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地有舆情,B地马上一级勤务,基层民警都应激了

时事   2025-01-10 22:36   上海  



左玮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2025年1月10日,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
这些年,随着采写基层民辅警的工作生活越发深入,我隐约察觉部分民辅警的身心状态在特定时间段“判若两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区,警务也略有不同,但其负面状态出现时间,不约而同地指向一个关键词——“一级勤务”。
“一提勤务,人就应激。”民警小飞无奈地自嘲道。就此展开调查采写后,多名民辅警坦言:近些年,在部分地区,“被滥用的一级勤务”成为了一线的苦恼根源。
恰逢中国警察节,一线民辅警们想说一说关于“一级勤务”的困惑和纠结。
01
“以前,一级勤务用于治安重特大和特定重大事件。只要启动,大家都严阵以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为这意味着要集中啃硬骨头了。”从警十余年的老警察阿国告诉我,“但现在一提勤务,大家普遍无奈、恼怒、愧疚、麻木....五味杂陈。”
什么是警察勤务?
简单来说,警察勤务指一定时间内,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为完成法定任务而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的执法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根据任务情况,合理匹配警力集中攻坚的应急状态,由市局机关及市局以上机关决策。
2022年1月10日,宜兴市公安局举办庆祝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暨“铁骑快速反应勤务”启动仪式(图片来源:IC photo)
警察勤务通常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勤务模式:全体警务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全天候听从指挥中心的调遣。除正常处理接处警工作以外,还须设卡盘查、街面巡逻,提高见警率。在一些地区,也称“最高等级勤务”和“战时勤务”。
二级勤务模式:全体警务人员,除值班人员以外,1/2在岗在位,主动上路开展巡逻防控,剩余人员备勤且不能离开本辖区。
三级勤务模式:全体警务人员,除值班人员之外,留1/3警力单位备勤,剩余不值班人员可以正常上下班。

某市2023年基层民警勤务状况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级勤务很少启用。毕竟“全警出动”、“不休息不回家”、“24小时待命”的紧急状态,本就不应长期存在。
“都说‘一级勤务、战时纪律’,长时间高强度的警戒状态,人越来越麻木倦怠。”一名骨干民警坦言,2023年似乎是个明显的节点——仅2023年一级勤务的天数,便超过了他从警前8年的总和。
诚如他所说,各地受访警察反馈的勤务数据令人大跌眼镜:2023年,LY市共启动一级勤务10次,全市基层警察24小时待命了70余天;LZ市共启动勤务23次,其中一级勤务和一级加强勤务高达14次;2024年春节前后,GD市一级勤务模式持续了86天,正值青壮年的民警在连续勤务十余天后倒在了执勤一线......
“以前,正国级领导警卫工作或是剿灭博社村那种重特大活动才会启动一级勤务,现在是逢年过节或市上搞个政协选举也是一级勤务模式。也不管重大活动是否在自己辖区举办,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偏远乡镇,不管是旅游景点还是人口稀少辖区,也不管你是交警、刑警、还是派出所民辅警。”Q市民警阿金说道。
“2023年6月26日到8月11日,全员取消休假。7月13日至8月11日,勤务等级升为一级,全员不准请假,调休的即刻返岗,原则上不回家,24小时待命。”回忆起勤务,L市民警小飞满脸疲惫。“谁知,9月底一级勤务又启动了,持续了一个月。理由是杭州召开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小飞想不通,与自己辖区相隔2000公里以上的杭州进入了警备状态,为何千里之外的自己也要24小时“遥望相助”。
“他这个才110天,我们市是接近200天的。”某省会城市交警追哥自嘲道。
“还有更离谱的,因为老公长期勤务,夫妻长期分居要不上孩子,妻子索性辞职了,搬到我们单位集体宿舍备孕......”另一位民警补充,“有些地区设施不足,床位不够。你能想象白天几班倒的巡逻,晚上挤着睡,第二天还得抢着时间排队上厕所的盛况吗?紧张的气氛让我次次便秘。”
02
“每次问题排查、心理评估,大家都会反映勤务问题。上面让我们多做大家思想工作,要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精神。”一名政工警察告诉我,“公安是半军事化管理,本身就是一群吃苦耐劳之人。当群众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时,大家豁出生命也会挺身而出,会因为怕苦怕累才反对一级勤务吗?”
实际上,基层反对的不是一级勤务本身。相反,他们深信一级勤务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提升见警率和震慑力、保障重大活动和特殊时期的安保、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和提升公众的安全感方面,是具有重大积极意义的。
基层反对的是一级勤务的滥用,反对的是警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担忧的是基层韧性被严重损耗而失去战斗力。
说到底,勤务分级的本质,是根据勤务规模来匹配勤务资源,包括警力、装备、勤务方式以及保障勤务顺利实施的各种设备措施。勤务资源的使用需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资源配置应该符合勤务需要,二是资源配置要在完成勤务的基础上略有余力,以应对突发状况。所以,应急状态本应是在特定时间内的暂时状态,在任务需求减弱后随之减弱和终止。不仅警力使用当如此,这是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也是长期实战经验的总结。
一级勤务常态化明显违反了这两项原则。长期要求全员在岗,24小时在位待命,让人和装备时刻处于紧绷状态。将原本应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暂时的高强度的工作拉长了,短期内一次两次可能成效突出,长期却人为给基层制造出许多问题,比如民辅警身体上的疲惫、心理上的麻木倦怠,警备资源无意义的消耗等。
那为什么近年勤务滥用现象呈井喷之势呢?
在大量调查求证之后,笔者认为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加之疫情管控结束,国内所承担的重要赛事会议等大量增加,各地警察勤务天数也随之水涨船高。但需要强调的是,对此,一线民警不仅没有怨言,能参与国家重大活动,他们积极主动、深感光荣。
一线的意见普遍集中在另一个方面:大量非必要的形式勤务和官僚勤务。形式勤务主要表现在“严防死守式勤务”、“一刀切勤务”、“传染式勤务”。
例如A地有舆情事件发生,B地观之而“未雨绸缪”,索性用全员在岗待命的“人海战术”严防死守;S省C市举办国际赛事启动一级勤务,S省全省所有市县先后进入一级勤务模式。这种“连坐”现象,在2023年逐渐演变为“成都开会,安徽勤务,杭州赛事,河南勤务”等令基层民辅警百思不得其解的状况。
再如,媒体宣传A市“节假日提前谋划部署,启动一级勤务,日均投入巡逻警力2000余人次”,旁边的B市领导“不甘落后”,将一级勤务升为一级加强勤务,日均投入警力赶超A市,争取“最大限度将本市警力摆上街面一线”。在一些警力相对充沛的大城市,甚至卷出过“除夕一级加强勤务,4.8万余名公安民警和消防官兵24小时在岗在位”的“大手笔”。
官僚勤务则表现在“媚上勤务”、“拍脑门勤务”、“加码勤务”和“推责式勤务”。
媚上勤务,如“以前正国级领导人外出警卫工作而启动的一级勤务,现在芝麻大个官来了,就要求一个路口派四五个兄弟去守着。”拍脑门勤务,大多源自部署勤务的人员和部门对勤务分级制度的本职理解不透,片面的认为勤务级别越高越好、持续时间越长越好。
“典型的外行指导内行。派出所本就是24小时值班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大家可以内部轮流休息,也可以兼顾工作和生活,做到张弛有度。但现在有些领导,动则一级勤务甚至创造性的发明了一级加强勤务、最高等级勤务和战时勤务,让基层所有人像弹簧一样紧绷。勤务的时候,大家只有轮流偷摸着休息一下。”
个别地区层层加码的行政思维,上级有勤务要求,下级就加码。“省厅发布3天勤务,第一天一级,第二天二级第三天三级,第四天恢复常态。极个别地区却加码或延长,似乎级别低了,就表现不出重视程度。”在这一错误观念的加持下,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一级加强勤务常态化,使基层压力膨胀得如同一个即将爆炸的气球。据悉,加码勤务现象仅在极个别地区出现,目前并不明显,但绝不可忽视。
千奇百怪的勤务中,基层最头痛的是“推责式勤务”。“安排勤务了,很多时候也将行政责任和压力转嫁给基层警察,以公安勤务来应对各类公共活动和节假日部署。”一名民警感叹:“我感觉核心是懒政和怕担责,疫情管控期间发现警察勤务好用,越用越顺手。现在也不通知因何启动勤务、具体怎么做了,越来越多不相干的事也安排上勤务。如果出事,就是辖区勤务没做好的警察负责。”一名内勤女警补充道:“更让人生气的是,春节一级勤务时我去市局办事,发现市局竟无一人在岗!我们一线可是全员待机的啊!”
勤务滥用不仅“瞎折腾”基层警察的生理,对他们的职业荣誉感获得感打击也极大。大量民辅警反映,部分一级勤务,虽然没有派出所接处警辛苦,却比接处警遇到奇葩警情更折磨人。
“有次连续勤务近两个月,中间就休息了4天。当时正值罕见高温,有些街道或公园一个下午连个人影都看不到,大家却必须沿路设卡巡逻。我开着警车在辖区‘溜达’,除了晨会和吃饭,整个人都嵌进警车里了。一个下午,同一家水果店门口我转来转去了3圈,堪比坐牢。”
无功而返又无法休息,忙忙碌碌却又无所事事,民辅警像坐牢站桩一般“杵”在辖区,“杵”到勤务结束。“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在这里站桩,我还不如去找找群众被偷的电瓶车。”勤务时,警察内心反复拷打着自己,而在勤务结束后,值班时未处理完的海量案件,也只能在所里继续加班或者带回家中处理。如此“钝刀磨肉+狂风骤雨”的模式,积压的疲劳和压力嵌入身心,也难怪“一提勤务,人就应激”了。
2023年11月6日,长春市迎来了新一轮雨雪天气,市交警支队启动一级勤务,全警上路,确保市区交通顺畅。(图片来源:IC photo)
03
“中央强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现在公安团队最需要调研解决的就是一级勤务滥用问题。”采写过程中,几乎所有受访警察都对“尽快解决勤务滥用问题”表达了迫切需求。
一名深耕基层的退休老民警透露,“以前要启动一级勤务,市局公安配合政府排查、研判,联防共治。”是否有必要勤务、几级勤务、警力和设施如此配置,从上到下都较为慎重且行政部门与公安机关互相配合。但现在门槛已明显降低,某位市局领导一纸文件便可启动一级勤务,曾经“因正国级领导人外出警卫工作而启动的一级勤务”,如今变成“本地一个没啥名气的小规模羽毛球比赛、创文创卫也一级勤务”便也不奇怪了。
如此看来,不管是形式勤务还是官僚勤务,直接原因在于启动一级勤务的门槛降低——“一言堂”逐渐取代了过去的“研判联防共治”。部分地区,一级勤务已变成领导政绩指标和推卸责任的工具。滥用的勤务不顾基层民警辛苦,对服务百姓也收效甚微,实则唯上而弃下。
弃下的短期影响,便是近几年全国大量的辅警离职,其中勤务便是压垮辅警的一大原因。同时,亦有不少派出所民警开始想尽办法脱掉警服调入其他单位,或是削尖脑袋挤进市局和大队。
“这成了基层民警的一种趋势,也是一种无奈吧。”一名获得国家级荣誉,深耕基层多年的优秀所长对我说。这位所长在基层多年,爱着基层的烟火气息和人情冷暖,更喜欢为群众解决困难后的满足感成就感,曾屡次拒绝调到机关。但现在,他感觉自己所爱的基层活力及烟火气和年轻民警投入本职工作的时间、精力、耐心、热情,在一次次高等级勤务中逐渐消磨。
2023年9月17日晚,交警驾驶铁骑在江西省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路面进行道路安全巡逻(图片来源:IC photo)
公安机关作为维护国家和公民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堡垒的战斗力根源在人,若“战斗堡垒”在真正紧急之时难以“支棱”,后患无穷。
“庆幸的是,2024年一级勤务状况,比前两年好了许多。”部分民辅警告诉我。“2023年我们勤务近120天,2024年降到了66天。也许最上面也发现了基层的苦恼,有所改变吧?”2024年,部分地区警察的勤务模式有所调整,更加注重动态化和实战化。
2024年,一些地区推进“精准勤务”改革。例如,巡防勤务实现错时制,不再全员24小时巡防;针对冬季夏季治安特点,调整了巡防时间和重点区域频次;通过“交巡所”联勤执法等模式,实现多警种搭配联动和警力精准投放;还有部分地区已投入无人机、机器警犬参与勤务工作,实时监控和指挥。
2024年的这些变化表明,警察部门在减轻一线勤务负担、提高勤务效率和应对动态社会治安特点方面做出了尝试和努力。
虽然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人为因素制造了非必要的勤务”的难题,但我们或许可以从预案机制的角度来缓解。
首先,制定标准,明确启动不同级别勤务的具体指标。什么级别的任务才可对应高等级勤务模式,从制度上提高一级勤务模式启动门槛,而不是“无事一二级,有事一级加强”。
其次,认真评估,因地制宜。在规矩制定后,对照标准,根据辖区的不同情况进行评估研判,确定符合自己辖区的勤务等级,使各级各区公安机关有章可循。“不能省上发通知,全省东南西北都一个样”。此外,大范围的高等级勤务应由哪个级别人员和部门共同研判决策是否启动,而不是“随便一个市局部门领导就可以决定和发布”。
第三,勤务保障。“从优对待基层警察”不应止于口号。勤务执行完毕后的补休假是否落实,辅警频繁参与高级别勤务且自行负担餐费交通费等是否合理,都是上级应该关注的议题。
总而言之,建立科学、遵循预案的指挥管理模式,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和不正确行政因素造成的勤务工作,少一些拍脑门决策。虽然规范决策指挥有难度,但确实是一个解决方法——把随意启动一级勤务的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里。
基层脱离群众是最危险的,同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上级不了解基层人员的心声也是危险的。因公安机关的特殊性,不免更令人担忧。
第五个中国警察节,请上级倾听来自一线的声音。

来源|底线思维



推荐阅读

观察者网
关注我们,一起观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