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主张全身整体劲内外统一性的蓄发相变是需要“一身备五弓”“五弓合一”的。现试述如下:“一身备五弓”是比喻身躯犹如一张弓,两手为两张弓,两足为两张弓。 “五弓合一”即为全身的整体劲,触之则旋转灵活,能蓄能发,滔滔不绝。以腰为弓把,脐后腰脊命门穴始终用意贯注,中定而不摇摆,动作时以命门穴为原动力,两腰肾旋转抽换,带动胸背部肌肉弧形松沉,变换虚实。合、虚、吸气、蓄势时,小腹内收,膈肌上升,内气上行聚于胃部,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扩张。命门穴先有微往后撑松沉之意,在提顶(百会穴虚领顶劲)、吊裆(会穴托起丹田), “上下一条线”的身法中正状态下,使重心稳定下降。在推手运化时能做到螺旋式引进而又“让中不让”(不失我之立身中正)的作用。开、实、呼气、发劲时,小腹外凸,膈肌下降,胃部内气下行丹,胃部和胸廓自然平复。落胯塌腰,腿劲下沉,而内劲往前透发。带脉(腰部周围一圈)膨胀,冲脉气旺,命门穴继有微往后撑之意。哑门(颈椎第一节)和尾骨为弓梢,上下对称,调节动度,加强其蓄而后发之势。身弓备,则腰部柔韧、中定而下沉,上于“哑门”虚竖,大椎鼓起(即“拔背”“气贴背”的作用),下于尾骨前送,起到舵的作用而内劲有上翻之意。从做至右为:吴鉴拳 孙禄堂 薛颠以肘为弓把,用意注于肘节,使沉着松静而有定向。手腕和颈下锁骨为弓梢,弓梢必须固定,前后对称;手在松柔灵活中用坐腕来固定(掌根微微着力而下沉,腕节柔而不软,称作“坐腕”);锁骨用意来固定,不使摇摆,锁骨管着两手的动向,锁骨的固定是两手有定向的前提。手弓备,则听、拿、化、发,处处能整而不乱。
足弓
以膝为弓把,胯骨与足跟为弓梢。弓腿时,前腿胯根松沉而前送,膝关节有力而微前挺(不可超出足尖),后腿膝关节有力而微前送,而胯根则松沉而又后撑。后坐时,臀部与足跟齐为度。前进后退,臀部之劲要贯到足跟,两足根(足趾、足掌、足跟)下沉,利用地面反作用力,使能劲往上翻,腰腿之劲自然相顺相随。 “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相反相成,对拉匀称”。使能做到劲起脚跟,注于腰间,通于脊背,形于手指。以身弓为主,手弓、足弓为辅,并以腰为轴,上于两膊相系,下于两腿相随,上下相随,中间自然相随。 每站一势,须检查五弓是否俱备,五弓是否合一,是否形成既能“八面支撑”,又能“八面转换”的蓄势。 “八面支撑”是稳固厚重,“八面转换”是旋动灵活。太极拳全身的总虚实在于腰肾的转换,腰肾转换的枢纽在于腰脊命门穴。腰脊一转而周身全动,缠绕运转,顺遂无滞。内外合一而主从不乱,上下相随而贯串协调。腰脊命门穴是“身弓”中的关键。推手时一搭手即五弓俱备,源动于腰脊,缠绕运转,劲贯四梢,呼吸行气,周身劲整。才能“机由己发,力从人借”,弧形走化,直线发劲,动之至微,发之至骤,蓄发相变,滔滔不绝。所谓“全身都是拳”“全身处处是太极”“但依着何处,便从何处击之”。
五弓合一是全身内外整体劲练法的一种具体规定,练拳和推手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练拳即为推手,推手仍是练拳。一站势为静,静中触动,一变势为动,虽动犹静。处处时时能“五弓合一”,是做到“劲以曲蓄而有余”的必要条件。真正的武学,不可能普罗大众,一直以来都是阳春白雪,是极少数人玩的东西。传武,需要真正的传承才行。现在传统武学会员(第八期)已经开始招募,五月份开课,里面有很多各拳种优秀的功法,包括桩功、试力、内功、肩胯训练、技击、养生等,愿自己在武学路上少走弯路的朋友,请关注传统武学会员招募书(第八期),可以加罗山主微信:18513683927进行交流。
传统武学会员招募书(第八期)
我的觅师之道(了解罗山主)
来源:传统武学
请欣赏短视频
声明:公众号《临汾平阳文化》更名为《临汾LF探索PYWH》.本号将庚续6年来的坚守,关注市民身边事,民生新闻,探索平阳历史文化,挖掘研究悠久的历史文化……
投稿邮箱3481323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