家过年,得知她的决定一时气愤发了一条朋友圈:

无语。

这条朋友圈恰好被女方妈妈看到,以为对方是故意给自己脸色看,直接退出了两家人的群聊。

两家人闹得不甚愉快,但她也没有变更过这个决定。

倘若她不回家,这个年就只有妈妈一个人来过了。

Papi酱谈及各回各家的初衷时,也提到:

“对于男方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儿子是最重要的,对于女方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女儿是最重要的。

女婿要不要带回家,儿媳妇要不要去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各自陪各自的父母。”


步入社会,成为中年,在外地漂泊的人一年到头都在忙于工作,只有到了节假日才可谈回家陪伴父母。

这是每一个游子都能体会的感受:回家的路途漫长,陪伴在父母的身边只能按小时计算。

对于结了婚的女性而言,“娘家是越回越少的”更是一个共识。

趁时光未老,趁父母健在,陪伴父母是每一位子女发自内心的本能。



轮流过年

夫妻让位思考


“回谁家过年”这个话题放到当下的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家庭都会为之争吵。

或是一方的退让,或是双方的有商有量,在容易引发冲突的婚姻话题中,许多夫妻早已学会了适用于自己的夫妻相处之道。

我的一位男性同事便提到自己家的情况,一直是轮流去各自家庭过年。

他说他的情况也并不特殊。

作为成年人,大家都有回家探望父母的需要,不适应另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也是现实困境。


他不习惯妻子娘家的饮食习惯,妻子也难适应他老家的社交需求,语言不通也就算了,从除夕到大年初四,总要忙着接待不熟悉的亲戚,同他们闲聊喝茶。

各回各家的办法在他们家并不适用,已婚已育的人在老家有另一套习俗要走,单身一人难免分身乏术。

亲戚们的盘问,也确实让他招架不住。

为了兼顾夫妻双方的感受,他和妻子商量出了轮流过年的方案,今年去你家,明年去我家。

有时候也会选择“极限过年”,和父母吃完年夜饭后,连夜开车几小时赶到妻子娘家接着过年。

身边不乏有人提出质疑,觉得在男方家中过年才是正道。

但他始终觉得,现在和以前不同。

结婚是两个人的结合,现代婚姻不再是单向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他是丈夫,是儿子,对方是妻子,是女儿,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个体。

没有儿子在身边的父母,会感到孤单,没有女儿陪伴的老人身边也会特别冷清。

无论是他,还是他的妻子,都有正常的情感需求。

将婚姻经营得很好的人,都懂得让位思考,在考虑自己的意愿的同时,也体谅着对方的不易。

看见彼此,各退一步,而不是让别人家的儿子/女儿来迁就自己。



原地过年

让来轻松


如今的中年人,最怕过年。

过年能回家是一回事,过年不得闲是另一回事。

因为回家不单单是为自己而回,也是为别人而回,每逢过年,与其说在陪伴父母,不如说是在应对上门走亲戚的人。

要和老家的亲戚朋友打交道,要主动上门到各路长辈家拜访送礼,到每个家庭吃饭喝酒聊天三件套,去完这家去那家。


觥筹交错间,社交的繁琐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情负担,也让钱包每到过年瘦三圈。

比起放假团圆,过年更像是一趟“出公差”。

或是囊中羞涩,或是为了躲去社交的喧嚣,越来越多小家庭开始选择原地过年。

等热烈的社交氛围退去,再带上孩子和老人一起过一个清净的年。

这样的选择背后,也离不开长辈的理解与放手。

曾经看到有人发帖征求婆婆们对于“儿女过年不回家”的意见,不少婆婆都表示乐得轻松。

过年对于年轻人来说,有诸多避不开的人情世故。

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一项体力活。

儿女大多等到除夕之后才回家,但一大家子的年前准备工作得由他们来做。

有一位婆婆便说:

“我不需要守着儿子黏着孙子,我也想给自己放个假。

要回家并不是只有过年才可以,每一个大大小小的节假日,只要有心,随时都是团圆的日子。”

一时难圆,未必不能长圆。

每个家庭,谁也不是要捆绑着谁过日子。

我们可以因为亲情,奔赴上千里换来几天热闹日子,也可以因为种种现实考量,留在原地给彼此放假。

亲情未必是节假日的团聚才可以彰显浓度,而是体现在平日里的关心。

多打打电话,通一通视频,在朋友圈多分享多互动,照样能消弭空间和时间的阻碍。



两家一起过年

让出团圆


很多时候,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婆家和娘家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群体。

小夫妻两人彼此都觉得自己的父母会站在自己这一边,而自己是对方家庭里的“外人”。

殊不知,明事理的父母都懂得体谅儿女婚姻的不易,对亲家以礼相待。

在婚姻里过明白的夫妻也知道要好好对待伴侣的父母,在家人面前为伴侣说好话,全口碑。

锱铢必较换不来和谐美满,矛盾要说开,办法要商量,婚姻要修炼,两家人也要磨合。

没有谁对谁的忍让,也没有谁输谁赢的东风压倒西风。

当你想把日子过好,父母愿意为孩子考虑,夫妻愿意为彼此考虑,即使相隔千里的两个家庭,也能除夕夜里齐聚一堂,吃上一顿温馨的年夜饭。

看到一位网友询问如何将两个家庭聚在一起过年,留言区里没有争吵与互不退让,有的只是双方的理解与担当。

有的孩子会带上两边的父母一起旅游过年。

离得近的家庭,双方父母会在家提前烧好饭菜带到孩子的家里,而留在家里的小夫妻会提前做好准备,迎接老人过年。

倘若离得远也没有关系,双方父母会在年前便走完亲戚,等到过年到孩子家团聚。

在他们眼中,办法总比困难多。

不一定非得过年的时候才能看望父母,不一定非得只能去一家。

事实上,“过年回谁家”的本质不是目的地的选择,是夫妻之间的互不相让,两个家庭的较量。


但世间事不可能样样圆满,唯有尊重与理解可以求得两全。

困在其中,只有无休止的争吵。

放下争执,才能得到真正的团圆。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听我的”和“听你的”。更多时候我们都在去商量着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不伤感情,也不为难自己。

当他人的言论、传统的观念影响夫妻双方的幸福指数时,我们不是非得抱着前者不放手。

婚姻的本质就是两个独立的人以平等的姿态走到一起,打碎原本的秩序,组建全新的家庭。


不是找一个保姆过日子,也不是找一张长期饭票过终生。

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会发现“过年回谁家”之所以没有统一答案,是因为它不强求人只做一个选择。

它的答案可以是:

体谅妻子远嫁的不易,陪伴她回娘家过年;

理解丈夫对父母的不舍,陪一陪他的父母。

当你想通以后,就会知道“过年回谁家”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平时愿不愿意与父母多聊聊天,有空的时候回去多陪伴。

重要的是你我愿不愿意体谅彼此的不易,放下外界束缚和思想负担,共同打造一个更幸福和谐的新型婚姻。

点“在看”,愿你我都能在这个春节中,好好沟通,好好回家。

-END-

本文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

大连亲子网
大连亲子网官方公众平台,为大连妈妈们提供本地优惠亲子活动和景点门票等团购信息,目前已有20万+妈妈加入,谢谢你这么好看还关注我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