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关注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渴望拥有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智者寻求解脱之法。
智者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身上,指着一条石子路说,你每走一步路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
那人说很沉重。
智者告诉他,这就是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
我们不断地捡东西放在心里,于是觉得生活越来越累。
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
智者反问他:“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金钱、地位、名声哪一样拿出来扔掉呢?”
那人长久沉默。
由此看来:
人这一辈子只有两个时候最轻松:
一是出生时,赤条条而来,背着空篓子;
一是死亡时,把篓子里的东西倒得干干净净,然后再赤条条而去。
生活中,大多人总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会越快乐。所以就会沿着追寻获得的路走下去。
可是,有一天忽然发觉,忧郁、无奈、困惑、伤心、无聊、一切不快乐都和自己的图谋有着密切的联系。
正确地认识得与失,人就会在得到的时候,懂得必然的失落;也会在失落的时候,懂得如何从失落中找回自我。
古人有云: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孟子也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有时候,我们做了很多舍本逐末的事情,到头来,终是糊涂一场。
一个人在世间,必须首先做好自己,尽好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否则一切追求都将是浮动。
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道出了那句著名的“选择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得之间,藏着一生的修行。
很多时候,我们烦恼,我们纠结,我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都来自于不懂“断舍离”。
断,就是断开不健康的生活;
舍,就是舍去沉迷物质享受的杂念;
离,就是离开人云亦云的评判标准。
再多的优柔寡断,不如一次干净利落。
当我们舍去浮华外物,舍去不想干的枝枝蔓蔓,就会发现,要想得到内心的平静,真的很简单。
弘一法师出身富贵,在出家前是一等一的名流,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在名声最盛之际,他却做了个所有人都不解的决定,悄然转身皈依佛门,过上了一箪食一豆羹的清贫生活。
有一次,他的朋友夏丏尊教授前来拜访,可餐桌上只有一碟小菜,夏教授忍了半晌,还是无法下咽,说了一句“这菜好咸”。
谁知,弘一法师淡然微笑道:“咸也有咸的味道。”
是啊,咸也有咸的味道。
一颗平常心,任它苦辣酸甜,照样活得潇洒自在。
家有良田华厦,未必使人了无恐惧;日日珍馐美酒,难保凡人健康无病;舍去妄念,才能让人得到最珍贵的“心安”二字。
心安,东南西北都好;心安,粗茶淡饭有味;心安,方丈陋室也是大千世界。
卡耐基有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在生活中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
因而当我们学会了从得到中失去,从失去中获得。抛弃刻意追求卓越的野心,忘掉时时不如意的烦心,简单地享受生活,我们就是快乐的。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喜欢本篇记得分享和在下方点个在看