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菲律宾归来,我的思绪仍被在那里的所见所闻所萦绕。表哥那一句“在这里,200平米的别墅不是梦”,如同重磅炸弹,在我心间炸响,久久回荡。
而他身旁那位小他11岁的菲律宾女友,更是让我对这个国度充满了好奇与疑惑。 曾经,我和许多人一样,对菲律宾抱有落后的刻板印象。然而,2019年的那次亲身游历,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菲律宾,这个充满魅力与矛盾的国度,以其独特的风貌,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之中。
初抵首都马尼拉,强烈的反差感扑面而来。
“亚洲的小纽约”之名绝非虚传,高耸入云的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西式风格的大厦随处可见。湛蓝的海岸线绵延不绝,美得令人心醉神迷,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年均约30度的宜人气温,仿若将此地塑造成为一个梦幻般的度假天堂。
然而,在这繁华表象的背后,隐藏着令人揪心的贫困。马尼拉的CBD区域,确实孕育着一群收入颇高的白领阶层,月薪过万于他们而言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在城市的其他角落,约400万人蜗居在贫民窟中,这一庞大数字令人触目惊心。简陋的铁皮房杂乱无章地搭建着,海水被严重污染,散发着刺鼻的异味,生活环境恶劣到超乎想象,甚至有人不得不依靠捡拾饭店的残羹剩饭来维持生计,此情此景,令人心酸不已。
尽管生活条件如此艰苦,菲律宾人却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乐观豁达。即便月收入仅有2000元,他们依然能够从生活中寻觅到点滴的快乐。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每天工作七八小时,下班铃声一响便准时离岗,每年的节假日多达120天,如此闲适的生活节奏,在国内简直难以想象。
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别具一格。菲律宾人似乎对借钱习以为常,借钱的缘由千奇百怪,生病、家中缺粮等都能成为借口,而且还钱之事从不着急,这让我既感无奈又觉好笑。
他们没有储蓄的意识,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理念,买烟和洗发水都是小量购买,这种消费方式在我看来着实奇特。在时间观念上,他们的散漫也让我大跌眼镜,约定的时间常常延迟,迟到一个小时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口头禅“马上到”中的“马上”,可能意味着一个小时之后。即便家中遭遇变故,他们也总是一句“交给上帝”,从容淡定地面对未来。
菲律宾人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篮球、选美、拳击是他们的挚爱,街头巷尾随时都能看到精彩的表演。工作环境轻松自在,加班几乎是不存在的概念。然而,他们对彩票却情有独钟,许多人都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将希望寄托于那一张小小的彩票之上。这种生活与娱乐并重的态度,让人不禁感叹。
也难怪有人从菲律宾回国后,会难以适应国内的快节奏生活,毕竟在那里,他们体验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
提及菲律宾的女性,那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众多混血美女令人惊艳,她们的高颜值足以让人瞠目结舌。更令人惊喜的是,娶她们无需彩礼。菲律宾女性家庭观念极强,在家庭中讲究男女平等,丈夫在家照顾孩子的现象屡见不鲜。不过,菲律宾的婚姻观念相对保守,离婚成本高昂,因此离婚现象并不常见。若娶了菲律宾妻子,还可能需要接纳她的家人共同生活,这种包容的家庭观念,着实令人钦佩。
菲律宾的饮食文化同样独具特色。西班牙餐、中餐、美式快餐汇聚一堂,主食以大米和玉米为主。当地人钟情于烧烤和油炸食品,口味偏重,偏爱啤酒、咖啡和果汁,午后茶的习惯也颇为流行。丰富的海鲜搭配柠檬和酱油为主的调料,那独特的口味令人回味无穷。 说到交通,马尼拉的交通状况实在是令人头疼。道路坑洼不平,修路工程进展缓慢,出行仿若一场冒险之旅。出租车分为白色和黄色两种,白色的价格相对较为亲民。而由美国吉普车改装而成的吉普尼,色彩斑斓,成为游客们钟爱的热门交通工具。摩托车是菲律宾人常用的出行方式,摩的司机的专业素养令人刮目相看,他们会为乘客提供消毒后的头盔,这一细节让人倍感温暖。 在工资和物价水平方面,菲律宾也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马尼拉普通民众的月收入约为2500元,工作压力虽小,但工资水平偏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雇佣一名保姆每月仅需1000元,这在中国是难以想象的。不过,外国人在菲律宾工作往往能获得较高的薪资,常见的工作如建筑、销售和导游等。物价水平也颇为有趣,乘坐吉普尼只需几毛钱,一顿日常饭菜花费十几元就能解决。但电费价格不菲,每度电高达2元。外国人在马尼拉的生活成本相对较高,一顿中餐可能需要两三百元,快餐也得四五十元。由于许多食材依赖进口,适合中国人口味的食品价格普遍较高。
菲律宾的自然美景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令人流连忘返。作为“千岛之国”,它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总面积达29万平方公里。薄荷岛、长滩岛等地的风光如诗如画,美得令人窒息,是舒缓身心的绝佳去处。那绵延不绝的海岸线,更是让我沉醉其中,不舍离去。 回顾在菲律宾的这段难忘经历,我的心中感慨万千。菲律宾,这个充满矛盾与魅力的国度,既有现代都市的繁华,又有贫民窟的破败;既有乐观豁达的人民,又有独特的生活与文化习惯;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美景,又有不尽如人意的基础设施。它就像一本厚重的书籍,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独特的韵味。此次菲律宾之行,不仅让我领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更让我明白,世界的多样性远超想象,唯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打破偏见,拥抱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