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机械”化运柴车

文摘   2024-09-03 09:17   湖北  

诗者(微信号:i-shizhe)

你是我的一首诗,赶紧点击进来看看吧!

关注




作者:何映平


半“机械”化运柴车    

如今,我们退休的人住楼房,用天然气、电磁炉、微波炉、电饭锅等现代化的燃具,与后代们一起永远告别了拾柴火、烧柴火的日子,但我学生时代用半“机械”化运柴板车的往事却历历在目。


上世纪60年代,拾柴火是每个团场孩子的家务必备劳动。在拾柴火、背柴火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制作半“机械”化运柴火板车。


每年的寒暑假,我们一帮同学结伴而行。开始在连队附近给各自的家砍柴草,如野麻、胖姑娘草等。随着附近的柴草不多了,也不耐烧。于是,我们就到远处的农田边、戈壁滩或沙包里捡拾耐烧的干柴火棒。带的工具就是一根野麻绳,返回时10几公斤左右的柴火全靠身体背回家,每次都是累的气喘嘘嘘、大汗淋漓。


一次,我带着弟弟妹妹们玩耍。看见一家小朋友用四个轮子的拉拉车玩具运沙土,从中得到启发。找了一些3公分左右厚的废旧木板,在圆木上锯四个圆轱辘,轴承是用比较结实笔直的红柳棍。材料备齐后很快就制作出一辆简易的板车:长1米,宽0.8米,轮子厚度5公分、直径20公分,轮子中心孔的大小与红柳棍的粗度相匹配。


我在连队大院子拉着弟妹们玩,同学们都过来看新鲜。我告诉同学们:我明天开始,就用它拉柴火。同学们都说,能拉动他弟妹四个人的车子,这样拉的柴火也会多,人一定非常省力的。同学们都纷纷效仿,各自根据自己的体力制作大小不一的半“机械”化运柴火板车。没几天就要放假了,同学们各自在家准备四轮木板车,许多家长也参与到其中。


一部分同学的运柴板车制作完成,我们相互邀约一起,然后排成一溜的车队,浩浩荡荡奔向靠近远处沙包附近,且有路的农田边,将“板车”停放在那里,到沙包里把捡拾的干柴火棒用绳子分次背到“板车”跟前,凑够一车后,同学们同时各自手牵着、拽着自己“板车”绳子,沿着平展的土路比较轻松地将各自的柴火拉回家。


首次出车,出现了柴火磨轮子,捆车上的柴火不紧易松开掉落,一路车子“吱吱嘎嘎”响个不停。我们到家后,对车子进行改进:一种是给轮子安装上护板;一种是抬高车板,就是轮子低于车板。我喜欢轮子低于车板的平板车。给轴承上些黄油进行润滑,学着连队大车班的车用绞棒绳将车刹紧的装置。


经过改进的车子都很省力、好用。不论是土路或冰面上都能拉运。一次拉运的柴火大约有五六十公斤,效果很明显。平时同学们聚在一起在操场上,它是我们的“战车”大玩具。这个半“机械”化运柴板车是当年同学们最时髦最喜欢的车子。



简介专栏

何映平

爱好二胡、笛子、电子琴、葫芦丝、巴乌、口琴、唢呐等乐器;也酷爱文学,如散文、故事、小小说、诗歌、幽默笑话等。曾在全国各大报纸、杂志、网络《作家文艺》《诗者》《中外文艺》《辽宁文学》《程丽娥写作联盟》等平台刊登文章数篇,曾获《生活晚报》优秀通讯员。当地《如歌岁月》《铁门关文艺》等书,从他500多个故事里收录了部分故事得以出版。


为你播诵

(微信号:broadcastforyou)

世界上最有温度的声音,等你来听!


关注


*《诗者》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的作者等个人头像均由其本人提供和授权使用,文中的图、文、音乐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由《诗者》团队独家编辑、制作,重在交流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2755119405@qq.com

官方事务:shizhe@i-shizhe.com

*“诗者”不仅是一种文化艺术,更是一种文明和责任!《诗者》会将所有自愿的“赞赏”所得在后续统一(通过公益组织)记名捐赠给社会需要帮助的人!原则上每年统一完成一次捐赠,每月通过《诗者》微信公众号更新“赞赏明细”(“赞赏明细”会罗列出赞赏人微信昵称等信息)。

微信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诗者
原创诗文,博您一悅!文艺无界,全民参与!民族的,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