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交城•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品味交城 感受深厚文化底蕴

民生   2024-11-25 11:07   山西  


梁燕则 摄
10月23日,“向“新”而行·寻“美”交城”主流媒体交城行采风团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文旅体验之旅,深入探寻交城的美丽乡村与独特山水风光,感受交城“文旅+乡村”的全新魅力。
交城县依托自身独特资源和人文底蕴,以农业为基础,休闲旅游为引擎,特色产业为支撑,乡土文化为灵魂,全力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段村、苏家湾村等8个乡村旅游重点村正加快村貌改善和环境提升,孕育着精彩蝶变。
段村:历史沉淀与现代振兴
段村位于交城县城东10公里,其历史源远流长。明清时期,段村晋商文化极度兴盛,村人纷纷外出闯荡经商,造就了“小太谷”的美誉,至今仍保留着七十余座晋商老宅。这些老宅建筑格局独具匠心,多为四合院结构,院落布局严谨,房屋建筑高大宽敞,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精美绝伦,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村落结构完整,街巷风貌古朴,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古树参天,古井幽深,古磨静静伫立,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生活场景。村内百年老店林立,如传统的杂货店、药铺、酒馆等,民宅等设施古风犹存,特别是村内院落建筑保存完整,依稀可以看到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缩影,彰显出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

梁燕则 摄
段村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建筑,还蕴含着独特的非遗文化。这里的传统手工艺如剪纸艺术,以其精巧的构图和细腻的刀法,展现出当地人民的生活智慧和艺术创造力。一张张剪纸作品,无论是寓意吉祥的花鸟鱼虫,还是反映民俗风情的人物故事,都栩栩如生,传递着段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剪纸艺人凭借精湛的技艺,能在方寸之间剪出万千世界,其作品不仅在当地备受喜爱,还在周边地区享有盛誉。此外,段村的传统面食制作技艺也是一绝,如手工拉面、花馍等。拉面劲道爽滑,汤鲜味美,制作过程讲究手法和力度的配合,从和面、揉面到拉面,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师傅们的经验和技巧。花馍则造型多样,色彩鲜艳,常常在节日和庆典中扮演重要角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逢年过节,村民们会制作各种形状的花馍,如寿桃、鲤鱼等,寓意着吉祥如意、年年有余。这些非遗文化不仅是段村历史的见证,更是村民们传承至今的生活记忆和精神财富。

梁燕则 摄

梁燕则 摄
近些年,段村实施五大工程,致力于古村修缮、旧村改造、文化复兴、产业发展和党建引领。在古村修缮方面,对晋商民宅进行保护性修复,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保留原有建筑的风貌和结构,同时加强对古建筑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安全稳固。在文化复兴方面,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非遗传承基地,邀请老艺人传授剪纸、面食制作等技艺,培养年轻一代的传承人。同时,积极传承民俗活动,如春节期间的庙会、元宵节的社火表演等,让这些传统文化活动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通过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全力迈向乡村振兴。

梁燕则 摄
苏家湾村:绿水青山的实践典范
苏家湾村位于交城西部山区,毗邻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山傍水,气候凉爽,山谷秀美。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村庄周边的山峦起伏,植被丰富,四季景色各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游玩。

梁燕则 摄
“我们苏家湾村的自然风光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村民王大姐笑着说,“以前我们只知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在明白了要保护好这片山水,才能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好。”
苏家湾村结合“庞泉沟镇主题旅游小镇”策划方案,综合考虑村庄的资源禀赋、人文积淀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围绕“庞泉沟全国慢生活深度体验区、华北森林探险,水上运动高端体验区、省域顶尖山谷休闲度假养生地、交城文化传承地”的总体定位和“慢·康·水·戏——悠然怡情的乡村休闲小镇”的形象定位,以“一村一特色,一沟一主题”为抓手,提取村庄亮点,引入“五味情感”要素,打造以主题游园、农事活动体验、科普教育、户外拓展、休闲度假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山西中部城市群顶级休闲度假养生目的地。

梁燕则 摄
在主题游园方面,建设了多个特色主题公园,如以花卉为主题的花海公园,种植了各种时令花卉,四季花开不断,游客可以漫步其中,欣赏美丽的花朵,拍照留念;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民俗园,展示了交城的传统民俗文化,如剪纸、面塑、皮影等,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制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农事活动体验区则设置了农田采摘、农耕体验等项目,游客可以亲手采摘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体验农耕的乐趣。科普教育基地依托周边的自然环境,开展森林科普、生态环保等教育活动,让游客在游玩中学习知识。户外拓展区设有攀岩、滑索、徒步等项目,满足不同游客的运动需求。休闲度假区则提供了各种住宿和餐饮设施,如民宿、农家乐等,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能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体验舒适的乡村生活。

梁燕则 摄
苏家湾村的负责人介绍说:“我们村的发展定位就是要打造一个让游客能够放松身心,享受慢生活的地方。我们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让游客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同时也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代家庄村:创新模式激活乡村旅游
代家庄村位于交城县庞泉沟镇东部,距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5 公里,省道祁方线绕村而过,文峪河傍村而流,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山水相依,景色秀丽,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梁燕则 摄
近年来,代家庄村紧抓山水资源优势,调整发展结构,积极开拓思路,充分挖掘鲜花文化与植物文化,结合“旅游兴村”概念,创新发展产业。依托香约薰衣草庄园、青禾谷种植旅游基地和百亩采摘园三大生态旅游主体,探索“企业 + 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了生态农业、乡村观光、农家乐体验等多元业态,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一条龙”产业链,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长、村民增收,激活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一江春水”。

梁燕则 摄
香约薰衣草庄园种植了大片的薰衣草,每逢花期,紫色的花海一望无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拍照。庄园内还设有薰衣草加工车间,游客可以参观薰衣草精油、香包等产品的制作过程,购买相关的纪念品。青禾谷种植旅游基地则种植了各种特色农作物,如有机蔬菜、水果等,游客可以在基地内进行采摘体验,品尝新鲜的农产品。百亩采摘园种植了苹果、梨、草莓等多种水果,不同季节都有水果可供采摘,让游客体验丰收的喜悦。同时,村里的农家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农家美食,如炖土鸡、野菜饺子、烤玉米等,让游客品尝到地道的乡村味道。此外,村里还开展了民俗表演、农事体验等活动,增加了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梁燕则 摄
“自从村里发展了旅游,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我们主要靠种地为生,收入不高。现在通过开办农家乐,收入增加了不少,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村民刘大爷高兴地说。
交城的美丽乡村在发展中不断探索创新,通过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充满希望和魅力的乡村发展新画卷。
交城非遗:触摸历史脉搏 感受文化魅力

梁燕则 摄
在吕梁的版图上,有许多地方犹如隐匿的宝藏,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和珍视。交城,便是这样一座充满魅力与故事的县城。10月23日,“向“新”而行·寻“美”交城”主流媒体交城行采风团继续深入探寻交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交城县丰富多样的非遗项目,历经岁月的洗礼,在长河中闪耀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如今,它们正以昂扬的姿态,把握传承发展的新机遇,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梁燕则 摄
交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位于风景名胜区卦山东侧的田家山村,是一座文化的宝库,集非遗传承、文化展示、历史回顾、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这里是非遗重点项目的集中展示地,为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民间艺术、民间文学、民俗活动、传统曲艺等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展示平台,通过实物展览、展销等方式,让人们能够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了解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交城堆绫丨软体浮雕与立体国画的完美融合
交城堆绫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它擅长表现花卉、静物、人物等题材,色彩艳丽且搭配协调,每一件作品都仿佛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场景。其制作工艺精细,通过层层堆叠、剪裁、粘贴等工序,将丝绸等材料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立体感的画面,故而被誉为“软体浮雕”和“立体国画”。

梁燕则 摄

梁燕则 摄
2017 年,交城传统堆绫艺术成功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是对其艺术价值和传承意义的高度认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艺术品质的追求,交城堆绫在艺术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一方面,传承人们不断创新,在题材和设计上融入现代元素,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展览、培训等活动,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参与学习,为这一古老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梁燕则 摄
交城云香丨独特工艺与文化符号的交织
交城县作为云香的独特产地,既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又承载着唯一的生产重任。交城云香如筷子粗细但更长,其制作工艺独具匠心,采用类似“一笔画”的手法,将云香弯曲盘旋,制作成多种精美的花纹图形,包括传统的“福”“禄”“寿”“囍”字图案,以及花草、花边、博山炉形等图案。点燃一端后,云香可连续燃烧 24 小时以上,这种持久的燃烧特性不仅体现了其制作工艺的精湛,更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长久祈愿。

梁燕则 摄
交城云香不仅仅是一种香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交城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民俗文化,在传统节日、逢年过节等场合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2013年12月,交城云香制作技艺被列为山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这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如今,当地政府和传承人通过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将云香制作过程展示给游客,让更多人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拓宽了云香的销售渠道,促进了这一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梁燕则 摄
交城金银器制作丨历史传承与民间习俗的见证
交城金银器制作历史悠久,历经各代,在明清时期随着晋商的兴起达到了繁荣。其工艺精湛,主要以妇女、儿童装饰为主,制作出各种精美的饰品,如动摇、手镯、银锁、葫芦等。这些金银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艺术的结晶,每一件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它们的造型精美,工艺细腻,通过雕刻、镶嵌等多种工艺手法,展现出独特的地域风格和文化特色。

梁燕则 摄
在交城当地,生下小孩子定制银锁和妇女们佩戴银首饰的习俗至今仍十分流行,这使得金银器制作技艺深深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 年,“交城县金银铜器制作技艺”被命名为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提升了其文化地位。为传承这一技艺,当地政府鼓励传承人开展培训活动,培养年轻一代的工匠,同时推动金银器制作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梁燕则 摄
交城县的非遗项目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现代工业的冲击、传统技艺传承人的短缺等。然而,通过政府的支持、传承人的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些非遗项目正在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一方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记录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另一方面,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开发非遗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亲身体验非遗制作的机会,增加非遗项目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同时,加强与学校、企业等的合作,开展非遗进校园、进企业活动,培养更多的非遗爱好者和传承人才,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代代相传,不断绽放出新的光彩。
交城县的非遗项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凝聚着人民的智慧。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交城非遗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创新的姿态走向世界,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更大的贡献。(记者 梁燕则 郝淑琴)

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新媒体编辑:王   晶

新媒体监审:苏艳红  王晓将

监   制:王永锋   雷凯栋

总监制:李晓玲




交城新闻:首播:19:35

                 复播:22:00(次日)8:00   12:00





版权说明

交城视听、交城融媒、交城之声所有内容欢迎转发分享,媒体转载需取得交城融媒体中心(交城县广播电视台)的授权,并注明作者及来源,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涉及转载内容的,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单位无关,侵权请联系删除。


交城视听
交城融媒体中心(交城广播电视台)官方公众号。官方声音 ,权威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