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一张斑驳的照片
更承载着老一辈公安民警的初心和执着
“咔嚓”一声,记录宣传活动、嫌疑人指认现场、工作会议……在澄江市公安局的档案柜里,收藏着一部achiever ef135相机,机身因磨损早已掉漆,快门按键泛着轻微油光,在那个没有数码相机、长焦镜头的年代,它伴随着民警踏遍辖区的每一个角落,记录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生锈的订书钉、翘起的书角、泛黄的页面,在陈列室里,一本牛皮纸封面手写的“澂江县公安局98年度登报新闻登记本”格外引人瞩目。胶水,或许是那个年代最好的黏合剂,一方面能黏住纸张,另一方面黏住那个扣人心弦的时刻。登记本里的作者,有的已经退休,有的还默默奉献在公安一线。而登记本,留住了那个时代。对讲机是公安机关基层所队当年配置的高科技装备。早期的对讲机,身份的确是“大哥大”,身躯大,笨重且不好携带,虽然在现在看来,信号覆盖范围小、通讯质量差、待机时间短,可是在电话尚未普及的岁月,它仍然是民警工作的好助手。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讲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在公安工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90年代,最常见又最复杂的户籍办理,莫过于州(市)外、省外迁移。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市民要到拟迁入户口所在派出所和迁出地派出所之间来回跑,群众少带一样材料都无法办理,而且户籍材料全部手写,办理流程相当缓慢,那时户籍民警能做就是反复强调告知清楚所需材料和办理流程,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这是发行于1981-1992的公安执法用书,手掌般大小,揣兜里很方便,随时随地可以学习。随着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在电子设备的普及运用下,这些执法用书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完成了这一代的使命。但是,无论在什么年代,公安民警都在努力学习法律法规和公安业务知识,提升工作水平,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每一次接处警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2000年禄充派出所还在使用的警用吉普车,因其高性价比、硬朗的身躯、皮实耐用的性能,成为了那一时期警察的“伙伴”,伴随民警翻山越岭、涉水渡河、顶风冒雪、雷霆出击、打击犯罪,风里雨里奔跑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这是凤麓派出所现存最早的荣誉奖状之一,在那个装备落后的年代,公文包、钢笔、记事本是公安民警办公的标配。出门办案,有摩托车骑摩托车,没有摩托车就骑自行车,如果自行车也没有,那就步行。下乡开展工作,脚磨破,鞋走坏,衣服被汗水浸湿是常态,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没人退缩,硬是靠着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为辖区的老百姓创建了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来源:@澄江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