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是我国传染病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登革病毒分4个血清型:DEN1、DEN2、DEN3、DEN4。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一般在每年的5~11月季节性流行,主要传播途径为蚊虫叮咬。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虫媒传染病,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并不会直接传染。
登革热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俗名花斑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蚊子吸了感染者的血后,在体内复制病毒,下次咬人时把病毒传染出去。蚊子咬了感染者不会立即传播,要8~11天再叮咬才会传播。登革热病毒在人体的潜伏期是3~14天,一般为5~9天。在蚊子体内的潜伏期是8~11天。
临床症状
1. 突发高热:体温可在24至36小时内升至39摄氏度或40摄氏度。
2. 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关节痛。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3. 三红症:面、颈、胸部潮红。
4.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
5. 其他症状:近年监测发现部分登革热病例也表现出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预防登革热,我们在行动
1. 每天对全园绿化、植物区、死角等位置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2. 聘请专业的消杀人员对全园进行每一周一次除四害项目;
3. 保健医生和老师对孩子进行登革热预防教育;
4. 我园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家长群、校园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灭蚊防蚊知识和预防传染病的“五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宣传教育,大力宣传预防和应对登革热疫情的常识和措施,提高师幼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让我们共同携手,做好防护工作,
预防登革热,你我共防范,
共同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撰稿:谭雪清
编辑:吴慕莹
摄影:各班老师、家长
审核:余嘉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