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头戴梳篦,背后的故事原来是这样……

文摘   2024-12-17 20:13   江苏  



在中国,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而和谐的大家庭,其中55个为少数民族,尽管它们的人口总数不及汉族,但各自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梳篦文化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宗教信仰和艺术价值,是各民族智慧与审美的结晶。


此前小谭给大家介绍过苗族、侗族、傣族、瑶族等,今天让我们一起看高山族精致的竹制木梳以及水族梳篦文化背后的故事~



1.

高山族竹制木梳

梳篦之旅系列音频节目


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主要聚居于台湾地区,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


高山族的梳篦多为竹制,也有木制,常饰以波浪形纹、菱形纹


/高山族梳子/


高山族雅美人梳理头发的竹制梳子,其背部由两段竹枝构成,竹枝长10.9厘米,直径0.9厘米,粗细均匀。齿部是由竹片削制而成的,共有33 齿,齿长约4.7厘米,侧面宽约0.3厘米呈扁平尖头状。


/高山族雅美人竹梳/


其制法是将第二根竹枝镂空约8.5厘米,齿穿过此镂空部分,每一齿与竹枝均用麻线以8字交叉边绑的方式进行,与下方竹管先系绑住,将竹牙的部分逐一排列。在第一根竹枝镂空的一面,将齿部上缘插入,再以麻绳将二者固定。


整体呈深褐色,构造紧密。



/高山族雅美人竹梳细节/



2.

水族梳篦文化背后的故事

梳篦之旅系列音频节目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


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居住着许多族人,水族是从“骆越”部落的一个分支发展起来的,秦代时迁入黔、桂边境。


唐宋时与壮、侗族一起被统称为“僚”。北宋时政府在水族地区设“抚水州”。“水”族之称,最早见于明代史籍。清代人们称其为“水家苗”“水家”等。


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黎平、榕江、从江等县,少数散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


水族聚居处有“无江不居,无河不聚”之说,也正因此水族人喜欢青色、蓝色、白色。



传说古时水族人头上是不插木梳的,后来因为木梳救了水族人,他们才选择把木梳插在头上。


/ 故事(一) /

一天,几位水族妇女背着孩子去山上劳作,却不想碰到了几只豺狼挡在路中。这些豺狼瞪着绿色的眼睛,虎视眈眈地看着水族妇女背上胖嘟嘟的孩子。


这几位水族妇女护子心切,便将随身物品都砸向豺狼。一位水族妇女的随身之物中刚好有一把木梳,这把木梳不偏不倚地砸中了其中一只豺狼的眼睛,众豺狼顿时散去。


从此以后,水族妇女上山劳作时都会将一把木梳插于头顶,时刻准备着将其作为武器,久而久之,便成了习俗。


/ 故事(二) /

传说几位水族妇女在田里劳作时,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便把孩子放在田边。她们劳作时隐约听见孩子的哭声,便放下手中的活计,跑过去查看。


一看吓一跳,在孩子的周围有一只红通通的长腿蜈蚣,正千方百计地朝孩子爬去。但是由于孩子的手上正拿着妈妈的木梳玩,这只蜈蚣不敢靠近。它以为木梳是比它更厉害的东西,因为木梳有比它更多的“脚”。


从此,木梳便成了水族妇女的护身符,总是会插在头上,以备不时之需。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的竹木雕水族银梳 /



谭粉里有高山族和水族的小伙伴们快来留言~同时也欢迎其他少数民族的小伙伴在下方留言区,聊聊你们民族的风俗特点及梳篦文化呦!



长按关注

扫码关注谭木匠

扫码进入官方商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