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主办,江北区政府办公室、区委宣传部、区科技局、港城管委会承办的“发言人来了”——2024年江北区“政府开放周”科技专场活动举行。
△2024年江北区“政府开放周”科技专场活动举行
本次专场活动以“培育新质生产力 助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到重庆市科技局,江北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市场监管局,港城管委会,江北国投集团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及重庆海尔工业园等企业的80位代表参加,进行政企“你问我答”互动交流。
活动现场,江北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陶世祥,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楚斌,区科技局局长张敏,港城管委会主任董晓云分别就江北区如何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破解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答企业代表问。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授予重庆港城管委会“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工作站”牌匾。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对于企业提出的“江北区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陶世祥表示,江北区主要从培育新科技、发展新产业、集聚新要素三个方面发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培育新科技方面,江北正在构建完善创新主体全周期梯度培育体系,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攻关力度。在发展新产业方面,江北将以数实融合为牵引,走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2条路,一方面,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围绕全区“22411”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延链补链强链,另一方面,深化推进“满天星”行动。在集聚新要素方面,江北将担稳担好金融和商贸“两副担子”,提升对高端资源的集聚吸附能力。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在于创新,其核心就在于人才。”陶世祥认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依靠人才,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推动产业升级。
当前,江北区正通过健全青年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建立重点产业人才引育机制、优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引育高技能人才、造就更多创新团队,致力打造西部人才集聚首选地。
陶世祥表示,江北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中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具有江北辨识度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江北区聚焦‘科技兴业之区’战略定位,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出台《江北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财政资金优先保障科技政策的兑付。”楚斌表示,该政策从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载体建设、研发投入补助、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才引进、科技金融环境6大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
孵化载体是引育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阵地,江北区政府印发出台了《重庆市江北区高质量孵化载体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鼓励建设大型孵化和特色孵化载体,实现孵化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张敏介绍称,江北区对新认定(或备案)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按照市级能力建设补助金额100%配套补助;对新认定的重庆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分别一次性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能力建设补助。对孵化载体引进或培育上市挂牌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及入库企业分别予以奖励。
到2025年底,江北区力争建成孵化载体总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大型孵化载体1—2个,特色载体6个以上。
“港城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工作站为入驻港城园区的高企和高新技术潜力企业提供更优质、更精准的全链条培育辅导。”董晓云介绍,港城管委会聚焦科技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科技创新沃土。
科技企业要创新研发、市场拓展都需要持续投入,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成为当前各地政府工作的重点。
楚斌表示,科技企业融资,在江北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江北区集聚金融机构500家,约占重庆的1/4,其中区域性以上金融总部机构98家。
据介绍,为帮助科技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在直接融资方面,江北区深化“1+3”上市服务机制,打造重庆基金发展高地,招引私募股权管理公司及投资合伙企业达61家,资产管理规模超580亿元,投资金额超85亿元。
在间接融资方面,江北区知识价值信用贷累计帮助210家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3.69亿元,引导其他商业贷款共计2.06亿元;建成“金融服务港湾”43家,参与银行机构24家,累计为市场主体授信97.41亿元,为8775户市场主体放款87.32亿元。
此外,江北区正逐步完善区国有基金对科技企业、科技项目的投资机制,探索有利于财政资金与优质项目双向奔赴的科学评价体系。
“目前,江北区已形成了以科技创新链、企业育成链、人才成长链‘三链同构’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陶世祥表示,江北区未来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从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载体建设、研发投入补助、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才引进、科技金融环境等全方位发力,力争早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