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师文明办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十二师好人”
根据“十二师好人”学习宣传活动安排,按照公平公正、优中选优的原则,经基层推荐、文明办审核,现发布十二师2024年第四季度“十二师好人”,同时作为2024年第四季度“兵团好人”候选人,现予以公开发布。
十二师文明办
2024年12月16日
第四季度“十二师好人”事迹简介
一、敬业奉献类(3人)
1.孙宝文:担当无畏“宝”平安
孙宝文,男,39岁,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第十二师三坪垦区公安局五一派出所副所长,曾获“兵团公安机关二十佳社区民警”“兵团优秀共产党员”“十二师优秀共产党员”“十二师公安局优秀公务员”、个人三等功3次等荣誉。
坚定信念 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一个党员、一位民警在本职岗位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树立了榜样。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孙宝文一次又一次伸出援手,看见需要帮助的人总是尽最大努力帮一把。在他了解到无偿献血可以帮助到很多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人后,孙宝文毅然决定无偿献血,因自身存在高血压的缘故,并不符合献血条件,他就努力锻炼身体,待各项指标达标后再进行献血。多年来,他累计无偿献血12次,共3500ml。
心系群众 积极解决群众困难
伟大出于平凡,奉献出于实践。孙宝文是个出了名的“热心肠”,总是竭尽所能为大家服务。他把社区居民当成自己的亲人,努力为大家排忧解难。孙宝文在社区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经常帮助特困群众,送生病的孤寡老人到医院,并且垫付医药费,解决群众后顾之忧;下连队时,在地头上发现一家特殊住户,塑料布和木头棍搭建的简易棚内,居住了一家四口,他了解到该群众一家在养羊失败后,生活无望,再加上没有其他生活技能,孩子在棚房内的床上冻得瑟瑟发抖。孙宝文了解情况后,自掏腰包给该群众一家买煤和米面的钱。离开后,孙宝文找相关部门经多方协调为该群众一家申请了廉租房,一家人搬入廉租房后,孙宝文又给夫妻双方联系好工作,解决了一家人的就业问题,保障了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后来,孙宝文主动与该群众一家结为亲戚,经常走动。目前,该群众一家生活稳定。
深入社区 默默滋养警民情谊
在孙宝文身上有着一种深厚的“社区情结”,不管他在什么岗位,都主动承接人口密、治安杂、案件多、纠纷烦的“烫手山芋”,他默默扎根社区,真心实意帮助群众,做社区人民的“服务员”。
辖区有一对再婚夫妻,各自带着一女儿,且再婚后双方育有一女。由于近两年葡萄收益不理想,且女方患有疾病,家庭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恰在此时,男方的哥哥因患白血病,经配对男方符合移植骨髓要求,女方担心男方抽取骨髓后对身体有影响,男女双方发生了巨大的分歧,家庭几乎破裂。孙宝文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联合亲属和朋友对这对夫妻家的桃树进行了越冬处理,保证了一家人来年的收入,同时又对夫妻双方矛盾进行多次调解,最终化解了矛盾,挽救了这个家庭。
扎根岗位 化解群众所急所盼
2022年1月,孙宝文在走访入户时发现,平房区有一名81岁的老人独自生活,行动不便、生活拮据、生活艰难。经了解得知,老人没有家属,多年在新疆各地务工,原籍没法联系到其本人,户籍已按规定注销。因其没有户籍,无法享受团场救助等优待政策。在多方核实后,孙宝文与其原籍取得联系,通过沟通协调、调查取证,最终恢复了老人户籍。孙宝文将户口簿和身份证亲自送到老人手上,又主动将老人的户籍迁入二二二团辖区,并联系团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将老人收入团场养老院安养晚年,在进入养老院的那一刻,老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久久拉着孙宝文的手不愿松开。
正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在常年累月的不懈坚持下,全力以赴帮助他人。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思想上,落实在行动里,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奉献、怎么为人民服务。通过一点一滴履行着一名人民警察的誓言,成为老百姓爱戴、领导赏识、同事尊重的好警察。
2.郭钢:扎根基层数十载 永远为人民服务的“80”后社区先锋
郭钢,男,42岁,中国共产党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一〇四团四道岔社区党支部书记。曾获“十二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十二师‘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
真诚守护 鞠躬尽瘁为社区
郭钢进入社区之初,为了更快了解辖区情况,曾连续20余天住在单位,挨家挨户了解辖区住户实际情况,帮助居民排忧解难。针对社区“一老一小”人群,他制作“便民服务卡”,开设“智能手机课堂”,用实实在在的服务方便了社区的老老少少。
辖区居民买买提·那曼家有3个孩子,一名孩子身患疾病,另外两名还在上学,妻子作为临聘人员在外工作,买买提·那曼平时靠倒卖二手车和卖水果为生,收入不稳定。郭钢在了解情况后,多方奔走,帮助买买提·那曼在社区开了一间商店,让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更好的保障;70多岁的李奶奶打电话投诉邻居,双方多次上门调解无果,郭钢利用晚上下班时间,以“走亲戚”的方式多次到两家串门,拉家常、唠闲嗑,耐心安抚,通过他的“穿针引线”,化解了老人的心结;某日,一名12岁男孩跑来社区求助,经了解,男孩父母经常吵架,男孩不愿回家,郭钢了解情况后,经常与男孩谈心,了解他内心的想法,让孩子经常参与社区组织的假期活动,同时,积极对接男孩父母,探讨家长与孩子和谐相处的方式。在郭钢的开导下,男孩的父母有了好的变化,男孩也逐渐接受了家庭环境,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这样的事例,在郭钢的工作中数不胜数。
心系群众 坚守岗位显大爱
郭钢的日常工作充满了挑战,加班加点对他来说已是常态。他常常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只为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2019年元旦,郭钢的母亲被诊断出患有支气管内膜结核,治疗过程中对药物产生了严重的过敏反应,情况并不乐观。可当时郭钢负责管理的平房区情况复杂,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选择坚守岗位。每天,郭钢早早出门,深入社区,与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排查可能存在的隐患。白天,他忙碌于各项工作的安排与协调;夜晚,要参加各种紧急会议,制定应对方案……尽管内心时时刻刻担忧着母亲,对母亲满怀愧疚,但他只能将这份情感深埋心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多少次,他在忙碌的间隙,拿起手机想要询问母亲的病情,却又因工作的紧急事务不得不匆匆放下。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郭钢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默默流泪,他多么渴望能陪伴在母亲的病床前,但他清楚知道,他更应该坚守岗位。
终于,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努力,平房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郭钢的母亲,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下,病情也逐渐稳定好转。当郭钢忙完工作赶到母亲病床前,他握住母亲瘦弱的手,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母亲却用慈祥而理解的目光看着他,轻轻说:“孩子,我知道你有你的责任,我为你骄傲。”
担当进取 以身作则显党性
“退伍不褪色”,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郭钢的身上,始终保持着战斗的激情,流淌着忠诚的血脉。一日凌晨4时许,郭钢接到社区电话,一期三号楼二楼阳台失火,他迅速穿衣并准备灭火器材赶往事发地点,即刻联系物业值班人员协助灭火。在他的指挥下,火势迅速扑灭,未造成人员财产损失。
扎根基层社区10年,社区居民的事就是郭钢心中牵挂的大事。为居民办实事、解心结、答疑虑,他用实践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着一名党员对党的忠贞和执着。他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用自己的执着与奉献彰显出人民公仆的“孺子牛”精神。
3.李银祥:时代辉光映奋进 热风劲涌淡学时
李银祥,男,44岁,阿拉尔新农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区域经理。曾获“天润乳业销售标兵”荣誉称号。
勇挑重担 奔赴阿拉尔
当公司决定为新疆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优质牛奶、酸奶时,李银祥主动请缨,毅然承担起推广产品这一艰巨任务。他深知今后将面临诸多挑战,语言不通、民族文化习俗差异大、交通不便、消费观念相对落后等,他却毫无畏惧,怀揣着对工作的热情与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坚定踏上这片土地。
深入调研 了解市场
李银祥独自驾车从阿拉尔市出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环线公路上来回奔波,连他自己都记不清跑了多少圈。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对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习惯、消费理念、销售痛点等进行了大量走访和市场调研。他的足迹遍布重点县城及较大乡镇、村落,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民丰县、沙漠腹地且末县等等。李银祥热情地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消费需求以及对乳制品的认知程度。他发现,这里的居民对乳制品有一定的需求,但因为交通不便、市场供应不足等原因,当地居民都很难购买到优质乳制品。同时,他还对当地的竞争对手进行了深入分析,了解了产品特点、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通过全面的市场调研,他为公司制定了针对性的市场开拓策略。
创新营销 打开市场
李银祥带领团队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和走访所获取的数据,为新市场开拓提供了有力的策略支持和精准的产品定位。他根据调研数据,结合当地居民对乳制品的认知和地域文化特色,带领团队深入乡镇、巴扎、社区,举办乳制品推广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向当地居民介绍乳制品的营养价值和正确食用方法。通过活动,有效提高了当地居民对乳制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拓展渠道 增加销售
起初,团队只有李银祥一个人。后来,他的团队迎来了第一位维吾尔族同事,第二位、第三位……直至现在已经有了五位维吾尔族经销商。语言不通,他就下载维吾尔语翻译软件学习简单词汇,凭借蹩脚的维吾尔语和生动的肢体语言与经销商进行交流。他们通过摸索市场,逐步考察经销商的服务能力,淘汰不符合要求的经销商,不断寻找更合适的经销商来承接公司业务。通过与当地经销商合作,他建立起了覆盖市、县、乡镇的三级销售网络。
团队建设 凝聚力量
在艰苦的市场开拓过程中,李银祥注重激励团队成员。他制定了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业绩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他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的温暖和关怀。
为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李银祥定期组织维吾尔族同事开展专项培训和学习活动,并深入销售一线,手把手带。目前,他一个人就带出了6名合格的业务人员。他还经常主动拜访喀什、和田地区消费品领域优秀的代理商,不断学习市场开拓的经验和技巧,组织开展内部交流活动,让员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通过培训和学习,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硕果累累 成绩斐然
经过不懈努力,李银祥及其团队的市场开拓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公司乳制品在当地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同时,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能够更加便捷地购买到优质乳制品。
市场不断变化,消费者需求持续升级。为保持市场竞争力,李银祥始终坚持持续创新的理念。他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产品结构。同时,他鼓励团队成员提出创新想法和建议,共同推动公司发展。李银祥的先进事迹激励着每一位员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优秀销售大区经理的责任与担当。在未来的工作中,他将继续带领团队,为天润乳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孝老爱亲类(1人)
1.苏文玲:用行动诠释“孝”与“爱”
苏文玲,女,56岁,现为五一农场退休职工。
“婆婆也是妈” 她用孝顺撑起这个家
苏文玲13岁时母亲去世,22岁的她和丈夫结婚来到五一农场生活,婚后对待公婆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婆婆今年79岁,2016年6月,苏文玲婆婆因腿疼严重需住院手术治疗,苏文玲和丈夫商量后,决定陪着婆婆去医院,经医生诊断需进行股骨头置换术,术后需卧床休息三个月,洗衣做饭、洗澡、打扫卫生,都由她一人承包了。在苏文玲悉心照顾下,婆婆的腿恢复得特别好。好景不长,2018年夏天婆婆去昌吉医院就医,被诊断出骨质疏松,肋骨受伤,医生建议保守治疗,在家卧床休息。婆婆因疼痛起床困难,苏文玲和丈夫商量后决定,搬去和婆婆一起住,方便照顾。休息一段时间后婆婆的疼痛未见好转,她不放心又带着婆婆去建工医院检查,到医院后她带着婆婆忙前忙后做完了所需要的检查,当拿到检查单,医生告知一切正常后,她才放心。由于肋骨骨折恢复时间慢,在这段时间里苏文玲吃住在婆婆家,晚上还要多次起来照看。2020年,婆婆确诊患乳腺癌,先后进行手术切除,化疗、放疗6次,都是苏文玲忙前忙后的照顾。日常生活中,照顾婆婆的一日三餐,亲自给婆婆洗澡、泡脚、打扫房间、洗衣服、理发等等。她总是默默付出、毫无怨言,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
“无私倾情” 她照亮了“亲人”余生路
2000年春天,苏文玲丈夫的妹妹查出患了卵巢癌,妹夫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家里其他人都因各种原因无法照顾,苏文玲和丈夫商量后决定照顾小姑子,于是将3岁的女儿交给婆婆照顾。
那时候去医院的路途交通不方便,苏文玲只能白天在市里的姐姐家暂住休息,晚上去医院换妹夫照顾小姑子,患卵巢癌的病人会大小便增多,疼痛呻吟,照顾小姑子时,她不嫌累不嫌脏,她只想让小姑子好过一点,然而小姑子的病情恶化,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终不幸离世。
年底,苏文玲的父亲也离世了。接踵而来的家庭变故让苏文玲深刻意识到了生命的宝贵与脆弱,更加珍惜现在的一切。苏文玲就是这样一个顾全大局,处处为他人考虑的女性。她为了家庭的和谐,不惜委曲求全。当家庭遭遇困难时,她毫不犹豫地挑起家庭重担,为家人遮风挡雨。
“感同身受” 她依然顽强不屈
2021年10月,苏文玲不幸被查出患了乳腺癌,得知情况后,苏文玲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一向坚强的她在家人的鼓励下最终决定勇敢面对病情,积极接受治疗。苏文玲先后8次入院治疗,一次次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接踵而至,掉头发,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吃不下饭、免疫力降低,心情也变得抑郁,在家人的陪伴、鼓励和自己不屈不挠的努力下,她积极调整心态,熬过了一次次化疗,幸运的是,经过一年的抗癌之路,她战胜了癌症。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苏文玲展现出了乐观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她从不放弃,总是勇敢积极地面对,即使生活中充满了磨难,她也能以乐观的心态应对,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
“以爱化形” 她传递美好幸福的心始终不变
退休后的苏文玲依然坚持发挥余热,加入社区巾帼志愿服务队,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参加社区社会矛盾协调化解,每年坚持对社区范围内的公共绿化带进行环境整治,保持居住环境整洁。每逢社区公益日,她都会邀请邻居们一起参加,清理小区内的垃圾、堆物,打造美丽宜居居住环境。她说:“我们每个人生活都是有苦有甜,都要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所以我们永远要向前看”。
苏文玲还十分关心邻居的生活,惦记着邻居家老人们的安康,每逢有邻居生病住院或是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她会亲自前往居民家里探望照看、代买生活用品,并提供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苏文玲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小,但只要心怀大爱,尽心尽力,就能为家庭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人性的光辉照亮每一个角落。
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需要“孝”与“爱”,孝老爱亲是为人之本,只有人人充满孝与爱,家庭才会幸福,社会才能和谐。苏文玲就是这样在平凡的生活中践行自己的诺言,用善良和孝心为父母、子女撑起爱的蓝天,用一点一滴的言行书写着“孝”与“爱”,用自己的行动演绎着人间真情,诠释了平凡人的真善美,也时刻感染着身边人。
三、助人为乐类(3人)
1.柴永辉:“十年磨一剑”成就“花”样人生
柴永辉,男,39岁,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为二二二团三连职工。曾获“兵团优秀共产党员”“十二师青年致富能手”“十二师科技示范户”“十二师‘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勇破困境启新程 敢干敢为立潮头
2007年,柴永辉从昌吉农业技术学校毕业,毅然选择回到二二二团,将青春之树扎根沃野,耕耘着自己的“绿水青山”。2011年,柴永辉大胆尝试种植温室花卉,却因经验匮乏首战失利。
在本应出苗之时,他过早取掉大棚膜炼苗,当晚冷空气突袭,一场霜冻将苗木尽数摧毁。为了心中的那片绿色,柴永辉和土地、花草较上了劲。每天起早贪黑,悉心观察花卉苗木,一旦发现问题便立即解决。2012年柴永辉和妻子两人贷款承包了11个大棚种植花卉,并成立了阜康市绿之源花卉苗木有限公司。经过不断摸索与学习,他的管理与种植经验日益丰富,大棚种植的花卉苗木也在他的诚信经营下变得供不应求。因其花卉自产自销,省去中间环节,价格低廉且品种多样,吸引了乌鲁木齐市、昌吉市、阜康市以及准东油田等地区的众多单位与绿化公司前来订购,每年花卉订单量都在50万株左右,种植各种花卉300余万株,年收入40万元左右。
顺应改革抓机遇 果断决策开新局
面对花卉市场渐趋饱和,苗木市场需求旺盛的现状。2018年,恰逢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土地确权颁证,柴永辉分到了60亩身份地。此次改革,促使职工成为市场主体,这让他看到更大的发展机遇。
柴永辉果断拓展种植周期更长的乔木种植,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增加收入。自此,柴永辉连续数年潜心钻研,不断拓展自己的苗木种植基地。每年年初早早谋划,积极组织人力开展苗木移栽,几十名工人将成筐的幼苗一株株栽入营养盆中。一旁移栽完成的地块里,微喷设施正在为苗木的浇水,细小水珠洒落在苗木上,划出一道道色彩斑斓的彩虹,满是希望之光。
正是因为柴永辉的用心和细心,将花卉苗木栽在营养土里,种植时间得以延长,成活率大幅提高,可一直销售至6月。通过反复不断实验,他总结出了适合团场的种植方式,同时通过合理的定价,真正实现了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梦想。如今,公司基地种植面积已拓展至120余亩,种植品种涵盖玫瑰、芍药、金叶榆、红叶李等数十种花卉苗木,销售市场遍布全疆。
带领职工奔富路 共筑致富新梦想
从返乡大学生到兵团职工,从普通群众到党员,从勤劳致富到致富带头人,柴永辉在公司蓬勃发展之际,始终坚守初心,扎根基层,带动职工群众就业,为周边居民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每年花卉基地农忙期间,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翻土、除草、打药、施肥、起苗,累计用工人数达2000人左右,进一步帮助了团场职工就业。在美丽连队的建设过程中,柴永辉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每年都会免费为团场各单位提供花卉苗木,累计赠送各类花卉苗木30000余棵。同时,他还提供专业培训,将当地“菜农”培养为“花农”,为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柴永辉计划继续精心打造基地,搭建新媒体线上销售体系,依托自媒体平台,应用直播抢占销售市场。此外,他充分发挥“青年致富带头人”的资源优势,为周边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助力乡村振兴事业迈向新高度。
绿水青山带笑颜,心有花木向阳生。柴永辉牢记共产党员初心,将青春献给了兵团,用热忱浇灌着苗木,以实际行动诠释“身边好人”的深刻内涵。
2.银守芳:银剪十五年温情启航
银守芳,女,53岁,现为十二师常州街片区管委会辖区个体。
在南通路西社区的街边,有一家名为“银剪”的理发店,它不仅是社区里一道温馨的风景线,更是爱与希望的传递站。这家店铺,承载着银守芳与她儿子十五年如一日的辛勤与坚守,用一把把锋利的剪刀,剪出一幕幕温暖人心的故事。
十五年前,银守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误打误撞地踏入了理发行业。起初,面对生疏的工具和顾客的期待,她心中满是忐忑。但凭借着对美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银守芳逐渐掌握了精湛的理发技艺,在她的剪刀下,每一缕发丝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展现出独特的韵味与风采。
随着理发技术的日益成熟,银守芳心中那份对社会的关爱也愈发强烈。她决定,将这份技艺化作温暖人心的力量。每逢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银剪理发店便化身为爱心使者,为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免费剪发服务。银守芳的温柔笑容和细心手艺,让每一位受助者都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值得一提的是,银守芳还专程前往救助站,为那里的流浪者带去了一份特别的关怀。在许多人眼中,流浪汉或许只是城市中的匆匆过客,但在银守芳心里,他们同样是需要关爱与尊重的个体。她用手中的剪刀,为他们修剪出发型,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重新开始的希望之种。这份特殊关怀,如同救助站中的一缕阳光,照亮了流浪者前行的道路。“从头开始”,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银守芳对流浪者最美好的祝愿。
在这段充满爱与奉献的旅程中,银守芳的儿子始终陪伴在她身边,母子俩携手并肩,共同经营着这家充满温情的理发店。他们的默契配合与无私奉献,成为了社区里的一段佳话。在母子俩的努力下,银剪理发店不仅成为了一个技术精湛、服务周到的理发场所,更成为了一个传递爱心与希望的重要平台。
银守芳母子的善举很快传遍了整个南通路西社区乃至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人们纷纷为他们的爱心与奉献精神点赞,称赞他们是社会的正能量代表。媒体也多次报道他们的感人故事,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共鸣。
在银剪理发店的十五年温情启航中,我们看到了银守芳母子俩用爱与坚持书写的美丽篇章。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心无界”的真谛,让温暖与希望得以永续传递。未来,无论岁月如何更迭,“银剪”这个名字都将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成为一道永不褪色的温暖之光。
3.常娥:平凡的岗位 不平凡的坚守
常娥,女,56岁,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为头屯河农场同和·幸福城二社区退休居民,曾荣获“乌鲁木齐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天山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
退休不褪色 坚守岗位践初心
退休后的常娥,风采依旧,毫无懈怠之意。面对楼栋居民的各类问题,她都会细心倾听,从不推诿,从不回避。无论是琐碎的环境卫生维护巡检,还是复杂的流动人口信息摸排,她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全力以赴。她用平凡而真挚的行动默默守护着楼栋和小区的和谐与安宁。她始终坚守在社区工作的第一线,付出辛勤和努力,让社区的环境更加美好,让小区的和谐更加稳定。
记得有一次,二楼住户家中漏水,导致一楼居民生活陷入困境,多次协调无果。常娥立即行动,她首先安抚一楼居民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随后,她上楼与二楼住户进行沟通协调,用她的真诚和耐心,促使双方理解并同意尽快修复水管。她的付出不仅解决了漏水问题,更化解了居民之间的矛盾,她的行动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她的努力让社区的和谐更加稳固。在常娥的不懈努力下,漏水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一楼居民的生活也重新回归宁静。但她并未因此而满足,深知社区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她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各项社区工作中。无论是为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还是为孩子们营造安全欢乐的游乐环境,她都尽心尽力,毫无怨言。她的付出赢得了居民的深深信任和尊重。在她的努力下,社区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温暖与和谐。
公平公正 做好法律执剑人
常娥还是一位热心的法律陪审员,退休后,她主动申请成为头屯河区法院的陪审员。在法院履职期间,她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法律理解,为众多案件带来了公正与公平。在她看来,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公序良俗的重要工具。她坚信作为一名陪审员,要能够凭借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判断,为案件的公正审判提供有力的支持。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法律不仅仅是冰冷的条文和规定,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武器。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法律的真谛和价值。如今,常娥依然坚守在陪审员的岗位上,用她的智慧和热情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成为了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用温情暖意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常娥曾经居住在乌市赛马场,在那里,她用自己的善良和爱心书写了一段长达7年的温暖篇章。那里有一位维吾尔族孤寡老人,她将这位老人接回自己家里住,保障老人的衣食起居。在这7年里,她对老人的照顾是全心全意且不求任何回报的。当老人身体不适的时候,她奔波医院药店之间照顾老人身体健康。她的善举没有被埋没,她的事迹被广泛传颂。她先后被评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个人和天山区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个人。这一个个荣誉,是对她多年付出的肯定,更是对她所代表的民族团结精神的赞美。
无私奉献 共筑和谐社区
常娥的奉献精神和不懈追求并未止步于社会服务和法律陪审。她还积极参与社区的各类志愿活动,用她的热情和才华,为社区带来无尽的活力和温暖。她不仅关心居民生活,更关心他们的心灵成长。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正能量和爱心,让社区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大家庭。她并未因此而满足,她始终认为,作为一名老党员和社区单元长,她应该为社区作出贡献。她将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社区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在常娥看来,退休并非人生的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她坚信在社区这个大家庭中,她将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居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她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来源:天山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