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政治局会议来了,万众期待的三中全会也来了。
本次政治局会议涉及的内容之多、语气之重,近年来罕见,开篇便以六个气势磅礴的“必然要求”,来定义改革开放和深化改革。
关于改革的措辞,也从以往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变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标志着,中国即将开启新一轮的改革。
这场改革的宣布时间,就是今年7月召开的三中全会。
而且,是先启“改革”,再谈“开放”。
与此同时,上层对局势判断的变化,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对外,上次美国四巨头访华后的去年7月政治局会议,我们的判断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旧金山会晤后,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们的判断是“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本次美国双巨头访华后的4月政治局会议,我们的判断是“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可以说,上峰对国际经济形势是非常的不乐观。
但是对内,局面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对国内变得非常的乐观。
国家对宏观情况的判断,从4月和7月的“社会预期持续改善”,12月的“社会预期偏弱”,到了今年4月竟成为“社会预期改善”。
就像A股股指,在短短一个季度的时间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考虑到今年从央行到发改等各宏观部门都没有类似的乐观表态和数据的支撑,说明这个乐观,有可能是来自外部或者是预期的变化。(近期,外资券商突然也重新看好中国)
另外还有两条内容,也可以佐证中央的信心很高。
国家对于提振信心方面,从去年4月的“提振经营者信心”,到7月的“提振投资者信心”,今年4月,升级为“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说明中央开始驱动各级官员们发力,让大家放手去干,这与本次会议提出的“乘势而上”,不要“前紧后松“,说的都是要让政府发力。
此外,我们特意将会晤耶伦与布林肯放在本次政治会议之前,他俩出访前,曾频频高调宣扬中国“产能过剩”。
但是相较于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主要工作挑战重,就有“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而四个月后的本次会议,产能过剩的内容竟被删掉了。
由于本次会议涉及内容过多,且大部分提及的内容政事堂在过去几个月都花费不少笔墨解读过,今天的文章,笔者从更为宏观的两个角度,跟读者们来解读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