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名片
温州市急救中心120团队
他们的每一次出发,都在冲刺奔跑,和死神竞速。他们无畏无惧,永远冲锋在生死战场的最前线,为生命争分夺秒,守护每一个心跳的奇迹。
人的心脏每跳动一次,大约是0.6-1秒。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黄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
对于120急救医生来说,他们的战斗,每一场都是以秒来计算。秒级响应、最快抵达、专业急救、高效转运……在守护生命的赛道上,温州120急救人24小时“待命”。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市本级120接警7.7万余次,救治患者2.9万余人。
保持通话,连接生命的希望;快速抵达,朝着生命的方向。当救护车的警报声再一次响起,那是一群生命“摆渡人”正在为生命赢取每一秒。
心跳争夺战
11分钟心肺复苏“抢”回一命
从120热线接到患者突发心脏骤停报警的那一刻起,一场生命抢夺战即刻打响。
9月1日凌晨3点,一通报警电话打破了静谧的深夜。“老人在睡梦中心脏骤停!”
急救调度指令一键推送秒级达值班站点,急救医生、驾驶员、担架员迅速集结,不到1分钟,救护车已风驰电掣般驶向呼救现场。
另一边,120热线一直在“保持通话”——电话那头,老人的隔壁邻居在调度员的指导下正在给老人实施心肺复苏。
5分钟,急救医生朱丹丹抵达患者身边。在评估生命体征后,她立即联合在场的人将老人抬下床,置于空旷的硬地板上,跪地接手急救。
在她的指挥下,团队人员轮流进行胸外按压、通气,朱丹丹实施除颤,注射抢救药物。
又过了2分钟,老人的心电图仍是一条直线。
急救团队继续实施心肺复苏,朱丹丹在可视喉镜下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
现场,老人的家属、邻居紧张得几乎屏住呼吸。
8分钟、9分钟……抢救近11分钟时,突然,心电监护仪上出现了一条曲线。
奇迹发生了!
持续观察了1分钟后,急救团队发现,尽管老人仍处于昏迷,但血压、氧饱和度缓慢上升,双侧瞳孔已处于等大等圆状态。
急诊团队决定,立即将患者转往至最近的医院继续救治。
为了防止在搬抬到救护车过程中再次发生危险,急救团队给老人戴上自动复苏机,朱丹丹一直守护在老人身旁,以便在危险发生瞬间采取急救措施。
经过专业高效的院前急救,老人在抵达医院前抢回一命。之后,经过医院的精心救治,6天后顺利拔管,如今已康复出院。
像这样的生死时速和惊心动魄,对于120急救人来说,随时都可能发生。得益于迅速的反应和专业的技能,今年来,市本级急救站点成功实施了34例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达7.59%,远超省质控标准。
急救场上的前沿“尖兵”
以硬核实力应对复杂多变环境
院前急救医生的主战场,不是在医院里、急救站点里,而是城市里人们生活工作的每个地方。
工作10多年,急救医生潘进力穿梭过大街小巷,爬过楼梯、到过工地现场、高速公路、深山里、小溪边……“没接到任务前,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急救现场在哪里。”
“有人在大罗山摔下去了,急需救援!”警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急救团队即刻响应。
来到大罗山山脚下,大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找到伤者?于是,由熟悉地形的村干部带路,消防员和急救医生紧随而上,上山进行拉网式搜救。
一边要背着10多斤的急救包,另一边还要在崎岖的山路上徒步,甚至连患者到底是什么情况也不得而知。对于急救医生来说,面临着体力与心理的双重考验。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找到了掉进山沟里的患者。
在确认患者生命体征后,急救团队迅速展开救治。尽管山路狭窄,但通过众人合力,终于将患者安全固定在担架上,将这份生命的重量稳稳托起,一步步向山下挪动,之后再由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
作为院前急救医生,除了有临危不乱的强大心脏,还得有随机应变的处置能力。
比如在老旧小区,急救医生最常遇到的就是楼梯过窄,担架没法抬。怎么办?背老人下楼,几乎成了急救医生的日常。
又比如事发现场救护车开不进去,怎么办?扛着10多斤重的急救包和设备飞奔,对于急救医生来说也是不在话下。
“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排除万难也要往前冲,我们没得选择。”奔赴、抵达、救人,成为院前急救医生的“肌肉记忆”。
有温度的120
这群医生用温暖照亮生命
“你先好好躺着,孩子我们帮你抱着。”在一起车祸现场,看到女患者因伤势无法抱孩子,一名女急救医生便主动提出帮忙。
“你照顾病人,孩子我来抱着吧!”随后,急救团队的担架员主动揽下带娃的“重任”。
急救医生当起了“临时奶爸奶妈”,接力抱娃,给孩子喂奶泡奶,直到在医院急诊室里家属匆匆赶来。
有时是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120急救热线,连通的不只有生死竞速,还有更多的温暖和照亮。
面对大小便失禁的独居老人,120急救医生胡相博到达老人家中时,老人把自己关在厕所里不敢出来。胡相博没有丝毫嫌弃和退缩,而是走近老人,用平和的语气与他交流:“爷爷,我是来帮助您的,请您放松。”尽管老人的说话含糊,但胡相博仍然耐心地试图从中获取信息。他一边检查,一边主动帮助老人清洁身体。这份体贴与关怀,令人动容。
“急救医生能做的,不只是救命,还要给予患者体面和尊严。”锚定“会救人、救好人”的目标,120急救人不断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完善细微环节,全面改善群众急救体验,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急救服务。
此外,为了让更多人具备基本的自救互救能力,急救医生们还化身为“宣传大使”,走进社区、企业、学校、工地等开展急救知识讲座。“我们希望将这份爱与责任传递给更多人,因为生命有时候就在那么一瞬间。”胡相博说。
来源:健康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