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牡丹区传承创新加快非遗产业发展

政务   2025-01-13 18:51   山东  

      叶片流翠、花蕾吐芳,金黄色的花蕊灿若星光……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曹州骨雕牡丹工坊,随着骨雕艺人赵公峰的用心雕刻、琢磨,一朵雍容华贵的“牡丹”呈现在面前。

      据介绍,骨雕是一种以兽骨为原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技艺,一件骨雕牡丹艺术品需要耗时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成型后的骨雕牡丹艺术品,造型逼真,光彩照人。赵公峰说:“以兽骨为载体创作的骨雕牡丹,充分展现了菏泽的地域文化特色。”

      赵公峰是牡丹区非遗项目传承人,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骨雕牡丹技艺,他成立了工作室,已吸引10余名新人前来学习。他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通过骨雕牡丹创造出更多效益,带动群众吃上“艺术饭”。

赵公峰展示骨雕牡丹艺术品

      近年来,牡丹区鼓励非遗传承者、老手艺人等在传承创作中赋予产品时代要素,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发展。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文创产品,满足现代人的消费需求。

      牡丹区胡集镇东马垓村依托“裘皮工艺品技艺”这一市级非遗项目,专业研发生产老虎、松鼠、狮子等各种裘皮玩具,产品走俏国内外市场。据该镇宇航裘革制品公司负责人马催介绍,海外客商都是把当地动物图片资料发过来,他们再按比例设计制作成裘皮工艺品,产品越来越受到国外客商的喜爱。

      目前,裘皮加工已成为胡集镇的特色产业之一。该镇已发展较大规模的加工企业13个,产业链相关加工户200多家,年总产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带动当地40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

      牡丹区文化和旅游局推进建设了牡丹传说等12家非遗传习所、牡丹区实验小学等16家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匠工木雕文化等18家非遗工坊,汇聚了非遗创新发展强大合力。牡丹区被省文旅厅选为全省4家“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单位之一,《牡丹区“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成为全省入选的6家县级案例之一。

      同时,牡丹区还充分利用最新数字技术,让传统非遗文化技艺与数字科技相结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文化遗产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让人们在形象化、互动化感知中爱上非遗,加快非遗的高效转化。(郜玉华 顾文雅 王肖慧)


来源:人民网


牡丹发布
牡丹文化宣传、政府政务公开、实事新闻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