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政务   2024-11-23 16:52   甘肃  
近年来,崇信县按照“全域治理、分类打造、一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八改”工程,累计建成“和美乡村”17个(省级1个、市级6个、县级10个),成功创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和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第四批农村产业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形成了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良好态势。
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施策,绘就乡村发展蓝图
高位部署推动。将和美乡村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政治责任和民生工程,纳入全县重大发展战略。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目标、任务、责任、措施、时限”五张清单,定期研究解决问题,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贯通的推动落实体系。坚持规划先行。统筹考虑各村自然条件、产业基础、文化传承等因素,对全县79个行政村进行了分类定位,高标准编制村庄规划73个(3个村庄属于撤并搬迁类村庄、3个村庄纳入城镇规划范围),实现了村庄规划全覆盖。明晰建设路径,研究制定《崇信县“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崇信县“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标准(2023-2025年)》,明确了创建工作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坚持高点定位、全域推进,加快建设和美乡村
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统筹安排资金2.3亿元,实施乡村建设项目137项,硬化乡村道路13万平方米,建设安防工程10公里,铺设供水管道282公里,修建排水渠300多公里,行政村公厕覆盖率、自然村硬化路率、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5G基站覆盖率均达100%。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度,坚持乡村建设到哪里,公共服务就提升到哪里,持续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乡镇卫生院、文化站均达到规范标准,标准化村卫生室、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按照“保护好山、治理好水、营造好林、管护好田、守护好草”的思路,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整治私搭乱建5000多户(处),清理农户门前“三堆”1200多处、河(沟)道226公里,治理杆线300多公里,栽植绿化苗木5万余株,乡村颜值大幅提升。
坚持政策牵引、全链开发,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强化政策扶持。研究制定了《崇信县2024年扶持农业产业链及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创新推出“红牛贷”“蔬菜贷”“果业贷”等金融政策,县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专项资金,全力扶持牛、果、菜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链式发展产业。深入实施红牛、苹果、蔬菜、生猪4条重点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工程,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41个、窑洞生态养牛示范带7条、矮化密植苹果园2.5万亩、蔬菜基地14个,熟牛肉加工厂、PCR实验室、苹果综合服务中心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建成投用,推动了农业产业全链条开发。积极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12个,赵湾、木家坡、金龙村旅游景区和黄寨原乡生活体验地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健全联结机制。健全完善“龙头企业+股份经济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培育龙头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68家、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223家,示范带动全县养牛12万头以上、养猪9万头以上、务果2.5万亩、种植蔬菜7.25万亩。每年稳定向农户兑付产业分红400多万元。
坚持群众主体、五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创新治理模式。全面推行“5423”乡村治理模式,推进“五治”深度融合(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抓实四个“全域全覆盖”(网格、责任、监管、巡查),严格落实双“三包”责任制(村社干部包抓乱占耕地监管、面源污染治理、公益设施管护,农户包房前屋后生态绿化、环境卫生整治),实现了“三个领域动态清零”(农村生态领域、农业生产领域、农民生活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深化移风易俗。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文明创建和“十创十评”活动,大力整治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规范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7个,评选“十好村”21个、“十美户”703户,全力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建设平安乡村。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成乡镇法律服务工作站和村级工作室92个、法治文化公园4个,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9件,全县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率达86%,成功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和平安甘肃建设示范县。
来源:崇信县农业农村局
编辑:崇信县融媒体中心/申彬衔
编审:崇信县融媒体中心/景彦博
审核:崇信县融媒体中心/张虎平 戴鹏飞

崇信发布
讲述崇信好故事,传播崇信好声音,展示崇信新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