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一下脚底板,把难搞的失眠、上火调好了!

健康   2024-11-07 08:39   广东  
在我们人体的脚底部位,有个普通却又强大的穴位,一旦把它打通,就会从脚底如泉水一般涌出生命动力,从脚一直补到头,所以我们称之为“涌泉”。

涌泉

涌泉穴,是人体少阴肾经上的要穴。

它位于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当足趾屈时,足底前凹陷处。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


很多人艾灸涌泉穴后,不仅治好了当时的病,还把久病缠身且多病缠身的很多慢性病,都给调理好了。其实,这并不奇怪!涌泉穴养生由来已久,至宋代已广为盛行。

涌泉:水如泉涌!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水如泉涌。水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水有浇灌、滋润之能。现代人体科学研究也表明,人体穴位的分布结构独特,功用玄妙。

人体肩上有一"肩井"穴,与足底涌泉穴形成了一条直线,二穴是"井"有"水"上下呼应,从"井"上可俯视到"泉水"。有水则能生气,涌泉如山环水抱中的水抱之源,给人体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场,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涌泉穴又名地冲,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灸之可滋阴潜阳、宁心安神,有引火归元之妙;且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艾灸涌泉具有无药物毒副作用的优点。

而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足底部,当俯卧或者抑卧时,在足心前1/3的凹陷处。(如果仔细观察我们的脚底,会看到在脚掌前的1/3处,有一个“人”字纹路,这个“人”字交叉位置的凹陷处就是涌泉穴)。

艾灸涌泉:妙不可言!

1、失眠了,请艾灸涌泉

失眠,我们只需要艾灸一个穴位就可以解决,那就是涌泉穴。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本症的病因很多,诸如情志内伤、思虑太过、房劳过度、惊恐伤肾、饮食不节等,以致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治当温养诸脏、镇惊熄风、宁心安神。

我们调理失眠时,涌泉是必不可少的穴位。中医认为,肾,属水脏,水在下;心,属火脏,火在上。正常情况下,心火温暖肾水,使肾水不寒;同时肾水上济于心,使心阳不亢。一旦这种情况发生改变,就会出现心肾不交。

肾水亏了,心火就相对地旺盛起来。火一旦蒸腾起来,水就不能够遏制它,这时就会出现虚火上炎的情况,表现为心烦失眠。更严重的会出现五心烦热,夜晚加重是典型的肾阴虚的表现。

此时,就需要交通心肾,艾灸涌泉和神门、内关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2、高血压,请艾灸涌泉

血压主要是阴阳失衡所致,调节高血压关键是调节机体阴阳平衡。而艾灸涌泉穴正好能很好的温通血脉,引热下行,调和阴阳,使血压趋于正常。

具体方法:艾灸足三里、悬钟,每次取一穴,双侧灸20分钟,两穴交替。每日一次,待血压稳定于正常水平后,改为每周2~3次。或灸涌泉穴,每日艾灸一次,每次10~15分钟,血压稳定后改为每周2~3次,巩固疗效。


患心血管疾病时,血压往往升高,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根据中医“病在上取治于下”的理论,按摩涌泉穴可引血下行,使头部轻松,对头痛、眩晕有很好的疗效。

3、上火了,请艾灸涌泉

有的人平时特别容易上火,吃点辛辣的立即口舌生疮;还有的人,艾灸后动不动就上火。这两种人都可以通过艾灸涌泉穴来达到引火归源的效果。

灸涌泉除了可以调理头痛,还可调理脚跟疼痛、腿脚无力。在《扁鹊心书》中有记载:“治脚气肿痛,或腿沉重少力,灸涌泉穴五十壮。”

为了达到最好的引火归源效果,可以先用热水泡足10分钟,然后再开始艾灸涌泉。同样的道理,灸涌泉还可缓解艾灸后上火的症状,如果你艾灸容易上火,不妨多灸灸涌泉。

4、备孕暖宫,请艾灸涌泉

肾中之元气,是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滋润、濡养、激发等作用,女性各种疾病往往都是跟肾虚有关,其中就包括不孕。

而涌泉是肾气的源头,建议想要备孕的灸友:晚上睡觉之前都用热水泡脚(艾草煎水更佳),然后通过艾灸或按摩刺激足心处的涌泉穴,可达到补肾养身、保养卵巢之目的,为怀孕打下好基础。

若是肾气不足,子宫寒冷的朋友要想备孕,艾灸就需以命门、肾俞、关元、子宫、三阴交、涌泉等穴为主,在这其中,涌泉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涌泉在人体的最下部,居于脚心的位置,所以在刺激的方式上,艾灸最为常用。

具体方法如下:每晚临睡前1小时,用较热的温水先泡脚15分钟,然后对准双侧涌泉穴,进行艾灸。

艾灸时要注意控制温度,让局部有温热感但又不至于太烫,直至皮肤出现红润为止。开始每次10分钟,以后20 –30分钟。一天一次,一个礼拜内休息1-2天。


——end——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商务合作:林恩(xingqi0701)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桔梗(微信号:weizy8289)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医之始祖,现代养生宝典!微中医旗下精品号,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生命的智慧,欢迎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