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ZhanLan
秉科技之舵 展文化风采 扬时代精神
文化惠民·每周一展
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秉承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统一的宗旨,以创新谋发展,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国家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本
周
推
荐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绵长,
是世界上著名的礼仪之邦,
一直以来国人的社会交往、
感情沟通和思想交流,
大都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
文化方式来实现和完成。
书信作为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
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书形式,
不仅承载着纷繁丰富的
中华礼仪文化内容,
而且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
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
其载体、称谓和内容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流转和迁变。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
秦军士兵的家书木牍
春秋战国时期,
书信这一应用文体正式出现,
彼时统称为“书”,
由于列国争霸、军务繁忙,
从客观上加速了书信这一文体的
形成与发展。
汉代以后,
纸张的发明使文字的流通得到普及。
家书也凭借纸张而迅速普及。
汉、三国时代的一些家书,
有不少成为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
1977年在安徽省阜阳县双古堆1号汉墓中
发掘出土的汉简
家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
在体例和格式上都有具体要求,
在行文上因接收书信者的身份地位、
长幼尊卑不同
而有许多不同的讲究,
在遣词用句上也有具体规定,
许多讲究和规定一直延续到现在。
明代倪元璐小字行楷家书
从晋代到宋代,
教人们如何写公私书信的
书统称为“书仪”,
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在1900年发现的敦煌藏经洞中,
保留了100多件写本的“书仪”,
更有一批唐代的“家信”抄件或原件,
这些珍贵的文献,
使我们对古人如何写“家书”,
有了明确而直观的了解。
《刘诸城家书真迹》中收录的清代刘墉的家书
在敦煌写本《书仪》中有一篇
“公私平阙式”。
“式”是一种法律规定,
“平”指行文遇到特定的字要提行另写,
称为“平出”,
“阙”指行文中遇到特定的字
要在此字上空两字格或一字格。
敦煌本郑余庆《书仪》中记载,
“高祖、曾祖、祖、翁婆(指父母)、
外族爷娘……”等字“准式并平阙”,
即遇到上列规定的字词要提行或
在字前空两格,
以示对长辈的尊敬。
“墓所、茔所、望问、清誉”等
规定的数十个词要“准式阙二字”,
即在上述词前空二格。
这种规定,后世发展到“双抬”,
即不仅遇到特殊的字要提行高出
其他行两个字;
“单抬”,即提行高出其他行一个字;
“平出”,即提行另书;
行文中遇到特殊字
仍要上空两字或一字格。
这些规范
被沿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敦煌遗书《新定书仪镜》(局部)
家书的邮寄,
在清末新式邮局出现之前,
私人信件则大多是托人携带,
“柳毅传书”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世说新语·任诞》中讲,
晋代豫章太守殷羡,字洪乔,
在离任时,
很多人委托他捎带书信回家乡,
他很客气地接受了100多封信,
可到了石头渚就将信全部扔进河水里。
因此,后世称那些丢失别人书信者为
“付诸洪乔”或“洪乔之误”。
鲁迅写给许广平的《两地书》(部分)
家书作为散文的一种形式,
是亲人之间互报平安、倾诉衷情、
议论时政的一种私密性文字,
真情实感最易在家书中流露,
社会真相也极少遮掩,
所涉及的又均为真人真事,
因此,家书是社会的
一面未扭曲的镜子。
其中透出的历史、文化、
社会变迁等内容
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本期推荐
“家书抵万金——名人家书特展“,
一起来了解家书吧!
全景展览
识别上方二维码观看
“家书抵万金——名人家书特展”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