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牢记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以地域大州、经济大州的责任担当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部署的改革任务,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337”工作思路,锚定“三个示范区”建设,埋头苦干、奋楫争先,齐心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红河实践新篇章。
抓规范促治理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结出新硕果
护生态优环境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绘就新图景
泸西县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工程车来回穿梭,施工人员干劲十足抢进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泸西县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以“绿色、低碳、循环、智能”为定位,全产业链打造绿色铝产业集群和国内铝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标杆。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固定资产投资超400亿元、年工业产值超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300亿元,可直接吸纳就业人数约1.2万人。
产业向新,质量向优,增长向绿。红河州积极探索释放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发展同频共振,绿色铝及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有色金属及新材料3条千亿级产业链,以及电子信息制造、新型化工、绿色新型建材等9条百亿级产业链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绿色现代化工业体系正加速形成。
傍晚时分,五彩的晚霞倒映在清澈的甸溪河中,美不胜收。“以前的甸溪河,河道淤积、河水浑浊、垃圾乱堆,如今却是一条美丽的画廊。”弥勒市民李文婧切身感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变化。甸溪河的生态之美是红河州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眼下,行走在红河大地,城市道路四季有景,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口袋公园比比皆是,“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憧憬成为现实。
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创建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屏边县、红河县创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异龙湖实现“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南盘江干流、泸江干流断面水质持续改善……
一项项亮眼的成绩背后,是红河州坚持把生态作为最宝贵的家底、把绿色作为最突出的发展优势,以绿色低碳引领发展方式全面转型,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的生动实践。红河州13县(市)均建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43.9%提高至2023年的59.2%;在全省率先实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达77.2%;成为全省唯一林业碳汇试点州(市),“屏邑碳票”成为全国首家全链条数字化闭环管理的县级林业碳票。
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红河的生态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绿色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
激活力释动能
推动沿边开发开放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近日,一辆满载越南榴莲的货车从云南河口口岸快速通关,这批榴莲共有121位边民参与采购,河口县河口镇曼章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玉龙是此单进口业务的互助组委托人,他指导边民通过“边互通”App完成一级市场交易,相较传统贸易流程,线上申报、跨境结算更加便捷高效。“通过成立互助组的方式,每车可节约成本600余元,加入互助组的边民也可从中获利70元左右。”李玉龙说。
惟改革创新者胜。红河州“互联网+边民互市”监管模式被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147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部实施,创新边民互市进口商品异地落地加工“多地备案、多区交易”模式,实施农产品出口备案管理机制改革、“两到底一平台”跨境物流改革……一个个改革试点破题推进,一项项改革部署落地生根,引领着各行各业发展闯关夺隘、奋力突破。
繁忙的口岸
满载货物的列车沿着百年滇越铁路缓缓驶出国门,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每天都在河口上演。今年前三季度,全州完成进出口总额159.6亿元、居全省第三,其中对越南进出口107亿元、增长93.6%,居全省滇越贸易第一。
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红河州坚持以开放破局,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进河口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实施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快全域口岸智慧化建设,高速铁路连通粤港澳,弥蒙高铁累计发送国内外旅客178万人次;启动沿边产业园区建设,创新提出口岸腹地一体化思路,构建“3+N”产业体系,探索推进“一企两国两厂”跨境产能合作模式。目前,红河州与80余个国家及地区发生贸易往来,2023年实现跨境电商贸易额5.8亿元、居全省第一。
弥蒙高铁 张洪科 摄
每一项改革的深入实施,都为深化开放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当下,红河州紧抓机遇,以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以创新的勇气开拓未来,让沿边之地不再是发展的边缘,而是连接内外的桥梁,成为引领区域繁荣发展的新引擎。
从民族团结的和谐画卷
到绿色发展的生态之美
再到沿边开放的蓬勃生机
……
红河州锚定“三个示范区”建设
以坚定的步伐
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记者:陈永来 李旭
部分图片来自红河州融媒体中心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