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能臣“海青天”

政务   2024-10-04 11:51   海南  

海瑞,生于1514年,海南琼山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历任知县、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每到一任,他都以民为重、不畏权贵,打击贪官污吏,遂有“海青天”之誉。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位刚正不阿的治水能臣——海瑞


海瑞像


实干解决江南水患问题



明隆庆三年(1569年),海瑞升任应天巡抚。当时应天巡抚所辖的江南十府是明王朝财赋收入的重要来源地,也是全国最富庶的地方。但当时富甲一方的江南“水灾之后无从取民,饥民汹汹”,仅饥民就多达十三万人,大面积田地被淹导致粮价上涨。面对此情此景,海瑞立刻着手治理江南水患。他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历任主官的治水记录,终于找到了水灾的成因:水利设施的荒废。当时太湖主要出海通道吴淞江(苏州河)堵塞严重,太湖的水泄不出去,奔涌回溢,便造成了水患。



然而,想要疏浚吴淞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当时甚至传唱着“要开吴淞江,除是海龙王”的童谣。海瑞当即上疏明廷,表示疏浚吴淞江河道、治理江南水患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在得到朝廷批准后,海瑞立即开始治水。通过勘察,海瑞认为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开挖新河道工程太大,“黄浦夺淞”趋势已无法逆转,在此情况下,从黄浦江泄出湖水不失为一个良策。于是,海瑞决定对黄浦江进行一次改造。


海瑞主持在邻近的古东江修坝建闸,让流经古东江的上游来水大多北折流入黄浦江。同时,海瑞又通过缩窄改深江面以增加水流冲击性,使下游吴淞江口的淤泥能被冲走。经过改造,吴淞江成了黄浦江的支流,而吴淞江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的问题也得到解决。


治水期间,海瑞亲力亲为筹集钱粮,发动乡绅捐济,他还上疏明廷,请将苏州、松江、常州三府的粮食全部留在当地,避免出现大灾之下有钱也买不到粮食的情况。尽管如此,当地仍然面对治水经费不足的困境。海瑞“以工代赈”招募灾民一起治水,按工发给灾民银两和口粮,既解决了治水工程缺乏劳力的问题,又解决了灾民的吃饭穿衣问题。在海瑞主持下,江南地区两个月内便疏通了八十里河道,还使十三万饥民度过了饥荒。之后连续几年,江南接连遭遇大水,都没有再出现百姓受灾的情况,一直到清代,吴淞江沿岸依然“虽有小灾,不成大害”。




重视廉政,事必躬亲



海瑞为官廉洁自持、刚正不阿。他就任应天巡抚后,立即颁布《督抚宪约》,规定巡抚出巡各地,府、州、县官一律不准出城迎接,也不准设宴招待。工作餐标准,物价高的地方纹银三钱,物价低的地方两钱,连蜡烛、柴火等开支也在上述数目之内。一律不得供应鹅和黄酒,任何时候都不准超过伙食标准。



海瑞不畏强权、秉公执法。在任巡抚时,为了平均田赋徭役,严惩恩人徐阶之子,命其退田于民。在疏浚吴淞江时,看到治水官吏监工不力,将其捉拿归案、绳之以法。施行“以工代赈”时,为避免基层官员中饱私囊,给灾民发放救济粮款时他“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摸索一钱”。他一生节俭,毫无积蓄,母亲去世时靠朋友资助才购得一块坟地,临死前还嘱咐仆人将朝廷多发的薪俸归还。




国庆假期
我们要学习
海瑞廉洁自持、刚正不阿的定力
和求真务实的作风
增强自身的廉洁自律意识

往期推荐:





海南省水务厅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升旗仪式


海南省水务厅开展国庆节前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来源:中国水事
编辑:林春森

觉得好看请点点赞

海南省水务厅
海南省水务厅(简称省水务厅)是主管全省水务工作的省政府组成部门,为正厅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