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句智慧箴言: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

文化   2024-10-19 20:59   中国  



1、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不得为君子。 


感悟:将傲骨、傲心与鄙夫、君子作如此对仗之句,读后让人不由拍案叫好。有了傲骨,则能保有自己完整的独立人格,否则便形同鄙陋浅薄的懦夫。然而一旦有了傲心,必然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则绝无可能成为人们心中的君子。

2、耻之一字,所以治君子;痛之一字,所以治小人。


感悟:隋代著名教育家王通曾云:“痛, 莫过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可谓至理名言。朱熹也说过:“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对君子而言,明事理,重礼义,知廉耻,诚乃贯穿一生的做人之本。而小人则大不同,仅仅斥之以羞辱,毫无用处,只有动之以刻骨的皮肉之痛,才有成效。一个“耻”字,一个“痛”字,可谓泾渭分明。


3、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感悟:人的一生中,难得的是有空闲时间属于自己,任由自己支配,所谓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诚乃乐事也。然又云:“非无所事事之谓也。”即告诫人们,闲暇时间也要去做诸多有益之事而不可虚度。对社会和自身有益之事可有多种选择,读书、旅游、交友、饮酒、著书等等,当然这只是一般列举而已。从当今社会的生活画面来看,各类有益的事情可谓比比皆是,如能将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去做诸如此类之事,则正如句中所言:“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4、凡花色之娇媚者, 多不甚香;瓣之千层者,多不结实。甚矣,全才之难也。兼之者,其惟莲乎 。


感悟:此言与其随后之联想甚是。举凡花之类盖莫如此,娇媚者不甚香,多瓣者不结实,但若联想人际关系之种种, 岂不也有类似之处?谚云:“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古训早有明示,诸人诸事,既有其长,亦有其短,盖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绝不能以己之长攻他人之短。若借此而进一步说,全才虽难求,故而力求营造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方是根本。此句继而言道,兼之者,其惟莲乎,可见此句作者极其认同并欣赏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





5、居城市中,当以画幅当山水,以盆景当苑囿,以书籍当朋友。


感悟:有道是,举凡居住的环境是名山胜水,徜徉的花园是繁花似锦,且有二三知己不时促膝言欢, 岂不正是令人神往的惬意生活的境况么?然而这又是何其不易而能求得之事呢?试想如若生活在车水马龙的都市里, 人们熙来攘往皆为利去而整日忙碌,岂能拥有上述宁静的生活境况?故而文中言道,不妨以书画当山水,以盆景当花园,岂不具有些许替代功能?至于交友, 如能蒙受耿直多闻之友前来造访,则可每每获取教益,即便难得此愿,转而与书籍交友对话,汲取知识,何尝不能获取同样之效?因为书籍千百年来就是人类的知心挚友。

6、万事可忘,难忘者名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


感悟:这句话,实则轻巧的语态中,表达了沉重的心迹。功名在古代士大夫的心目中至高无上,苦苦追求功名的心态,可谓无时不在,好像出路似乎只有这一条。至于后一句,人们常言道,贪图杯中物,只是一种 形式 ,或借酒浇愁,或借酒抒发情怀,才是真实的内心表达。如从某种角度着眼,短短的一段文字,表达了人生的一种常见境况。

7、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感悟:文中所言的经、史 、诸子、诸集等,系指古代图书目录分类的经、史、子、集四大部著作。盖因经书微言大义,暗藏玄机;史书卷帙如海,人事纷繁;诸子百家门派众多,思想各异;诸集作品畅抒襟怀,情致纷呈。从这个角度出发,应选择不同的阅读时机攻读古籍,如此表述,恐源于古人读书经验之归纳。然而时代不同,方法也会不同,今姑且听之而借鉴,更要因人而异。


8、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


感悟:上则所言说的是读书时机的选择,此则所言说的是读书方式的选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经和传之类的古籍,适宜独自正襟危坐地去攻读,因为经书精微,哲理邃密,不沉下心来静读,焉能领悟其中精髓;对于史鉴之类的古籍,则适宜约志同道合的挚友磋商共读,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囿于个人阅历之限而导致误解,从而能够汲取书中的真谛。


 

9、虽不善书,而笔砚不可不精;虽不业医,而验方不可不存;虽不功弈,而楸枰不可不备。


感悟:这是一则对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待人交友方面的一般性建议,但仔细想来也不无道理。自古以来,笔墨纸砚称之为文房四宝,一般说来乃家庭必备之物,求其精美,间或可以留下访客的精美墨宝,岂不幸哉?主人虽不从医,但好好保存某些医效甚佳的药方,在意外情况下,以应急家人、亲朋或邻里之需,岂不善哉?主人虽不善于在棋艺上与人对弈,但家中却备有棋盘,每当友朋在舍中小聚且有此雅兴之时,自当旁观者,岂不乐哉?由此举一反三,当知追求家庭生活的情趣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10、人非圣贤,安能无所不知?只知其一,惟恐不止其一,复求知其二者 ,上也 ;止知其一,因人言始知其有二者,次也;止知其一,人言有其二而莫之信者,又其次也;止知其一,恶人言有其二者,斯下之矣 。


感悟:读了此则文字后,不禁想起《论语·季氏》中的警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此句认为人非圣贤,所获知识均为后天学而所得,焉能生而知之,其意当在告诫后人如何不辍地获取新的知识,并表述了四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对于正在成长的人们来说,面对此一阐述的最好回答就是要不断获取新的知识,而获取新知之道,首要的就是不满足旧知而积极进取。

人生哲学哲理经典语录全
人生哲学哲理、感悟人生、精彩语录、经典语录全,领悟人生哲理,这里有激励人心的励志小故事、哲理小故事、励志文章、为您分享具有人生感悟的哲理故事文章、励志故事等人生哲理小故事,以及感悟人生的文章。关注的人,从此生活充满了阳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